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5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通过对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和筛选,统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重要性、实用性和可移植性,选取决定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构建外来植物风险评估的典型指标体系。从入侵性、适生性、扩散性、危害性4个纬度建立基于AHP-DEMATEL法的外来入侵植物风险度量数学模型,用以揭示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识别并量化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利用构建的评估体系和生态位模型对印加孔雀草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危害、防除难度、国内重视程度、耐逆性是导致入侵植物风险性系数升高的重要因素,印加孔雀草在我国的综合风险评估值P为0.82,属于高度风险性有害植物,需要在适生区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阻截该植物的扩散蔓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2.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及其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地区1954~2001年气象台站的天气现象的观测资料以及最近几年20多个台站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一年中的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季(3~6月份),其中4月份的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约占所有沙尘暴的50%;北京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发生的频次有减少的趋势;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北京地区主要是以扬沙天气为主,占总沙尘天气的74.15%,其次是浮尘天气(18.09%)和沙尘暴(7.76%);北京地区的沙尘天气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现象与天气气候背景、周边和本地地表生态系统、本地建筑工地以及裸露地等有密切的关系;沙尘天气对北京重污染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6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乡镇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同时也成为解决城镇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还为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但是,企业的迅猛发展、外来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也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外来员工文化程度较低,缺少系统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在生产(工作)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致使工伤事故频发,给企业和职工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64.
加拿大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某公司注册的一项基因专利权覆盖了所有含有该基因产品的使用,这可能增加了关于转基因作物法律地位的确定性,但是该裁决突出和提高了在此问题上的政治冲突。  相似文献   
65.
《环境》2007,(6):54-55
素有"菊城"美誉的小榄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下辖15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3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15.6万人,外来务工人员16万人.  相似文献   
66.
67.
记住这份黑名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思明 《环境》2003,(5):11-11
今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包括紫茎泽兰、薇甘菊、福寿螺等16种动植物。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1935年它可能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台湾、贵州、四川等地。它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相似文献   
68.
辽宁省外来入侵种组成及控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辽宁省外来入侵种组成,并简要评价了辽宁省外来入侵种控制体系现状。  相似文献   
69.
生物入侵现象严重危害生态系统的健康,其中外来植物入侵是生物入侵中的重要组成,会对农业、林业、畜牧业产生直接的经济危害。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菊科外来入侵植物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L.,Asteraceae)植株,利用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后续分析,探索小蓬草生境中的土壤及其根和叶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并分析表面消毒、冷冻干燥保存和不同研磨方法等处理方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蓬草根样本细菌群落中OTU的数目最多,其次是土壤,小蓬草叶样本的细菌群落中OTU的数目最低;小蓬草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在土壤样本中最高,其次是小蓬草根,小蓬草叶的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最低;在门的水平,在土壤和小蓬草叶、根的细菌群落均以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最高,此外在小蓬草根和叶的细菌群落丰度较高的还有厚壁菌门,在土壤细菌群落丰度较高的则是拟杆菌门;小蓬草根和叶细菌群落的优势属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等,这些优势属可能包含植物益生菌,并对小蓬草适应不良环境提供一定的帮助;是否进行表面消毒处理的小蓬草叶和根样本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小蓬草的根表和根内以及叶表和叶内的细菌群落存在明显的差异;机器研磨、冷冻干燥保存处理的小蓬草样本与人工研磨并及时处理的小蓬草样本相比,其细菌群落组成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这些处理方式对植物微生物组的研究结果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在植物入侵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0.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昆明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2005年雨季前后的6月至9月,共布设144个样方,采样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对云南昆明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和草地3种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地表腐叶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后土壤动物类群总数显著减少,其中针叶林减少41.3%,阔叶林减少29.0%,草地减少36.7%;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总数下降,其中针叶林减少63.5%,阔叶林减少20.4%,草地减少43.2%。紫茎泽兰入侵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6月至8月,在没有紫茎泽兰入侵情况下,针叶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逐步升高;紫茎泽兰入侵后,由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及部分类群个体数量减少,针叶林和草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