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31篇
基础理论   174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再生水利用健康风险暴露评价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结合北京市再生水利用工程,建立了再生水用于公园绿化、道路降尘和冲洗作业时,职业人群和公众的暴露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通过现场调研和监测分析,首次提出了再生水利用暴露人群的再生水日摄入量和终生日均暴露剂量,为健康危险度分析提供定量依据.其中公园绿化职业人群通过皮肤和吸入的日均总摄入量为0.07L/d,公众为0.04~0.05L/d,消毒副产物的日均暴露剂量为:职业人群经呼吸途径终生日均暴露剂量为2.8×10-7~1.2×10-5mg·(kg·d)-1相似文献   
82.
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对人体进行直接监测的生物监测技术和对环境中污染因子进行间接监测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暴露剂量计算的间接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生理介质(如血液、尿液)中的污染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确定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情况,监测结果反映了风险因子通过所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总暴露剂量。为了利用生物监测结果评价人体暴露安全性,近几年建立了生物监测等效值的概念,推导确定化学物质的生物监测等效值发展迅速。环境监测和数学模型间接方法通过对不同暴露媒介中风险因子的浓度监测和特定暴露途径的量化研究,同时利用精确的暴露计算模型(如空气分散模型、地下水扩散模型)计算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剂量。生物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及数学模型的发展使健康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暴露参数更加精确,降低了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还介绍了利用数学模拟和剂量重建等方法插补历史空白暴露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水产养殖环境中农兽药物污染暴露水平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风险影响,以上海地区水产养殖环境为例,于2022年7~9月采集40家主要水产养殖场中水体、底泥以及投入品,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法分析其农兽药物的含量及种类,并通过风险商值(RQ)法对底泥和水体中的农兽药物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204份样品(水样72份、泥样72份和投入品60份)中共筛出13种药物,分别是扑草净、多菌灵、西草净、扑灭津、氟苯尼考、西玛津、金刚烷胺、地西泮、甲氧苄啶、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甲苯咪唑和恩诺沙星,其中水样中12种,浓度在0.016~2.084μg·L-1之间.泥样中7种,含量在0.018~23.101μg·kg-1之间.投入品中4种,含量在1.979~101.940μg·kg-1之间.水体与底泥同时发现的药物有7种.风险商值评价结果显示,农兽药残留在水产养殖场底泥和水体中均存在高中风险,其中生态风险最高的药物为多菌灵,RQ值分别为3.848和1.580,表现为高风险.建议加强养殖环境中农兽药物外源进入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84.
王巍 《环境生态学》2022,4(2):76-82
为探究兰州市室内空气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健康风险水平,于2018年9—12月在兰州市居民住宅采集室内空气样品,共设置了85个采样点.计算了室内空气中重金属Pb、Cd、As的浓度,并利用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经呼吸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室内空气Pb、Cd和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532±...  相似文献   
85.
杨昕蕊  胡吉成  王冉  邬静  许晨阳  张钰  王英  金军 《环境化学》2019,38(7):1600-1608
本研究于2017年5月4日至7日,采集了北京城区一次重污染天气下4种不同粒径段(10μm、5—10μm、2.5—5μm、2.5μm)大气颗粒物样本,并采集了晴朗天气样本作为对照.首先,测定了各粒径段颗粒物中17种2,3,7,8-PCDD/Fs、三氯代至八氯代PCNs及12种dl-PCBs单体的含量,进而对这些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呼吸暴露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在本次重污染天气下,北京城区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dl-PCBs浓度依次为8.03、6.68、1.18 pg·m~(-3),明显高于晴朗天气.PCDD/Fs、PCNs、dl-PCBs主要富集于粒径2.5μm的细颗粒物中,含量分别达到86.5%、47.9%、39.8%.PCNs、dl-PCBs大致呈现出随颗粒物粒径减小,其高氯代同系物相对富集量增加的趋势.通过呼吸暴露风险评估发现,本次重污染天气下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dl-PCBs致癌风险分别为1.1×10~(-5)、1.4×10~(-7)、2.2×10~(-7),总致癌风险是晴朗天气下的33倍.PCDD/Fs对总致癌风险贡献率为96.7%,是需优先控制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86.
茹淑玲  贾慧凝  李鑫  郑晓波  解启来 《环境化学》2019,38(10):2247-2255
本研究在广州市某高校随机选取17间大学宿舍进行灰尘取样,同时对居住于宿舍的32名在校学生进行手部擦拭取样.分析了室内灰尘和人手表面的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 FRs)的含量水平和组成特征,并估算了灰尘摄入和手-口接触两种不同评估途径的日暴露量.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磷酸酯阻燃剂(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 PFRs)、德克隆(dechlorane plus, DP)、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1,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 BTBPE)和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 DBDPE)在室内灰尘和手表面中均有检出.两种介质中的FRs组成相似,都主要包括BDE 209、DBDPE、PFRs,其中∑PFRs和DBDPE在两种介质中检出浓度最高,在灰尘中的中值浓度分别为1294 ng·g~(-1)和1751 ng·g~(-1),在手表面的中值浓度分别为277 ng·m~(-2)和41.7 ng·m~(-2).手-口接触摄入的FRs暴露量与灰尘摄入的FRs暴露量相当.在FRs的暴露风险评估中,手-口接触途径带来的FRs的暴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7.
硒、砷及重金属在苏州地区水稻中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在苏州地区布设9个采样点采集稻田土和水稻,分析As、Cd、Cr、Cu、Zn、Pb、Ni、Sb、Se和V等元素在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实中的积累分布特征,并评估当地人群食用该稻米的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土壤和稻米综合质量指数IICQ均值为4.57,属于中度亚污染。大多数元素集中分布在根系中,籽实中较少。籽实对元素富集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SeCuNiAsVCrSbPb。虽然不同人群通过食用稻米籽粒摄入每种元素的目标危险系数THQ均1,但综合危险指数THI均1,表明人群通过食用当地糙米将会遭受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噪声是煤矿井下主要危害,对人体视觉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提高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工人的视觉认知能力,进而减少人因事故的发生,针对视觉认知随噪声暴露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Eye Link II眼动仪采集被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眼跳次数3个眼动指标来衡量视觉认知能力随着综采工作面噪声暴露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噪声能够使视觉注意力下降,对视觉认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对视觉辨识能力的影响较复杂;2)噪声在0~10 min和40~55 min时间段对视觉注意力影响较严重,在0~15 min和50~80 min时间段对视觉辨识能力影响较严重;3)被试者随时间变化出现视觉性疲劳后,噪声可轻微提高视觉认知效率和视觉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89.
为了探明酸性土壤条件下纳米氧化锌(nano-ZnO)长期暴露对蕹菜的生理生态效应,通过盆栽实验,设置7个浓度系列的nano-ZnO,70 d后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生长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随nano-ZnO浓度升高,蕹菜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生长参数先缓慢增加后显著下降。nano-ZnO对蕹菜生物量在根部和冠部间的分配无显著影响。相对叶绿素含量与nano-ZnO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79,p<0.001)。在nano-ZnO质量比为160 mg/kg时,光合有效辐射190μmol/(m2·s)诱导的激发能过剩,但过剩激发能可通过热耗散保护机制消耗,以避免发生光损伤。酸性土壤条件下,弱光诱导的蕹菜叶绿素荧光参数对nano-ZnO长期暴露不敏感,但蕹菜的生物量累积易受nano-ZnO长期暴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选取某典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周边环境空气、土壤、地下水、农作物等环境介质中二噁英的浓度水平,初步评估周边人群二噁英暴露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厂周边环境空气、土壤、地下水中二噁英测定值分别为0. 236 pg TEQ/m3~0. 331 pg TEQ/m3、1. 94 ng TEQ/kg~2. 71 ng TEQ/kg、0. 17 pg TEQ/L~0. 26 pg TEQ/L,企业排放的二噁英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成人和儿童在暴露介质中摄入二噁英总量分别为0. 959 pg TEQ/(kg·d)和1. 59 pg TEQ/(kg·d),均低于4 pg TEQ/(kg·d)的标准,经大米和面粉摄入二噁英的量超过总暴露量的90%,提示食物是人群二噁英暴露的主要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