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们可加速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巷过程,预示荒漠亿生境的转变,对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本文综述了生物土壤结度的种类、分布和形成机理,介绍其对干旱地区物质循环、水文状况、土壤稳定性、石漠化治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生物学功能,并对干...  相似文献   
102.
盐结皮对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治新 《环境保护科学》2015,(3):120-121,138
以喀什地区典型的盐结皮土壤为例,在不同厚度的盐结皮土壤区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结果表明:盐结皮越厚的土壤区域,其各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越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水分含量越高,由此说明,盐结皮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但是却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的万宜水庳周边、粮船湾海诸岛屿、清水湾半岛东南部等地,连续出露粮船湾组火山岩,因其优美的火山岩石柱景观(柱状节理)而成为公园的核心景区,尤其是万宜水库东坝一带的火山岩石柱景观,曾被评为"香港十景"之首,六边形石忭也被选为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徽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究边界层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对银川市冬季持续污染天气过程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机制,利用2016年12月1日-2017年1月31日逐时空气质量以及地面和逐日定时探空气象观测数据,根据大气污染级别和过程持续时间,选取2016年12月9-21日(简称"1211过程")和2016年12月29日-2017年1月9日(简称"1231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和天气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比较银川市冬季两次典型持续污染过程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要素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气环流、边界层要素变化对银川市冬季典型污染过程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银川市冬季两次大气污染过程持续阶段,地面均以偏东或偏南风为主,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能见度较低;在污染清除阶段,地面风向转为西北或偏北风,风速较大,相对湿度较小,能见度较高.②当冬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区域500 hPa高空盛行纬向气流,850 hPa高度上银川市受反气旋环流和暖温度脊控制,并且有弱暖平流从西南部向北输送时,银川市易出现静稳型持续污染天气.③冬季银川市持续大气污染过程中,ρ(PM2.5)与风速呈负相关(R平均值为-0.326),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平均值为0.688),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R平均值为-0.905),与边界层高度呈较显著负相关(R平均值为-0.575).④银川市冬季静稳型持续污染天气主要分为弱西北和平直西风气流型两种,弱西北气流型具有近地面层逆温弱,污染物积累慢,清除快的特征;平直西风气流型具有近地面层逆温强,污染物积累快,清除慢的特征.研究显示,冬季银川市上空500 hPa高度盛行纬向气流,地面主导风向为偏东或偏南风时,随着地面相对湿度增大、近地层风速减小、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减弱、边界层高度降低,大气中ρ(PM2.5)将迅速升高,银川市易出现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静稳型持续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105.
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远程效应不断向北传递,帕米尔地块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靠近碰撞边界,在这一远程效应的影响下,帕米尔地块发生强烈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导致其宽度与东侧的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著名的帕米尔构造结。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帕米尔构造结新生代演化过程归结如下:始新世时,帕米尔构造结开始初步发育,持续的双向俯冲,引起帕米尔高原不断隆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西侧主要通过辐射逆冲断裂带吸收地壳变形,东部则是山体弯转、走滑转换断裂共同作用吸收变形,在构造结内部出现片麻质穹窿,构造结轮廓逐步形成。晚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不断弯曲,下地壳持续增厚导致高原东北缘出现重力垮塌,扩展体系出现,片麻质穹窿出现在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峰。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与南天山碰撞,并在南天山和帕米尔两侧形成了平行于山脉走向的褶皱带,此时水汽通道关闭,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并最终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6.
107.
以泥石流重力式拦挡坝为原型,对加固后泥石流拦挡坝结合面在滚石撞击作用下的接触力、位移、损伤以及新旧坝体的能量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在滚石不同撞击速度和撞击角度下加固后泥石流拦挡坝结合面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当滚石的撞击角度一定时,滚石的撞击速度越大,坝体结合面产生的位移越大,坝体结合面产生的接触力随着滚石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滚石的撞击速度一定时,滚石的撞击角度越小,坝体结合面上产生的位移越大,坝体结合面上产生的接触力随着滚石撞击角度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滚石撞击角度下,滚石的撞击速度越大,坝体结合面混凝土损伤的速度越快;滚石的撞击能量一部分靠旧浆砌石坝体耗散,一部分靠新坝体来吸收,且这种作用在滚石高速撞击下尤为明显,滚石撞击速度越大,新坝产生的动能越大,且达到最大能量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泥石流拦挡坝加固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人工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及表土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接种蓝藻对荒漠地区表土持水特性的改善作用,对库布齐沙漠东缘达拉特旗地区人工接种蓝藻后形成的生物结皮进行了发育演替及持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荒漠蓝藻之后,藻结皮能够很快形成,并在一些微环境下藻结皮直接演替为藓结皮(接种2~3 a后).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表土生物量、多糖含量、厚度以及孔隙度增加,而土壤容重减小;同时,形成结皮之后表土质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沙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粒、黏粒含量增加.实验还发现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表土含水量与饱和持水量都呈增加的趋势,即:藓结皮>藻结皮>流沙,藻结皮中的含水量(饱和持水量)为流沙中的1.1~1.3倍,藓结皮中的含水量(饱和持水量)为流沙中的1.8~2.2倍.相关分析表明表土含水量及饱和持水量与表土生物量、多糖含量、厚度、容重、粉粒和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与表土孔隙度和沙粒含量呈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为表土黏粒的含量,而影响饱和持水量的主要因素为表土孔隙度.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3N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3N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3N4-Br表面,二者之间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BiOCl/g-C3N4-Br催化剂比g-C3N4-Br和BiOCl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在RhB质量浓度20 mg/L、BiOCl/2%-g-C3N4-Br(g-C3N4-Br质量分数为2%)加入量0.5 g/L的条件下,经日光灯(14 W)照射90 min后,RhB去除率可达98%;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RhB去除率从98%逐渐降低至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BiOCl/2...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原位水热法,将WO3纳米棒负载在层状的g-C3N4上制备具有高吸附性和光催化活性的Z型gC3N4/WO3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XPS和SEM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其光致发光光谱、光电流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考察了在可见光下g-C3N4/WO3复合材料对土霉素的降解效果及复合材料的可重复利用性能,并结合自由基淬灭实验初步推测了g-C3N4/WO3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WO3纳米棒负载到g-C3N4纳米片上并形成异质结;g-C3N4/WO3异质结增强了可见光响应且降低了光生载流子复合率;添加0.6 g g-C3N4的g-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