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485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1055篇
基础理论   345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2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针对我国农药污染地块修复过程中异味扰民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地块土壤中异味物质的筛查,明确异味物质在土壤中的分布至关重要. 本文以某典型农药污染地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气样品全扫描分析、异味清单比对、异味活度值计算、累计异味贡献率分析等方法,筛查确定土壤中主要的异味物质;基于筛查结果,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应用GC-MS分析,查明土壤中主要异味物质的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①该典型农药污染地块土壤中涉及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甲苯、三氯乙烯、二硫化碳、氯仿、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苯、噻吩、甲基环己烷、正己烷、四氯乙烯、乙苯和四氯化碳15种异味物质,异味活度值分别为7 287.5、2 755.6、714.8、676.7、438.5、294.5、229.4、74.7、55.4、50.0、49.6、18.9、3.1、1.7和0.6. ②累计异味贡献率超过90%的主要异味物质为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甲苯和三氯乙烯,四者最高含量分别为10.9、48.5、797.7和33 000.0 mg/kg,主要分布在除草剂车间、菊酯车间、敌敌畏车间、氧化制氯车间、百草枯车间和氧乐果车间等生产区域. ③异味物质含量普遍随土壤埋深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主要分布在1.8~6.8 m的粉质黏土和6.8~10.6 m的粉土中. 研究显示,农药污染地块土壤中异味物质种类复杂,可采用累计异味贡献率分析法进行筛查;地块土壤中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主要与生产过程、土壤埋深和土壤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对砷(As)、镉(Cd)复合污染稻田土壤进行清洁修复,开展了田间试验,在施用水溶性有机肥强化As、Cd溶出条件下利用水稻作为修复稻进行提取. 为了评估水溶性有机肥的作用以及水稻的提取效能,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利用扩散梯度薄膜技术(DGT)原位监测土壤剖面有效态As、Cd浓度的变化;收获时利用分级提取方法揭示土壤As、Cd赋存形态的变化,并分析植株各部位As、Cd的积累量;为了阐明去除根系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了保留和去除根系处理间土壤As、Cd浓度的差异. 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有机肥(OF)促进了土壤As、Cd的溶出释放,例如,OF处理39 d后土壤DGT-As (扩散梯度薄膜提取态As)和DGT-Cd (扩散梯度薄膜提取态Cd)平均浓度分别较空白对照升高了34.2%、54.9%. 水稻单株提取As、Cd总量分别为12.63、1.18 mg,其中根系As、Cd积累量占比分别为97.6%、81.3%. 与保留根系处理相比,移除根系使土壤As、Cd总量分别降低了5%、10%,土壤剖面DGT提取态的As、Cd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1.9%、56.4%,作物易利用态As(F1+F2)和Cd(F1+F2)浓度分别降低了9.8%、6.1%. 研究显示,水溶性有机肥可促进土壤As、Cd的溶出,可作为利用水稻生长及根系移除来降低稻田土壤作物有效态As、Cd的强化策略,为As、Cd复合污染稻田土壤清洁与安全利用提供了一条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993.
极性有机物一体化采样器(POCIS)是一种富集检测水体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被动采样技术,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某段时间内水体中污染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该研究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作为POCIS采样器的吸附材料,探讨了不同水环境条件下MWCNT-POCIS采样器对6种典型抗生素采样速率(RS)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流流速是影响RS的主要因素,盐度和溶解性有机质对RS影响不显著。将MWCNT-POCIS采样器应用于水体中抗生素浓度的监测,并与传统的主动采样方法进行对比,发现MWCNTPOCIS采样器测定的抗生素浓度与主动采样测定的浓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4.
995.
比较了由紫外光(UV)、TiO2、H2O2、过硫酸盐(PS)组合而成的5种工艺对溶液中喹啉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分析了影响UV-TiO2-PS降解喹啉的主要因素和降解机理,考察了该体系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5种体系对喹啉的去除效果依次为UV-TiO2-PS>UV-TiO2-H2O2>UV-PS>UV-H2O2>UV-TiO2,氧化剂H2O2或PS与UV-TiO2联用,能提高喹啉去除率;在喹啉溶液初始质量浓度20 mg/L、TiO2加入量1.2 g/L、PS加入量0.012 mol/L、初始p H 6.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光反应150 min,喹啉去除率为97.07%,光反应180 min,TOC去除率为72.32%...  相似文献   
996.
997.
广州万顷沙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万顷沙大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实验方法是应用醛酮类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迅速反应生成衍生物,产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上检测。结果表明,大气中可以检出12种醛酮类化合物,其中丙酮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乙醛和丙醛。这4种化合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22.07、9.99、7.80和1.20μg·m-3。白天醛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比夜晚的高。ρ(甲醛)/ρ(乙醛)、ρ(乙醛)/ρ(丙醛)的数值显示大气中醛酮类污染主要和人为来源有关。甲醛、乙醛、丙醛和丁醛的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广州城区的污染物随风迁移到万顷沙,使万顷沙也具有城市环境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998.
pH和添加有机物料对3种酸性土壤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pH和添加有机物料对红壤、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pH对红壤中磷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很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铁、铝氧化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磷吸附的主要因素。红壤的CEC和有机质含量很低,铁、铝氧化物含量高,因而对磷的吸附量最高。砖红壤和水稻土CEC较高,土壤表面对磷的排斥作用较大,而且较高含量的有机质覆盖了土壤表面的磷吸附位,因此这2种土壤对磷的吸附量低于红壤。添加稻草并进行恒温培养可使红壤和水稻土对磷的吸附量显著减少,但对砖红壤中磷吸附的影响较小。添加稻草使土壤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中吸附性磷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含钾细水雾在综合管廊燃气泄漏场景下的抑爆能力,采用自制的爆炸试验系统,开展含添加剂细水雾位于甲烷-空气爆炸区域外的抑爆试验,分析纯水及草酸钾、碳酸钾、氯化钾3种含钾化合物细水雾对9.5%甲烷-空气爆炸超压与过火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纯水细水雾的临界抑爆雾化质量浓度区间为320~480 g/m3;含草酸钾条件下超压下降率随质量分数增加呈现正态累积分布函数(NormalCDF)变化,最佳抑爆质量分数为10%;当雾化质量浓度为480 g/m3、雾滴D32为61.7μm、化合物质量分数为10%时,对应抑爆能力均大于纯水细水雾条件,其中,含草酸钾抑爆能力最强,其次为碳酸钾与氯化钾,峰值超压下降率较纯水细水雾条件分别提高2.32、1.88与1.53倍,过火范围分别缩减46.7%、40%与13.3%。相较于碳酸钾与氯化钾条件,爆炸气体预混区域外含草酸钾细水雾能够吸收更多的爆炸热量、消耗更多的活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000.
HDTMA改性蒙脱土对苯酚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柳燕  周治  肖琳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7):456-458,464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蒙脱土处理含酚废水.了解不同改性量有机蒙脱土吸附苯酚的能力。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按照分配机理吸附苯酚.改性蒙脱土改性量高和水溶液中苯酚浓度高.其吸跗的苯酚数量大。1.0CEC(阳离子交换容量)改性蒙脱土对水溶液中苯酚去除率达到76%。改性蒙脱土中有机物对苯酚的吸附存在协同作用.因此.改性蒙脱土吸附苯酚的增加速率要超过其中HDTMA增加的速率。在试验的苯酚浓度下.改性蒙脱土对苯酚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不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