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06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91.
为确保隧道火灾时人行疏散通道安全性,通过在人行疏散通道两端设置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使疏散通道保持正压状态,防止烟气侵入。利用风速法计算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量,利用FDS软件模拟计算单侧及双侧2种送风方式下隧道内烟气蔓延范围、疏散口及疏散通道气流速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疏散通道加压送风时,应重点分析火源附近150 m范围内疏散口气流速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开启疏散口数量≤10时,采用单侧或双侧送风方式对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疏散口稳定时气流速率均符合规范要求;采用双侧送风方式疏散口气流速率分布规律较优,确保加压送风系统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2.
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沿程取样分析的方法,对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不同位置中的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水(气)流方向,陶粒上附着的生物膜与陶粒间的生物絮体的量都是逐渐减少,生物絮体的氧呼吸率也随之下降,但生物膜的氧吸收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沿水(气)流方向,生物膜生物活性是逐渐升高的,而生物絮体生物活性总体逐渐下降。对生物膜的活性细菌数目(ABN)分析表明,在反应器内不同位置,异养菌与自养菌数量是交替变化的。在进水端,异养菌占据绝对优势,其数量是自养菌的近1000倍,随着床层向出水端靠近,异养菌数目减少,自养菌数目增多,在出水端附近,自养菌是异养菌数目的10倍多。  相似文献   
393.
成都市2002年底以前交付使用的多层(7层以下)楼房住宅区,一般都没有建设专门的停车场。致使现在汽车都是沿路任意停放,拥挤堵塞,尾气弥散,不仅造成行人和汽车出入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区的汽车数量会快速增加。面对住宅区内汽车日益增多,停放场地紧缺而绿地面积又不能减少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394.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多种生物生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精子作为雄性生物的生殖细胞,因高度分化丧失了自我修复能力,极易受环境因素的胁迫。但环境污染物致生物体精子损伤机制的研究目前尚缺乏完整、系统的体系。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污染物诱导精子产生氧化应激、改变生精细胞的细胞周期、诱导正常生精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和扰乱生物体雄激素水平4个方面综合探讨了环境污染物损害精子形态结构、功能以及降低精子数量的潜在作用模式,为开发精子损伤的早期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污染物致精子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5.
煤层瓦斯含量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重要参数之一,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突出矿井采掘工作面经预抽煤层瓦斯后进行瓦斯含量测定时,采用孔口接粉的方式采集煤样,往往导致采样时间不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偏低。基于此现状,开发研制了深孔定点快速取样装置,通过在河南某矿己15煤层24080回采工作面区域措施效果检验中的考察试验,与孔口接粉的取样方法进行了对比,考察结果表明,深孔定点快速取样时间小于5 min ,上向孔最大取样深度达93 m、下向孔最大取样深度达75 m ,实现了回采工作面大孔深快速取样,基于深孔定点快速取样的瓦斯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396.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4个季节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桁杆拖虾网所获得的口足类调查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口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调查海域的口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四季共捕获口足类20 种,隶属于4 科,11 属,其中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和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在各季节出现的口足类种类数中,春季出现最多,其余三季变化不大;各季节口足类渔获量及渔获率变化明显,冬季渔获量及渔获率最高,以下依次为夏季、春季和秋季;从区域分布看,东海南部海域在口足类种类数和生物量两项指标均高于北部和中部两个海域;口足类以及优势种口虾蛄在4 个季节的调查中具有相对较为集中的生物量高发区,但聚集特征不明显;黑斑口虾蛄的分布则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397.
大同盆地是典型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利用从地方性砷中毒严重病区山阴县采集的高砷地下水样品,用稀释培养法实验研究了外加砷源对地下水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同时基于生物学可培养法和16SrDNA序列比对法,选取代表性高砷水样,研究了耐砷菌的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外加砷源对地下水中微生物数量影响显著,高浓度砷会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生长,使微生物数量减少;低浓度砷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多次分离、纯化从3个不同砷含量地下水样中分离到多株砷抗性菌,经鉴定属于主要为Bacillus、Pseudomonas、Paenibacillus、Aeromonas、Enterobacter5个属。从RDP(RibosomalDatabaseProject)分析显示3个水样可培养微生物组成不同,都有生存能力强能够耐低浓度NaAsO2的Bacillales,优势耐砷菌是γ-proteobacteria,其中Enterbacter具有耐高浓度NaAsO2的能力。  相似文献   
398.
作为一种被动采样技术,极性有机化合物整合采样器(polar organic chemical integrative sampler,POCIS)具有安全、易使用、可进行低浓度监测、高回收率和抗生物污染等优点,由于POCIS可以测定极性有机化学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time-weighted average,TWA)浓度,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污染物的长期影响。近年来POCIS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农药、药品、内分泌干扰物等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富集,以及新兴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的评价。介绍了POCIS的结构、原理和校准方法,综述了该装置在水环境中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结合装置特点和实际应用,提出了POCIS在实际环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后续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99.
为探讨生物炭对农田化肥面源污染的防控效果,本文以北运河流域(北京段)下游"上壤下砂"、施肥量大、易漏水漏肥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田间条件下不同用量生物炭配合化肥底施和施炭基肥对土壤氮磷纵向迁移、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T1)相比,①化肥配施生物炭750 kg·hm-2(T2)、2250 kg·hm-2(T3)、4500 kg·hm-2(T4)和施炭基肥(T5)处理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41.20%、39.60%、24.20%和13.78%,0~20 cm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分别提高26.30%、24.70%、32.60%和11.20%,40~60 cm土壤Olsen-P含量分别减少27.30%、26.10%、33.50%和41.30%,T3和T5处理20~40 cm土壤Olsen-P含量分别减少19.90%和12.50%,表明农田配施生物炭或者施炭基肥可提高耕层土壤供磷量,并有效阻控耕层硝态氮和Olsen-P向下层土壤淋溶迁移;②化肥配施生物炭(T2~T4)对结球生菜产量、维生素C(Vc)和硝酸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施炭基肥(T5)处理结球生菜生物产量显著增加了14.36%(p<0.05),Vc含量显著提高了20.00%(p<0.05);③T4和T5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减少57.49%和47.50%(p<0.05),且T5处理土壤真菌数量减少46.67%(p<0.05).综合考虑不同土层氮磷、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推荐生物炭配施量为750~2250 kg·hm-2,并建议进一步加强生物炭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监测.  相似文献   
400.
在野外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TWINSPAN和DCA对泽州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应用TWINSPAN方法将38个样方分为10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命名为10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生态因子主要有海拔高度、水分和温度,其中海拔高度是生态因子中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16个优势种的DCA排序的结果表明群落中优势种的分布格局所揭示的环境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分布梯度有很大的相似性,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比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