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5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2200篇
安全科学   562篇
废物处理   291篇
环保管理   332篇
综合类   4619篇
基础理论   312篇
污染及防治   139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多级厌氧无污泥返混与多级厌氧有污泥返混系统处理高浓度焦化污水后 ,证明多级厌氧无污泥返混系统 (各步之间没有生物数量的混合 )的性能优于多级厌氧有污泥返混系统 (各步之间有生物数量混合 )。多级厌氧无污泥返混比多级厌氧有污泥返混系统更能抵抗冲击荷载 (pH值高、COD和NH3 N浓度高 )、产生更多的沼气  相似文献   
992.
综述了USB反应器进行生物反硝化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 ,并对其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最后 ,对USB反应器进行生物反硝化的应用前景作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3.
徐冉  崔建东  郜爽  黄聪 《环境工程》2023,(12):123-130
反硝化硫氧化工艺是处理含硫含氮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中最具潜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为了解反硝化硫氧化工艺中发挥主要功能的菌属信息,同步运行3个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测定反硝化硫氧化效能,解析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离筛选出活性污泥中的菌株并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均可实现100 mg/L NO-3-N和100 mg/L Ac--C的100%去除,最高可以去除90%的200 mg/L S2-;16S rRNA分析表明:稳定运行反应器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为Azoarcus、Pseudomonas、Thauera、Arthrobacter和Desulfomicrobium;采用平板分菌和流式分选2种分菌方式共得到分属于19个菌属的50株菌,综合活性污泥群落结构和碳氮硫污染物的去除率,初步确定Azoarcus、Thauera、Pseudomonas、Acinetobacter和Agrobacterium为反硝化硫氧化工艺的功能菌属。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研究了我国铜产业采选、冶炼、加工和再生等环节的演化趋势,构建了铜产业直接碳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相结合的多层级碳排放核算模型,分析了我国铜产业各环节碳排放演变规律及碳中和实现机制。结果表明:①1980-2020年我国铜精矿、精炼铜、铜加工材、再生铜产品分别增长了6.6倍、 25.1倍、 88.5倍、 37.1倍,受碳中和目标实现对电力需求量增加的影响,预计2060年铜资源消费总量将较2020年提升62.3%,铜资源社会存量将达到3.9亿t,再生铜将于2030年超过原生铜成为主导资源类型。②2020年铜产业的碳排放总量达到2968.2万tCO2e,其中,采选环节的吨铜碳排放量最高,达到了3.4tCO2e,是第二位冶炼的2.3倍;冶炼环节的碳排放总量最大,达到铜产业的39.3%;再生环节的降碳效果突出,相较原生采选冶炼环节减少1251.2万tCO2e;进出口贸易则进一步降低了该产业43.7%的碳排放总量。③预计2060年铜产业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499.8万tCO2e,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等举措,可大幅降低产业的碳排放总量,其中国际贸易及循环经济情景的碳减排效果在2030年前均较显著、随后逐渐下降,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是该产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根本,在2060年的减排潜力分别达到535.9万t及607.9万t。为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双碳”目标实现,建议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合理调控铜产业结构,秉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构建铜产业绿色供应链,紧随碳中和发展趋势促进资源循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995.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紧靠渤海湾湾底,海河流域五大支流由此汇合入海,近岸海域水质长期处于劣四类状况,入海河流整体处于劣Ⅴ类水平,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较低。通过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2020年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类、二类)面积比例达到70.4%,超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16%的目标值54.4个百分点,8条入海河流全部实现消劣,直排海污染源自2019年7月稳定达标排放。本文通过梳理陆域污染治理的关键性对策措施,从工业企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等的污染治理以及直排海污染源和入海河流综合整治等方面,揭示近岸海域水质改善的质变过程,凝练“源头治理、通道管控”的治理经验,为巩固提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反应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喷射鼓泡反应器 (JBR)的桨叶直径、桨叶埋深和气体喷射管分布等结构参数对脱硫率和锰浸出率的影响 ,从而优化了反应器结构。  相似文献   
997.
厌氧工艺对含铬(Ⅵ)废水处理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砂石和活性炭作为填料,自制厌氧生物滤床系统,并对系统进行驯化,发现完成驯化后的稳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去铬(Ⅵ)能力.废水在系统中经过2 h运行,加入碳源的试验组与不加碳源的对照组的铬(Ⅵ)去除率分别为87.33%和66.31%.恒流泵最佳流量为47 mL/min,外加碳源后,铬(Ⅵ)的浓度由60 mg/L左右降到0.5 mg/L以下,需要4 h,而对照组需要14 h,铬(Ⅵ)浓度由64.66 mg/L提高到 75.53 mg/L时,对本系统负面影响甚微,提高到95.47 mg/L时,系统出水达标所需时间延长到7.5 h.本系统具有耐受一定程度的浓度冲击以及进一步驯化、提高处理负荷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8.
生物膜净化含苯废气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生物法净化废气装置中生物膜是设备的主体和关键.研究以净化含苯废气的生物滴滤塔为对象,采用静态反应器对塔内生物膜的净化性能进行研究,探索其过程机理,为生物滴滤器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生物滴滤器中单位体积生物膜的呼吸速率和苯去除速率都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但单位质量生物膜的苯去除速率却是塔中部高两边低.研究发现,当生物膜经过3d的闲置后,苯的消除能力提高了70%左右,但闲置时间超过5d后,生物净化性能开始下降.综合实验结果,推测在生物膜中同时存在苯的生物降解过程和生物储备能源的合成过程,在苯浓度越高的地方储备能源的量也越多,储备能源的存在降低了生物膜的净化能力但增强了生物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水解酸化-厌氧-好氧法处理NF合成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序批式水解酸化-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对NF合成制药废水的处理。由于NF制药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机化合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这些有毒物质会抑制活性污泥的活性,因此需经过适当稀释原水以达到处理单元可接受的毒性范围。采用BOD Track快速测定了不同原水稀释条件下活性污泥呼吸曲线第一段斜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原水稀释20倍以上后,对活性污泥的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通过批量实验,优化了工艺的运行条件,并进行了小试的连续运行。采用本工艺可以达到NF制药废水COD的稳定高效去除,结果显示,COD的去除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一次发酵+NaOH处理+二次发酵"工艺,以稻秸为原料,研究一次发酵时间对稻秸沼气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发酵后的稻秸仍有一定的产气能力,干物质(TS)产气量为28.11~50.73mL/g TS,产气量大小与一次发酵时间成反比;一次发酵后的稻秸经NaOH处理后,稻秸物质结构受到明显破坏,有机物大量溶出,稻秸浸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