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2篇
综合类   902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01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19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91.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植被覆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国家级盘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利用2004-2007年覆盖天津国家级盘山风景区的中巴资源卫星数据,用主成分变换方法,对原始CCD影像进行提取,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相结合,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的提取。通过研究发现,2007年6月项目区植被面积为85 km2,9月为97 km2,与2004、2005年同期植被面积相比均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92.
辽宁省建平县沙棘衰退主要是干旱胁迫和沙棘术蠹蛾蛀食危害复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中统称沙棘灾害.选择建平县东北部作为实验区,利用5期TM遥感图像研究沙棘林的光谱反射特征,并计算样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得到了沙棘植被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DVI增加表明沙棘林生长状况良好,而下降则表明在灾害胁迫下沙棘人工林出现衰退.结合地而数据,初步明确了沙棘灾害程度的NDvI临界值,以NDVI下降幅度至≤0.1为轻度受灾区,NDVI下降幅度在<0.1≤0.25为中等受灾Ⅸ,NDVI下降幅度>0.25为严重受灾区.应用RS与GIS相结合方法,对研究区的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瓦解译,得到5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以及面积统计.结果表明,1991~2004年间沙棘面积显著减少,主要向耕地、荒地与裸地转化.本研究结果为实时动态、大面积监测沙棘人工林灾害奠定了基础.图5表2参21  相似文献   
993.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卫星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在渔业资源管理、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可直接为渔业生产和海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提供地表大尺度、动态的生态环境参数,因而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遥感估算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原理,对不同遥感模犁包括经验模型和基于生物机理的BPM模型、LPCM模型和VGPM模型等生理过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渤黄海海域为研究区,利用MODIS/AQIJA卫星数据产品中的海表温度SST、离水辐射率Lw、海水漫射衰减系数.Kd490和海洋光合有效辐射PAR,计算出水柱的最大碳固定速率、真光层深度、遥感叶绿素浓度.选择全遥感数据驱动的生理过程模型VGPM,对渤黄海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MODIS卫星数据基于VGPM模型估算的渤黄海海域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很好地揭示了海洋初级生产力在不同海区的分布和变化.整个渤黄海海区初级生产力的总体分布为从近海向外逐渐降低,其中渤海要较高一些,和前人调查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94.
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在1977-1987年间,湿地有河流、沼泽和滩涂3种类型,1987年后,又增加水库、水田、虾池和池塘等人工湿地类型.受黄河来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沼泽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水库、水田、虾池、滩涂湿地面积明显增加.该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黄河来水偏少,湿地生态用水难以保障;黄河断流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严重;湿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不合理开发对湿地造成影响.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加强对黄河和地区水资源的统筹管理,保障湿地用水;开展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指导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海水养殖业的宏观调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对滩涂和浅海海域湿地生物资源的保护,防止贝类及鱼类资源的衰退;加强湿地污染监测和控制,减少河流及面源对湿地的污染影响;加强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提高湿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5.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其湿地生态环境健康与否,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应用遥感及GIS手段,利用TM,ETM,CBERS三期遥感影像,计算研究时段内的动态度、转移矩阵,定量反映各类湿地的变化、不同湿地类型间的转移情况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湿地的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三江平原湿地湖泊及河流湿地趋于稳定,沼泽湿地大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大幅度增加.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与非湿地间的转化显著.  相似文献   
996.
黎夏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3):307-315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对珠江三角洲发展走廊的土地利用空问格局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内部调整。由于区内各个城市之间自然经济要素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格局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及空间格局在东西发展走廊明显不同,并与一系列变量有关。论文利用紧凑性指数和熵可以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7.
陕北红碱淖湖泊变化和生态需水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红碱淖位于陕北风沙区,是我国沙漠中最大的淡水湖,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陕北红碱淖湖泊的考察和调研,调查分析了湖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和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和耗水计算基础上,初步定量评价了湖泊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红碱淖近年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持续干旱的影响,目前该湖泊仍处于负均衡状态。根据湖泊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确定了湖泊保护的最小目标和适宜目标,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确定了最小和适宜的生态需水量。通过对流域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研究,提出了湖泊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泰国水稻种植区耕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耕地信息是重要的农业信息,是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基础。论文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取了泰国的水稻种植区耕地信息。研究中以TM影像作为数据源,首先考虑多光谱特征、紧密度和光滑度等几何特征,通过区域合并方法进行影像的多尺度分割,生成同质的影像对象多边形。然后选取影像中样地的光谱标准差、形状指数、对称度和密度作为耕地类别的识别特征,并采用模糊函数方法对各特征进行了定义。最后利用最相近匹配方法,对每个对象多边形进行类别判别。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同类别的合并和统计,得到耕地的分布和比例信息。通过野外实测样地和目视解译结果检验,耕地类别符合率为90.25%,面积相同率为90.25%,形状一致性为90%,最终土地利用程度分析结果精度为90%。  相似文献   
999.
GIS支持下我国干旱区草地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遥感与GIS为支撑技术,以干燥度为干旱指标,并以此提取草地的动态变化,分析1995-2000年的中国干旱区草地动态变化状况.研究表明:草地面积减少5 49×104 km2,主要表现在低覆盖度草地面积的大量减少,草地资源的变化主要是转变成耕地,城镇占用,及草地类型间的转换,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的变化以变耕地为主,主要是受人口的压力;草地的退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度放牧、盲目开垦耕地所致,而草地资源为我国西部、北部主要资源,这种草地的退化将造成我国北方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退化.草地的动态变化以自然与人为动力为主.草地面积的减少及覆盖度的降低对中国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中东部水生态环境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RS)和地面野外调查手段,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地表水资源干流水质总体稳定,部分流域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由工业污染向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转化;湖泊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赤潮濒发,损失较大;地下水主要以点状和面状污染为主,南方城市污染程度普遍高于北方城市;不合理水利工程干扰了自然水生态过程,加剧河流泥沙淤积,湖泊调蓄洪水生态功能随之下降;水资源利用强度超过了30%~40%的国际警界线,加剧了江河断流;水资源需求增大,地下水超采严重,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泉水干枯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