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515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4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试验研究,探索了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半生产性启动条件,指出了顺利启动的关键技术是适宜的接种污泥及必须提供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隐患问题逐渐演变为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污染责任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一些高风险、重污染企业在发生突发性事故之后,往往会造成后果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企业和当地政府、环保部门除了启动环境应急预案,迅速、果断地组织抢险救灾之外,所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对污染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间接经济损失及时进行认定,责令事故发生企业进行合理赔偿.  相似文献   
63.
《环境保护》2013,(8):53
4月18日,在第4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由中华环保基金会主办、联合利华力士品牌率先发起的"力士·绿哈达行动——一人一元一平米青藏高原万亩植绿计划"公益环保活动在北京西藏大厦正式启动。中华  相似文献   
64.
钟梦 《环境教育》2008,(7):29-29
7月19日,大型奥运项目《英雄》——中国历届奥运冠军肖像摄影画册首发式暨摄影作品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奥运冠军王旭、马燕红、梁艳、楼云、顾俊、张萍等到场祝贺,并为自己的巨幅肖像亲手揭幕。  相似文献   
65.
采用自行研发的泥-水界面微孔曝气系统,开展了底泥表面曝气和覆盖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磷释放及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能够有效提高上覆水的溶解氧(DO)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Eh),能够将泥-水界面Eh维持在-100 m V左右,DO提高到6 mg·L-1以上.与对照比较,原位覆盖处理的上覆水DO和Eh有一定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微孔曝气处理.与对照相比较,微孔曝气处理均有效降低上覆水中总磷(T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PO3-4)的含量.试验结束时,微孔曝气(A)和微孔曝气+原位覆盖处理(A+C)上覆水中TP含量由初始的0.201 mg·L-1分别降至0.062 mg·L-1和0.050 mg·L-1;上覆水中PO3-4含量由0.086 mg·L-1和0.078 mg·L-1分别降至0.026 mg·L-1和0.023 mg·L-1.与对照相比,微孔曝气处理明显降低了底泥间隙水中TP的浓度,在整个培养期间,其TP含量平均下降38.8%(A)和47.9%(A+C).底泥原位覆盖处理对抑制泥-水界面磷释放能力要弱于微孔曝气处理,而且在试验后期(50 d),上覆水中TP和PO3-4的含量均有所反弹.不管有无覆盖,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表层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显著降低了底泥中铁铝结合态磷(Fe/Al-P)组分比例,而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比例却出现明显增加.单一的表面覆盖处理对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处理效果相比较,泥-水界面纳米微孔曝气处理,并结合底泥原位覆盖,更有利于抑制城市重污染河道泥-水界面中磷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66.
简讯     
《劳动保护》2013,(1):121
2012年12月10日,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举办的"健康工作场所活动(2012-13)"又得到了25个新"宣传大使"的支持。自2012年4月18日该活动启动以来,共有80多个来自政府机构、雇主、雇工和各类企业的活动伙伴加入,在"携手预防风险"的主题下创建更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67.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是修复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VCHs)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精细模拟修复过程是实现高效修复的关键.然而以往多数模拟VCHs修复过程的研究并未全面考虑VCHs自然衰减性质,势必会造成预测误差.因此,本研究针对当前VCHs原位生物修复模型的局限性,提出考虑VCHs自然衰减性质的原位生物修复Monod-Natural attenuation(M-Na)模型.该模型主要将自主开发的M-Na模型的源代码以用户自定义反应模块的形式嵌入到RT3D中.通过注入乳酸提供氢气进行原位生物修复含水层中四氯乙烯(PCE)污染,验证M-Na模型的精确性,并分析了修复过程参数变化(包括乳酸的注入浓度和速率)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VCHs的自然衰减作用可以将修复产物乙烯(ETH)浓度提高10%左右,这在VCHs污染修复模拟过程中不可忽略;同时算例中乳酸的最佳注入浓度为30 mg·L-1,最佳注入速率为200m3·d-1.本研究成果有望为地下水VCHs污染原位生物修复精细模拟及高效修复提供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6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的有机蒙脱石(OMMT)为载体,采用原位生长法一步合成负载型锰氧化物催化剂(MnOx/OMMT-SP),并应用于低温NH3-SCR脱硝反应.考察了表面有机官能团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发现载体表面有机官能团对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有机蒙脱石载体负载锰氧化物前后分别进行热处理以去除表面有机官能团,可有效提高催化剂活性.同时,通过XRD、SEM、TEM、BET、XPS、TG、NH3-TPD和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及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原位生长法制备催化剂的过程中,有机官能团的存在主要影响了前驱体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原位反应,从而影响了活性物种的化学性质;其次,有机官能团本身也对SCR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但影响较小.分析发现,有机官能团的存在抑制了原位生长过程中Mn4+的生成,而将催化剂在氧气氛围下进行煅烧 处理,不但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幅提升,而且增加了其Mn4+比例,可显著增强催化剂的酸中心数量及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69.
张云 《环境工程》2022,40(5):197-204+217
数值模拟是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设计的主要方法。从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出发,分析了土体平衡方程、流体相连续性方程和溶质运移方程等基本控制方程,比较了常用地下水原位修复数值模拟软件的特征,指出土体变形对地下水渗流和溶质运移的影响以及现有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模拟中存在的问题,需考虑以下3个方面:1)原位注入化学修复模拟时应考虑土体变形、地下水渗流和溶质运移的三维耦合模型和模拟计算;2)药剂注入方式以及药剂注入引起的土体变形和破坏及其对土体渗透性的影响;3)药剂注入对土体固结变形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原位热脱附是近年来我国兴起和大规模应用的修复技术,为明确修复中不同介质污染物浓度水平,解决原位热脱附修复后全面效果评估问题,以某氯代烃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为案例,采集修复加热周期结束进入降温阶段时土壤和土壤气体剖面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识别修复后期土壤和土壤气中目标污染物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于原位热解吸修复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和二次污染防控建议. 结果表明:①案例场地土壤中氯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仅1%痕量检出,所有样品均达到修复目标值. ②土壤气中污染物有不同浓度检出,其中三氯乙烯最大浓度为2 310 μg/m3,有潜在健康风险. ③低渗透层对气相污染物迁移具有阻滞作用,地表的水泥层下积聚了不同浓度的污染物. ④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顺式-1,2-二氯乙烯的沸点低,土壤有机碳分配系数(KOC)低,垂向迁移效率高,它们在土壤气中的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顶层;六氯丁二烯相对沸点高,KOC高,其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深层粉质黏土低渗透地层处. 研究显示,原位热脱附技术对于土壤中高浓度氯代烃污染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研究时段内土壤达到修复标准后土壤气中污染物仍有不同程度检出. 因此,建议原位热脱附修复后,应同时对土壤和土壤气两种介质进行采样评估,同时加强原位热脱附区域低渗透层识别,优化气相抽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