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818篇
基础理论   167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2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瓦斯爆炸,使他全身85%烧伤,双手致残,老板断药断粮,忍痛被迫还乡,欲打官司,却无钱请律师,四处借债无门,一家人只能无助地哀叹——好愿望终成恶梦,问原因农人非农刘友华出生在四川省资阳市老君镇泉溪村15社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就体会到贫穷的滋味。其父终年病痛不断,三天一副中药,五天一剂西药,家里被弄得山穷水尽,在46岁时给家里遗下一笔债务后,便撒手西去。刘友华老实勤劳,1990年,邻村姑娘  相似文献   
52.
近十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现象成因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 a来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运用流域降水、地表蒸散和出湖径流等数据,从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近10 a来鄱阳湖水文干旱起始日期提前,枯水期拉长。虽然干旱持续时间的长短呈现2~3 a的波动,但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加长的趋势。从流域水分收支的角度来看,近10 a来以水分亏缺为主,流域降水亏缺是基本的致旱因素,流域蒸散量增加则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而出湖径流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其致旱的影响程度弱于流域降水作用。长江顶托作用强弱变化可以调节流域的水分收支平衡,强化或者减轻湖泊的干旱程度。2003、2004、2007、2008和2009年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主要由流域水分收入项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而长江水情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加剧了流域水分收支的不平衡。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与湖泊水文干旱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水情变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应对未来的干旱变化和制定合理的抗旱防旱对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PM10作为大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探究大气PM10浓度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黄、渤海滨海带包括京、津和辽、冀、鲁、苏等工、农业大省,区域大气PM10污染的时空分布和来源特征具有复杂性和典型性。在锦州、北京、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和盐城7个城市布设10个采样点,含7个城市点和3个农村点,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颗粒物的采样;同时,于冬季1月和夏季7月在锦州、天津和烟台进行合计60 d的加密采样,藉以确定研究区域大气PM10的时空分布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滨海带大气年均PM10总浓度为(129’18)"g·m~(-3),单月最低值出现在2015年7月盐城农村样点15"g·m~(-3),最高值为2015年3月北京城市点307"g·m~(-3)。盐城大气PM10浓度(城市点(85’27)"g·m~(-3)和农村点(66’35)"g·m~(-3))显著低于其他样点大气PM10浓度。渤海滨海带中西部的京(140’68"g·m~(-3))、津(169’60"g·m~(-3))两市大气PM10年均浓度显著高于东部的锦州(125’41"g·m~(-3))和烟台(109’31"g·m~(-3));而且黄海滨海带大气PM10年均浓度(114"g·m~(-3))显著低于渤海滨海带年均浓度(136"g·m~(-3)),总体上表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黄、渤海滨海带城市点和农村点年均浓度分别为(129’18)"g·m~(-3)和(112’30)"g·m~(-3);农村点春冬季大气PM10浓度和城市点浓度相当,无显著差异,夏秋季大气PM10浓度略低于城市浓度,表明农村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也较为严重,需受到关注。区域内PM10浓度季节变化整体表现为春冬高、夏秋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判断黄、渤海滨海带PM10属于复合来源,大气PM10浓度约30%的变化与降水、人均能耗和沙尘天气相关。黄、渤海滨海带大气PM10浓度的昼夜变化不大,大气PM10浓度与气温呈现正相关,与风速和降水呈现负相关,表现为受各种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第一年以毛马唐的生态位宽度最高,其余17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61%,第二年以雾水葛和鳢肠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余15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50%,共同出现的物种仅有8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由5对上升到17对,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种对由10对减低到2对,说明连续水淹产生更加均一的生境类型,对资源要求相似的物种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55.
近5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洞庭湖流域84个气象站点1962~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I)对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52 a,区域性干旱强度较强的时段以夏季、秋季、夏秋和秋冬时节为主;区域干旱强度在春季、夏季、夏秋、冬季呈上升趋势;秋冬时节和年干旱强度变化不明显;春夏时节、夏秋时节、秋冬时节和冬春时节的平均干旱强度比春、夏、秋、冬单个季节的平均干旱强度大。小波分析表明,区域干旱强度的周期以10a为主周期,5 a和22 a为次周期。近52 a来,历年干旱站次比主要集中于10%~30%之间,多表现为区域性干旱,以夏季和秋季的干旱范围较大;干旱频率高发时期主要为夏季、夏秋时节和秋季。干旱频率高发地主要以流域的南部山地和北部的洞庭湖平原为主,西北部的山地发生干旱相对较少,衡邵盆地随季节变化干旱频率易发生高低值转换。  相似文献   
56.
针对宁夏电网结构及运行特性发生的变化及日益严重的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本文基于宁夏电网“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宁夏电网分为4个区域的供电分区方案。从电力电量平衡、短路电流水平、安全稳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短路电流和动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对分区方案进行最大供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分区方案合理、有效,可为宁夏“十三五”电网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7.
大庆油田井下环保作业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庆油田从污染源头抓起,针对整个井下作业流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建立了污油污水不落地的清洁环保作业模式,通过原井管柱污染防治、起下过程废液收集、管柱内防喷、高压油水井带压作业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效地抑制了井下作业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文章对新型清洁环保作业模式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所研发新型环保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应用效果;并基于油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对未来环保作业技术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8.
对包气带阻滞污染物能力的研究,对保护地下水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将传统DRASTIC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赋以新的权重,并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对河南省土壤包气带阻滞污染物的能力进行评价,得到了河南省包气带阻滞能力分区图.结果表明,针对现状所进行的包气带阻滞污染物能力的评价对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9.
武陵山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12年降水气象资料,计算了武陵山区各个季节的降水距平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季节分析了该区域干旱发生时空分布特点,其中,在春季和夏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率略高,中北部地区较重;在秋季和冬季,各个等级干旱均有较高频率分布,且不同等级分布格局有所不同。通过构建旱灾危害度指数,分析了各个季节及年度旱灾危险性空间分布特点,认为春旱和夏旱北部风险度较高,秋旱中东部风险度较高,冬旱在东北部及中部局部风险较高,年尺度旱灾风险区域整体较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各季节旱灾危害度与地形要素进行关系分析,认为春旱和夏旱与海拔相关度较高,各季节干旱与坡度及地形起伏度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论对武陵山区合理规划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0.
《环境》2011,(12):6
编者按:人们常说,悲伤与温情交替出现,这才是生活。然而,如今的"冷暖"已不仅仅是人生的修饰词,更是我们所置身的世界的真实写照。不但有逐渐变暖的气温,阴晴不定、喜怒无常的气候,还有随时光临的洪涝、干旱、冰雹、雷击等灾害。想了解其中暗藏的玄机,就跟随我们来体验下这个"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