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固硫型煤渣烧制水泥熟料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固硫型煤工业是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及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燃烧固硫型煤将产生大量固硫煤渣,对环境构成新的威胁。本文从实验探索的角度,研究开发利用固硫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型煤空心砖技术集型煤燃烧技术与空心砖生产技术于一身,集中煤、煤矸石的有效利用,型煤燃烧的固硫、降尘,废渣(炉渣综合利用)制备建材用空心砖于一体,是燃煤与建材领域的一次革命,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03.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2):I0008-I0008
河北省石家庄市日前出台(2014年城乡居民分散采暖燃煤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市区城中村和周边10个县(市、区)的城郊区居民置换环保燃煤采暖炉和使用低硫洁净型煤。城乡居民购置环保燃煤采暖炉。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减少民用炉灶和小型工业锅炉燃烧污染,开发了一种自适应脱硫脱硝的型煤,主要由煤、造纸黑液和脱硫脱硝剂混合压制而成,研究该型煤的燃烧过程自适应脱硫脱硝作用。结果表明,造纸黑液可提高型煤的燃烧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造纸黑液,型煤燃尽时间可以缩短25%。同时,造纸黑液还可以脱硫脱硝。当造纸黑液质量分数为10%时,其脱硝效率达到40%,脱硫效率为24%。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环保产业》2006,(6):45-45
由凤城市大方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CWRH系列热管型煤锅炉,适用于城乡取暖、洗浴供热。  相似文献   
106.
生物质型煤具有一般型煤的特点,同时具有自身的优势,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投资建生物质型煤厂进行了预算,拟建立了一条年产10万t生物质型煤的生产线,并对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实现煤碳的清洁燃烧,彻底改变我国多数城市煤烟型污染的大气环境面貌,同时为满足我国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取缔建筑用粘土砖的产业政策要求。实现中煤、煤泥、煤矸石、炉渣的综合利用;逐步消灭原煤的直接燃用,大力推行型煤降尘、固硫技术,在有效地全面保护我国环境的同时,取得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08.
该研究的重点,是以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大量筛选试验结果,最终确定型煤用三种复合粘结剂:植物纤维-原生造纸黑液,植物纤维-废腐植酸钠和植物纤维-粘胶熔液.  相似文献   
109.
秸秆生物型煤走煤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  阎忠斌 《四川环境》1999,18(4):60-63
研究出生物型煤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最佳化配方,摸索出生物型煤成型主机的合理运行参数,成功试验生产出新型能源生物型煤,为中国煤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有助于解决成都地区秸秆燃烧造成大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0.
为揭示煤中甲烷非等温吸附解吸规律,利用实验室试验方法,以块状型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甲烷吸附解吸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增高,吸附量增加并逐渐趋于平缓;同一压力下,解吸量小于吸附量,解吸出现滞后现象;相同条件下,型煤吸附量小于煤粉试样。不同温度区间,吸附解吸规律不同。在10~30℃,同一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和解吸量下降幅度较大;在30~50℃,吸附量和解吸量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温度变化对于吸附量和解吸量的影响较小。在10~30℃,温度是影响吸附解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