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采用2,4-二硝基氟苯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测定三七中三七素含量的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Luna-C18柱(4.6×250mm,5μm)、乙腈和HAc-Na Ac为流动相(17∶83),检测波长360nm,柱温40℃,20μL进样,在0.40μg/m L—1.2mg/m L浓度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三七素含量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123.5×103c+136.7,R=0.9987,RSD=1.5%,三七幼苗叶中三七素含量最高。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选择性好,可用于植物、药物和食品中三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2.
为了去除鸡粪中氟喹诺酮类(FQs)抗生素(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研究了温度、停留时间和含水率等因素对热处理技术去除FQs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加热回转炉装置的热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鸡粪中FQs类污染物,在热处理时间一定时,鸡粪中4种FQs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处理时间40 min,温度达190℃时,鸡粪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去除率达到64.5%~85.1%;温度达220℃时,4种FQs去除率均高于94.1%。热处理鸡粪中FQs应控制鸡粪的含水率低于25%为宜。  相似文献   
73.
北京东南郊土壤剖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苏思慧  何江涛  杨蕾  乔肖翠  崔亚丰 《环境科学》2014,35(11):4257-4266
采用Geoprobe在北京东南郊地区实施了土壤剖面钻探,针对8种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剖面进行土壤采集工作,11个采样点共采集86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样品的理化参数,并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土壤样品中5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土壤样品中5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总含量的平均值为46.1μg·kg-1,组成以氧氟沙星(OFL)为主,其次为诺氟沙星(NOR),而恩诺沙星(ENR)、环丙沙星(CIP)和洛美沙星(LOM)的含量很低;不同土壤剖面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和组成差异明显.5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总含量的平均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OFL、NOR、LOM和ENR的平均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CIP的平均含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对42个位于浅层(0~3 m)的土壤样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大棚、树林、再生水灌区、地下水灌区(清灌区)、养殖场、排污河沉积物的浅层土壤样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相似的组成特征,即抗生素污染水平较低、种类较少;而制药企业及垃圾填埋场的组成特征与前者明显不同,即抗生素污染水平中等、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74.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废水中5种喹诺酮类抗生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高浓度有机废水中5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水样经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12 ml甲醇洗脱、浓缩并加入内标溶液后,定容至1 mL待测。以C18柱为分离柱,含0.01%甲酸的甲醇-含0.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目标物质在10 min内分离。在0.25~1 250 ng/mL范围内,目标物质线性关系良好(R20.99)。基质加标试验结果表明,纯水中的回收率为61.40%~91.92%,废水中的回收率为54.92%~101.87%,检出限为0.25~2.5 ng/L,方法定量限为0.36~3.99 ng/L。应用该方法对21家猪场的64份废水样品进行分析,5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出频率为47%~95%,平均检出浓度为980~5 734 ng/L。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5.
实施高素质教育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形式,四环节教育方式给许多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科内容的不同、学科教学目标的不同等因素,地理教学还是需要每位教师合理地设计、实施、评价。  相似文献   
76.
通过半化学合成方法获得具有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的人α-防御素(Human α-defensin或human neutrophil peptide,HNP)HNP-2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2a( )表达载体,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HNP-2.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ER2566以及Origami B(DE3)宿主菌,经过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在大肠杆菌Origami B(DE3)宿主菌中得到了HNP-2基因高效率可溶性的表达,融合蛋白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60%以上.为避免表达产物水解,得到更稳定的人α-防御素,尝试以环化形式和酰胺化形式表达人α-防御素.为得到环化形式的表达,采用intein作为工具,利用其可剪接extein的特点,将其N端区域和C端区域分别融合到HNP-2的C端和N端,其两端的intein片段可将其拼接成环肽.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环化表达质粒,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了探索.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酰胺化方法,即将intein与HNP-2融合表达,intein对目的短肽进行酰胺化修饰.图6表1参16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保存温度以及添加稳定剂、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和金属离子对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6803)野生型菌株产生的溶血素的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溶血素在提取初始仅具有较低的溶血活性,但在提取3~6 d后,溶血活性急剧升高,之后随保存时间延长逐渐降低.-20 ℃低温保存有利于该溶血素活性的维持.添加半胱氨酸盐酸盐、牛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都能提高其溶血活性,可以作为该溶血素的稳定剂;氧化剂H2O2能显著提高其溶血活性,而还原剂β-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显著抑制其溶血活性,说明该溶血素为非巯基依赖型溶血素.金属离子Ca2+,Co2+,Fe3+,Ni2+,Cu2+,Mn2+和Mg2+均会抑制其溶血活性,仅Zn2+能增加其溶血活性,金属螯合剂EDTA也能增强其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78.
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发光菌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4种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单一毒性和等毒性比例下的联合毒性作用,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混合体系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加替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4种喹诺酮类医药品对发光菌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84×10~(-3)、0.137×10~(-3)、0.129×10~(-3)和0.151×10~(-3)mol·L-1。不同的评价方法对4种QNs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多元混合体系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和不同取代基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联合毒性机理,进一步的毒性作用机制还需通过对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多种QNs混合体系呈现拮抗作用为主,揭示了此类医药品在环境中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79.
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监测了6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脱水红霉素、克拉霉素、竹桃霉素、罗红霉素、柱晶白霉素和泰乐菌素)在2座饮用水处理厂中的污染情况,并考察了典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乐菌素在氯化消毒处理过程中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6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能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检出,但是其浓度普遍较低,进出水中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18~3.97 ng ·L-1和0.02~1.91 ng ·L-1.6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率相差较大,在18%(竹桃霉素)~100%(脱水红霉素)范围内.6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氯化处理过程中降解缓慢,且受水质影响较大.其中,泰乐菌素的氯化降解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式,测得pH 7.0条件下二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为0.77 L ·(mol ·s)-1.监测到的9种泰乐菌素氯化降解产物,反应途径主要包括叔胺羟基化、芳族氧化和内酯环环氧化加成等.  相似文献   
80.
以碱木素为原料热解制备碱木素基活性炭(LAC),在此基础上添加硝酸镍、硝酸锌等,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负载镍锌氧体的木质素基活性炭(NiZn-DO/LAC).通过SEM、BET、XRD等仪器对木质素基活性炭性能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水溶液中对于磺胺噻唑(ST)的吸附.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木质素基活性炭具有明显的三维多孔结构与稳定的晶体结构,其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759.1m2/g).在吸附ST的过程中,NiZn-DO/LAC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28.2mg/g,优于其他报道的吸附剂.在NaOH溶液中,ST易从活性炭材料中脱附,在循环利用4次后,解吸率仍可达79.43%.NiZn-DO/LAC对ST的吸附主要通过静电作用、π-π堆积作用、络合作用、氢键作用及疏水性作用的协同,从而使吸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