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探究二维情况下变异不同步,也就是一个变量发生变异,而另一个变量不发生变异的情况,对Copula联合分布的影响.在气温变化的环境下,降水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异,而年降水量和年总降水天数的联合分布对长期旱涝情况有重要意义.以Copula函数为基础,计算新疆福海站年降水量和年总降水天数联合分布,用传统变异分析方法进行变异分析.针...  相似文献   
42.
喀斯特地区小尺度农业土壤砷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汪花  刘秀明  刘方  唐启琳  王世杰 《环境科学》2019,40(6):2895-2903
贵州岩溶地貌分布广泛,部分地区的土壤砷(As)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高As背景地区农业土壤As含量分布特征,选取贵州省兴义市西南部具有代表性的As污染区(典型喀斯特区、亚喀斯特区)为研究对象,并以非喀斯特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地统计分析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业土壤As的空间变异和污染状况,并采用Moran's I系数分析在小尺度下土壤As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方向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区土壤中As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典型喀斯特区亚喀斯特区非喀斯特区,其中典型喀斯特区农业土壤As的算术均值与几何均值分别为47. 9 mg·kg~(-1)和43. 3 mg·kg~(-1),亚喀斯特区其值分别为36. 8 mg·kg~(-1)和30. 1 mg·kg~(-1),两个区域农业土壤As含量明显高于贵州土壤As背景值,As的超标率分别为98. 5%和96. 7%,表现出明显的As累积,而非喀斯特区As超标率仅为6. 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地貌类型中,农业土壤与自然土壤As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农业土壤As的Moran's I系数为0. 45,Z值为11. 61,在本采样尺度下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P 0. 05),存在空间聚集,尤其是东北-西南方向空间自相关性较好,以结构性变异为主.农业土壤样本As总体上处于轻微污染至轻度污染之间,分别占27. 10%、29. 02%,部分地区处于中度污染级别,而处于无污染状态的样本占41. 94%.  相似文献   
43.
上海浦东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浦东新区农田土壤中Cu、Zn、Pb、Cd、Cr、Hg、As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7种重金属的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Pb、As、Hg的积累不显著,而Cu、Zn、Cd、Cr平均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结构分析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其中Cd、Cr、As的变程分别为11.54、11.0、7.0 km,其余重金属的变程范围为0.81~1.73 km。采用克里格和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到了浦东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单指标评价结果分布图,发现土壤质量受Zn、Cu、Cd、Cr的影响较大,而受Pb、Hg、As的影响较小,在分布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44.
岩溶山地生态退化的海拔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岩溶山地生态退化的海拔空间变异,应用地统计学对地处滇黔桂连片岩溶腹地,海拔变化范围广的贵州省毕节地区生态退化指标的垂直梯度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石化率的半变异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线性有基台模型,植被覆盖率、土壤砾石率为球状模型.植被覆盖率的空间异质比为22.32%,具有强烈的垂直梯度空间相关性,主要受到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自然性控制因素的作用;石化率、土壤砾石率的空间异质比分别为34.38%、25.97%,均具有中等程度的垂直梯度空间相关性,受随机因素的作用较大.土壤砾石率、植被覆盖率的变程分别为968.10、859.48 m,受因素影响的海拔范围都较宽;石化率的变程为52.28 m,受因素影响的海拔范围很窄.石化率、植被覆盖率的Moran′s Ⅰ系数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趋势相类似,但土壤砾石率的Moran′s Ⅰ系数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趋势与石化率、植被覆盖率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5.
以秋水仙素加倍的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株系具有高比率的变异胚囊.各种胚囊变异类型在抽穗前1~2 d的主穗和第一分蘖穗中出现频繁,造成正常胚囊的比率大幅降低.按变异胚囊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方式,变异胚囊分为4种类型:退化型、结构变异型、无融合生殖型和反足细胞增殖型.退化型胚囊包括小胚囊和完全退化胚囊,前者仍有较小的胚囊腔而后者胚囊腔缺失;结构变异包括八核七细胞结构的缺失、重复和位置异常,反映了蓼型胚囊典型结构不同形式的变异;无融合生殖胚囊发生比率极低,主要包括反足胚和卵细胞胚;反足细胞的增殖比较频繁,这导致四倍体胚囊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也对结实性带来一定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主要来自3部分:正常胚囊、正常型小胚囊和反足细胞增殖型胚囊.这3种胚囊可能具有较好的育性,其对结实率的贡献程度分别为正常蓼型胚囊的72.44%,正常型小胚囊的15.12%,反足细胞增殖型胚囊的12.44%;完全退化型胚囊和位置异常型胚囊对结实率分别表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二者可能是结实性的抑制因素.图2表2参24  相似文献   
46.
马尾松林地与玉米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农生态系统转化对土壤有机碳(SOC)组成和来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不同学者的结论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且这一转化过程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影响鲜有报道.基于这一背景,该研究在贵州中部区域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和玉米(Zea mays L.)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OC和DOC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分析林农生态系统转化前后土壤有机碳的分异.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地剖面中,SOC和DOC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幅度均大于玉米地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出现在5~10 cm处;銼O13C和銬O13C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有所偏正,但銬O13C在剖面中的变异远大于銼O13C,其极差分别为5.015‰和2.431‰;通过对比銬O13C和銼O13C的差异,说明其0~5 cm的DOC主要来源于新成枯枝落叶,而土体内部DOC则主要来自土壤腐殖类物质的转化.在玉米地剖面中,銼O13C和銬O13C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有所偏负,但整个剖面中两值的差异较小,DOC主要来源于土壤腐殖类物质的转化;SOC来源于玉米植物体有机碳(C4-C)的比例介于2.55%~20.80%之间,随剖面层次的加深有降低趋势,但出现"之"字形反复;DOC中C4-C的比例在剖面0~40 cm间较为相近(25.94%~34.54%),40 cm以下则急剧下降(3.18%~15.65%).  相似文献   
47.
以鲜鸡粪、蘑菇渣和污泥按照体积比3∶1∶1混合进行动态堆肥模拟试验.堆肥槽沿物料前进方向分为7个部分,对每个部分按等间距分别做5个水平方向上切分和5个垂直方向上切分,在形成的125个交叉点上进行温度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第1天的混合物料温度在同一层中变异很小,不同层之间略有差异.随着动态过程的进行,同一层温度变异逐渐增大,从第一天相差1~3℃,增加到相差30~40℃,靠近墙体的堆料温度较低,远离墙体的温度较高.随着堆肥时间延长,差异增大.机械翻堆能起到通风的作用,同时使每一个堆方的堆料在纵向方向上上下混合,但达不到横向混匀,因此,靠近墙体两侧的堆料始终处于较低的温度,只有中部能达到较高的温度,以堆肥温度50℃作为无害化指标,自墙体向中心方向的1m为没有达到无害化厚度,无害化体积占堆肥总体积50%.整个动态堆肥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8.
随着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大城市通过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发展逐渐形成了多中心,在多中心作用下城市空间,尤其是房价空间的变化表现出异质性与复杂性.以快速发展的合肥市为例,从不同空间尺度利用地统计法研究城市房价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构建特征价格模型分析房价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以揭示城市空间结构与房价空间分异的逻辑关联.结果表明:(1)在主城区尺度上,房价空间分布与多中心结构相符,在各中心范围内形成了 3个高房价区;(2)在中心区尺度上,各中心区房价呈现出圈层与扇形相混合的分布特征,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对其周边房价影响范围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变异模式;(3)影响房价空间分异的三类特征中,结构特征与邻里特征在主城区尺度上对房价空间分异产生了较大的作用;(4)不同功能的中心区房价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各异,区位特征对旧城中心的影响最大,结构特征与区位特征均对行政中心有较大影响,结构特征是新区中心影响房价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9.
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探讨省域尺度下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普通克里格、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土壤全氮(TN)含量在026~375 g/kg之间,平均值为158 g/kg,变异系数为3101%;碱解氮(AN)含量值域范围为1160~39970 mg/kg,平均值为16431 mg/kg,变异系数为3460%;二者均呈中等程度的变异性。(2)经半方差分析,TN与AN的变程分别为31489和3030 km,TN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大而AN较小。(3)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余市、抚州市与景德镇市。(4)回归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耕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影响极显著(P<001)。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TN与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分别为271%与42%,是影响江西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安徽省节能减排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节能减排评价研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便于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对节能减排作评价研究。研究表明,节能减排总体成效显著,但减排问题突出,其中污染物排放与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系,进一步的关联分析得出影响减排的主要行业因素。据此,提出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法规政策方面推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