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476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81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有机物质甲苯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2种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NDa99与ZH-04对甲苯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288~293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ZH-04、NDa99对甲苯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为放热过程,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并计算了甲苯在ZH-04和NDa99树脂上的吸附焓变、自由能变和熵变,对吸附行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为废水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新型树脂对氯酚类物质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乙酰氯修饰树脂NDA-O,与Purolite公司的MN-200相比,合成的树脂比表面积较小,但酸性官能团较多.用两种树脂吸附2-氯酚、4-氯酚和2,4-二氯酚发现,吸附结果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很好地模拟,合成的NDA-O对3种氯酚类物质的吸附能力优于MN-200.两种树脂对氯酚类物质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表明吸附是放热过程,同时对氯酚类物质的吸附焓变随着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对同一种树脂来说,吸附量随着氯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取代氯数相同的时候,吸附量与吸附质的K..成正相关.进一步研究了pH对吸附的影响,在pH大于9时,3种氯酚类物质的吸附量均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83.
以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作载体 ,合成磺酰氯树脂后固载乙二胺并胺基叔胺化 ,最后加卤代烷合成带长链烷基季铵盐杀菌活性官能团树脂 ,确定了合成路线中的各步反应条件。对异养菌的杀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 ,合成的杀菌树脂的杀菌率在测定条件下都达到了 90 %以上 ,有望用于工业和民用水的杀菌消毒  相似文献   
84.
滦河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综合分级表征及其混凝去除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微污染物的潜在载体,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自身又可能成为微污染物,因此研究其内在特性和去除机理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科学意义.本研究综合利用化学、物理分级方法(即树脂和超滤分级法),对中国北方典型饮用水源--滦河水体的DOM进行全面分级表征.此水体DOM基本化学分级特征是憎水酸(HoA)、亲水性物质(HiM)含量较高,且具有季节稳定性;其物理分级特征是分子量<1 kDa及3 kDa~10 kDa的组分含量较高,也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稳定性.选用工业聚合铝(PAC)研究此DOM的基本混凝特征和内在混凝机理,结果表明,强憎水部分HoA及3 kDa~10 kDa间的有机物较易被去除,而较大分子量范围10 kDa~30 kDa间的有机物去除率较低,说明混凝过程中此DOM的物理性质不起主要作用,而化学性质更为重要.特别对DOM各组分作进一步(结合)分级研究,发现HoA主要在>10 kDa范围.<1 kDa的有机物中主要为HiM,但其中还含有HoA和弱憎水酸(WHoA),这使特定条件下部分<1 kDa有机物被混凝去除成为可能.另外,HoA中按分子量大小仍可分为易去除和难去除部分,但分布不连续,易去除部分在3 kDa~10 kDa和>30 kDa区间,而其10 kDa~30 kDa部分较难去除,说明可能存在其他结构性影响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5.
席玥  王婷  倪晋仁  韩鹏  仪马兰  郑彤  蒋咏  马若绮  崔锋 《环境科学》2018,39(9):4114-4121
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天然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学极性及所含的官能团不同,其在水体中的化学行为也不同.本研究以黄河干流宁蒙段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采集了下河沿至头道拐沿程7个断面的水样,采用XAD系列树脂将DOM分为疏水性酸(hydrophobic acid,HOA)、疏水性碱(hydrophobic base,HOB)、弱疏水性酸(weak hydrophobic acid,WHOA)和亲水性物质(hydrophilic matter,HYI)这4个组分,探讨了DOM组分含量、荧光峰值及其与Pb、Zn、Cu、Cr、As这5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DOM总量由下河沿至头道拐沿程逐渐增加.各断面DOM腐殖化程度较低,以亲水性的蛋白质类小分子物质(HYI)为主,疏水性酸(HOA)次之,这与黄河沿岸排污导致内源作用增强有关.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荧光峰型显著,且类腐殖质峰沿程逐渐增强,进一步证实了内源污水输入的影响.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OM与5种金属离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与Cu离子显著相关;4种组分中HYI与Cu离子的相关性最强,说明二者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芳香蛋白类物质荧光峰强度随Cu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Cu与亲水性组分中的芳香类蛋白质发生络合产生荧光淬灭效应,从而导致荧光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86.
过滤式电极消毒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消毒技术备受关注,然而目前使用的电极材料比较单一,且稳定性和高效性难以兼备,制约了该技术的设备化发展.本文采用过滤式消毒方式,考察了几种高孔隙率的导电碳纤维毡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碳纤维毡电极具有优异的消毒能力,活性碳纤维电极可在几伏的电压下使细菌死亡,与传统电化学消毒相比,电压降低了1~2个数量级.其中A-PCF(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电极在外接电压2 V,水力停留时间2 s时即可对大肠杆菌菌液实现6.5log的去除.当外接电压≤2 V时,流出物中未检测到氯,pH保持不变,排除了电化学产物的影响.A-PCF可作为过滤式电极消毒的优选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87.
依据某深海区断块油气藏的地质相关数据,基于地层多孔介质变形机理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在ADINA软件中通过组合应用Parasoid建模方法,建立三维实体元模型,通过建立固体与流体模型、加载荷载以及选择模型参数,分析地层变形情况,计算不同参数下的井眼流速,从而进行钻遇浅层流时的灾害预测。  相似文献   
88.
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吸湿性树脂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吸湿、保湿性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可以适用于不同吸湿需求的场合。综述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主要类型、研究状况及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吸湿机理,展望了高吸湿性树脂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决废弃螯合吸附树脂堆积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参考了原树脂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资源化处理该树脂的方法。在二乙胺溶剂中,以废偕胺肟型螯合树脂为原料,加入羟胺试剂,使废树脂发生偕胺肟化反应改性为偕胺肟基聚丙烯腈-二乙烯基苯,实现了废树脂的再生。探讨了废螯合树脂改性工艺及吸附性能,在实验中单因素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二乙胺浓度、盐酸羟胺浓度以及NaOH浓度等因素对偕胺肟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同时对树脂及二乙胺溶液进行循环使用。结果表明,二乙胺浓度为70%,盐酸羟胺浓度为1.2mol/L,NaOH浓度为2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时达到最佳再生综合效能。以Cu(Ⅱ)离子进行吸附效率测试,有效地恢复该种树脂的吸附能力的90%。树脂循环使用四次之后,吸附效率仍能达到6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螯合树脂表征表明,腈基转化成了偕胺肟基团。在废树脂再生的反应过程中,二乙胺溶剂表现为激活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几种吸附材料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油废水的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且对环境危害严重,吸附法是处理含油废水常用的方法,吸附剂性能的优劣对处理含油废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介绍几种典型的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高吸油树脂、粉煤灰和膨润土;活性炭是处理含油废水最常用的吸附材料,高吸油树脂则是新型的有机吸附剂,粉煤灰来源广且价格低廉,膨润土资源丰富;几种吸附材料各有优点缺点,其特性、吸附机理、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也不尽相同,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未来用于含油废水处理吸附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