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我国博客新闻网站目前几乎呈现一种空白的状态。除少数网站如"虎嗅网"、"爱范儿网"等在不断尝试外,其余均采取观望态度。虽然中国博客新闻网站尚不成熟,但其呈现出来的许多特色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笔者尝试通过对"虎嗅网"的分析,研究中国博客新闻网站的现状及未来。  相似文献   
22.
以恶臭污染物硫醇为研究对象,应用minitab软件选取两组描述符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来反映硫醇的嗅阈值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一表明,分子的嗅阈值主要与巯基在分子中所处的环境有关,巯基所处的分子环境越复杂,嗅阈值越高;模型二表明,分子的嗅阈值主要与碳原子数有关,碳原子数越多,嗅阈值越小.经检验,该模型具有稳健性,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能够较好地根据硫醇的分子结构来预测其嗅阈值.对于未来研究硫醇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3.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使得语文课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24.
针对日益普遍的以地表水为原水的饮用自来水中的嗅味问题,结合秦皇岛市水源地富营养化和水厂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嗅味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水源地和水厂需要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在当前水环境条件下,水厂需因地制宜地采取气浮及臭氧、活性碳等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5.
在使用国家推荐标准方法《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93)测定恶臭气体浓度时,环节较多较繁杂,需要人工配气和人工嗅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器材、设备较多,因此容易引入误差。笔者建议从器材设备、实验室布局、嗅辨员选择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配气和嗅辨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等措施建立标准、规范的实验室,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文章也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针对该方法监测过程中人工配气、人工嗅辨、人工计算的三大环节所开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26.
《世界环境》2013,(3):7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2007年5月对于无锡市民来说别有一番滋味。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造成近百万无锡市民生活用水困难,敲响了太湖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蓝藻多了不仅会杀死水里的微生物,导致鱼群大量死亡,而且人如果误食了蓝藻水则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会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饮用水嗅味事件频发,化学类嗅味问题已不容忽视.本研究以吲哚(Indole)和3-甲基吲哚(3-MI)两种化学类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pH与腐殖酸(HA)浓度对NaClO和KMnO4氧化效果的影响,并在实际水体中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不同pH下(pH=5、7、9)NaClO均可高效氧化Indole和3-MI,去除率达95%以上,但pH=9时氧化速率明显降低;HA对NaClO氧化Indole和3-MI的效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KMnO4对Indole的氧化去除效果不明显(<10%),而KMnO4对3-MI的去除率却可达88.90%以上.不同pH对KMnO4氧化Indole和3-MI影响不大,但HA可以明显提高KMnO4对Indole和3-MI的去除率(>86%,>96%).实际水体的实验结果表明,虽然NaClO对Indole和3-MI的氧化效果较纯水体系中略有降低,但依然明显高于KMnO4.当水体中Indole、3-...  相似文献   
28.
硫醚类嗅味物质的检测和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银  高乃云  张可佳 《四川环境》2011,30(2):119-124
硫醚类物质引起我国饮用水嗅味问题的典型嗅味物质。介绍了硫醚类物质的气味特征和产生来源;介绍了感官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感官气相色谱分析法3个主要的硫醚类物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论述了氧化技术、吸附技术、组合工艺对硫醚类物质的去除效果,阐明了去除技术适应情况及其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9.
在利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嗅辨员发挥关键作用.在实际测定过程中,由于嗅辨员的嗅觉阈值不同,嗅觉敏感度不同,从而造成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差别.通过细分嗅辨员的级别,优化嗅辨小组的人员结构,从而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了上海市某黄浦江水源供水系统中2-甲基异莰醇(M1B)、土味素(GSM)和余氯的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浦江源水及其各级净水工艺处理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系统末端水中均含有MIB和GSM,分别在2~18 ng/L和2.68~5.06 ng/L之间;其浓度经水厂各级工艺处理后明显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