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080篇
安全科学   472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2111篇
基础理论   342篇
污染及防治   409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1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的PM10和TSP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PM10在TSP中所占比率(分担率)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变化范围,从而使过去采集的TSP数据与PM10数据有一定的可比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可比。  相似文献   
22.
水体中重要污染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虹  邓勃 《干旱环境监测》1995,9(4):205-215
概述了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意义、概念和范围,元素化学形态分析与模拟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某些重要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的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115篇文献。  相似文献   
23.
东南大陆的地质构造模型,具有欧亚大陆边缘向洋增生的独特形式。除外来地体之外,或以扩张、地幔上涌,洋壳向大陆地壳转化,并不断向洋增生;或是大陆分裂,地幔柱——热点物质不断注入变薄和破裂了的地壳,形成区域性新的生长构造层,构造岩浆地质体表现为有独特属性的“A型”花岗岩和流纹岩链。这些高DI值的富硅富碱富钠质岩石,出现在欧亚大陆边缘的重力梯度带上。裂解带的地壳结构模式是上地壳存在着重力不稳定的硅铝低速带;中地壳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的“类裂谷型”结构,P波速度为6.3~6.4km/s的中间壳层;在下地壳下部有速度为7.0~7.4km/s的壳——幔混合型高速层;随着“异常”的上地幔的形成,有大范围的热活动和壳——幔边界穹窿,穹窿的地盖比正常区为为薄。由于化学库和化学边界层的横向不连续,可划分出古老基底和后期地质发展史完全迥异的两个亚板块;和以壳层(或幔层)断裂为边界特点的八个地体;一个以分裂为主,并具热点径迹的最新生长构造层的扩张——裂解构造岩浆地体。  相似文献   
24.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炭比未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蛋白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至121%与653%.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及综合酶活性均在0.5~1mm中等粒径土壤团聚体中产生富集效应,其酶活性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显示,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添加2.5%的生物质炭对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酶活性受酶种类、生物质炭量与团聚体粒径的综合影响;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25.
在贵阳乌当断层南北两侧 ,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祥摆组和旧司组的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明显的变化。九架炉组基本分布于乌当断层北西侧 ,祥摆组由北向南的沉积环境向浅海相呈有规律的变化 ,旧司组则仅在乌当断层南侧分布。这些地层的分布规律、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乌当断层为黔中隆起南侧边缘断层 ,且该断层自早古生代形成后 ,为一多期次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26.
在野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热力学方法研究了Cu、Ag的迁移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铜在热液中主要以CuCl42-、Cu(H2O)42+、Cu(S2O3)46-、CuS46-、Cu(HS)42-、Cu(SbS3)410-形式迁移;银在热液中主要以AgCl2-、Ag(S2O3)23-、Ag(HS)2-、AgS23-、Ag(SbS3)25-形式迁移。铜银矿床是在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铜银化合物发生解析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27.
随着我国加入WTO,为尽快适应开放的国际市场.缩小与国外先进承包商在管理上的差距,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把贯彻ISO9001:2000(GB/TI、19001—2000)、ISO14001:2004(GB/T24001—2004)和OHSAS18001:2001(GB/T28001-2001)标准作为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及社会形象的战略任务和有效途径;并开始关注如何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整合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以便于促进企业管理流程的整体优化和有序高效运作,改善经营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粉末体多阶段热变形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时间越长,致密程度越高。再结晶晶粒比较容易在孔隙边缘形成,但是,孔隙又抑制了再结晶晶粒的长大速度,使得粉末体的软化率低于同条件下的致密材料的软化率。  相似文献   
29.
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预处理和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废水排放标准,采用物理过滤和微生物降解相结合的方法,对洗焦废水的原液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用木屑、颗粒活性碳、微生物降解的连续步骤处理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可达到理想的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COD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0.
本文论述了在各种地质环境中含铵(氨)流体存在的重要性,给出了大量地热体系和油田热卤水中的铵含量,对中科院地化所测定的一系列包裹体数据进行了讨论,并与国外同行的数据进行了对比,最后讨论了成矿流体中铵(氨)的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