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1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春季的气候条件异常一直是制约河南省小麦生产的瓶颈之一,春旱作为河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近几十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快而越发频繁。春季干旱发生的主要因子降水和温度的变异性显著变大。基于GIS及和河南省3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对河南省春季降水、温度及降水温度比的变化趋势及时空变化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南春季降水减少最为严重(南阳盆地除外),豫中次之,豫北春季降水稍有增加;从温度的变化分布来看,河南全省春季温度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豫南的信阳、驻马店,豫西北的济源、焦作、洛阳、郑州及平顶山地区温度上升趋势较大,南阳盆地、豫东平原及豫北平原地带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反应春季气候异常的降水温度比豫南为负向变化最大,豫北为正向变化最大,空间分布与春季降水基本吻合。综合分析说明未来河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将会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82.
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的业务流程以及县级、省级和国家三个层次的应用需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及空间数据库技术,研发了由县级数据填报、省级数据审核和国家数据综合管理与评价三套软件,构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业务系统,并成功应用于2013年、2014年的考核工作中,极大提高了该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形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生态环境数据库,为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崔伟宏简历:男,1962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测绘工程学院(技术硕士),现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地球信息科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中国GPS协会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地球与循环经济部主任。  相似文献   
84.
GPS智能消防系统及其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智能消防系统”是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高新技术集于一体的智能消防无线报警网络服务系统。它成功地解决了电信、建筑、供电、交通等公共设施设协调发展的问题;由于消防指挥中心与用户单位联网,改变了过去传统、落  相似文献   
85.
In this paper, an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is proposed using urban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al data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n, th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Urumqi as a case is simulated by the approach mentioned above and its varying patterns are analyzed by the raster population surface. As a result, producing raster population surface is more accurate and natural than the traditional choropleth map of population density. Concerning the spa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Urumqi,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ecline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ainly presents' "T-type",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resents multicentre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districts shows different feature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distance from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Finally, it is foun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istricts, terrain and traffic road are main factors that have an influence Urumqi'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population data for the pla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land, traffic and public facilitie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es on urb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86.
运用聚类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18个指标和78个分区单元,将鞍山市农村生态环境划分成8个区,作出分布图,并分别给出了各分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7.
利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了广东省的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地势三个侵蚀因子对土壤侵蚀方面的影响,指出了广东土地抗蚀性极弱地区主要是湛江市、新丰县的小部分地区,而抗蚀性弱的区域则很大,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9.8%,遍布全省中部和南部.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要减少抗蚀性弱和极弱地区的土壤侵蚀,必须做到:对土地的利用开垦进行统一规划;严禁乱伐森林;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土壤侵蚀的进一步变化.  相似文献   
88.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空间信息定位和定量研究的强有力技术与方法,在进行空间定位和定量研究中“3S”技术各有特点,作者综合各技术优势对澳门邻近水域悬浮泥沙信息进行了定位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澳门邻近水域的悬浮泥沙有明显的一个高浓度带和一个低浓度带,悬浮泥沙高浓度带分布在澳门地区的东南水域,悬浮泥沙这一分布特点将对位子澳门半岛东南的澳门外港泥沙淤积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对澳门外港的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区域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协调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主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持续发展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和我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新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综合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能力,为科学决策和实现区域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为在区域持续发展中利用生态学方法、时序分析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我国,区域持续发展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的重视。应该注意到,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本文主要讨论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探讨建立区域持续发展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0.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 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和1989年到1998年缩小面积的2.23倍和1805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998年湿地面积分别为1955,1978和1989年的1.46,1.41和1.09倍,农田的面积百分比从1955年的54.70%增加到1978年62.15%,又逐渐降低到1989年的51.88%和1998年的48.17%,林地的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1998年比1989年增加了11%,建成区的变化表明近50年来湖区城市化的进程,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