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55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945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8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曹特特  王林  李咏梅 《环境科学》2018,39(1):219-226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探讨了在好氧池低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的水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好氧池DO浓度从2.00 mg·L~(-1)降低到1.00 mg·L~(-1)和0.50 mg·L~(-1)时,系统仍然具有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出水水质指标均满足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在此基础上,基于Bio Win 4.1软件建立了AAO工艺的活性污泥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利用动态模拟对模型参数中的聚磷菌吸收乙酸或丙酸的聚羟基烷酸(PHA)产率系数(YP/PHA,seq)、聚磷菌好氧氧化PHA的储磷率(YP/PHA,aerobic)、氨氧化菌的最大单位生长速率(μmax,A)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最大单位生长速率(μmax,N)进行了校验.此外,对系统的曝气能耗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与好氧池DO浓度为2.00 mg·L~(-1)时相比,好氧池DO浓度为1.00 mg·L~(-1)和0.50 mg·L~(-1)时的空气流量可分别节省23.8%和38.1%,氧转移效率可分别提高7.2%和11.7%.  相似文献   
62.
石化企业火炬事故状态下由于燃烧不完全而排放的有机气体大量增加,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对某石化企业乙烯装置事故状态火炬系统燃烧排放状况现场调查及模式计算分析,说明事故状态由于瞬间可燃气体排放速率增大,造成大气污染程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3.
间歇曝气SBR与传统SBR处理养猪沼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intermittently aera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IASBR)和传统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养猪沼液,研究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比值(COD/TN)和运行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约为2.2、氨氮负荷为(0.12±0.04)kg·(m3·d)-1时,IASBR中的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97.2%±4.4%、81.5%±7.5%、88.5%±2.4%,优于SBR的78.3%±19.6%、79.8%±4.9%、86.6%±3.2%;当氨氮负荷提高至(0.18±0.02)kg·(m3·d)-1时,IASBR中的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略有降低,分别为92.4%±7.3%、77.5%±5.3%、86.4%±2.2%,但仍然优于SBR中的相应去除率78.1%±15.4%、61.8%±11.2%、81.8%±5.6%.在氨氮负荷为(0.20±0.01)kg·(m3·d)-1下,提高进水COD/TN至约3.0,则IASBR和SBR的污染物去除能力较进水COD/TN为2.2时有显著提升,IASBR中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9.6%±0.2%、91.5%±2.9%和92.0%±0.9%,仍然高于SBR的90.2%±1.4%、83.0%±1.9%、90.2%±0.5%.总体而言,相较SBR,IASBR对TN和氨氮的去除更高效、耐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因此对养猪沼液等低碳氮比的废水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64.
两段式曝气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啸  卞伟  王盟  阚睿哲  赵青  梁东博  李军 《环境科学》2017,38(10):4332-4339
基于4个不同进水条件的小试实验探究,得出所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异养菌在曝气初期阶段大量消耗碳源,对于NO-2-N和NO_3~--N的反硝化效率较低.为此,实验在常温(20~23℃)条件下,在同一周期内先采用低曝气量曝气之后再用高曝气量曝气的两段式曝气方式运行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低曝气量时长分别取1、2、3 h这3个阶段分别运行,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颗粒污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S粒径增大,反硝化能力提升,NO-2-N的反硝化速率(以LVSS计)在低曝气时长为2 h时升至最高,达9.66 mg·(g·h)~(-1).亚硝态氮积累率不断升高至77.84%,总氮去除率最高达70%.颗粒污泥内部孔隙增多,且细菌多以球菌、椭球状及杆菌为主,氨氧化菌(AOB)占总菌的比例由13.70%升至15.40%.因此,通过两段式曝气过程实现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并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65.
ASM1耦合曝气模型对污水处理厂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模拟污水处理厂实际的曝气方式及溶解氧浓度,采用更加精确的曝气模型对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模拟研究.该模型考虑了污泥浓度、堵塞及温度等因素对氧传质的影响,并将该曝气模型与ASM1相耦合.首先,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对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影响较大的参数,分别为异养菌产率系数YH、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H、自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A及自养菌氧利用半饱和系数KOA.然后,测定部分灵敏度较高的参数并使用测量结果对模型进行校正,校正结果使用希尔系数表征.最后,使用另一批数据对校正参数进行验证.模拟的COD、氨氮、总氮和好氧池末端溶解氧的希尔不等系数分别是0.13、0.23、0.20和0.15,而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或理论氧转移效率模型模拟则出现氨氮、溶解氧、总氮及COD的希尔不等系数不同程度上升的结果.校验后的ASM1/曝气耦合模型参数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模拟当中,对于优化污水厂曝气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谭静亮  孙力平  李亚静 《环境工程》2013,(Z1):184-186,169
为考察曝气强度对SBR(A/O)系统N2O产生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人工合成废水长期驯化2个月后的污泥,分别考察了在0.2,0.4,0.6L/min三个曝气强度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及N2O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在三种曝气强度下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95%98%,低曝气强度下N2O释放量明显高于中等曝气强度,高曝气强度下N2O释放量最大,0.4L/min曝气强度下污染物去除率最好N2O释放量低,因此确定为最佳曝气强度。  相似文献   
67.
采用陶粒滤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模拟废水,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EBCT)、温度对BBP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运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BBP在曝气生物滤池内降解的中间产物并推测其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8 h时,BAF对BBP的降解效果良好,去除率达到95.7%;BAF对BBP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EBCT的增加而增大,EBCT为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BAF出水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以及邻苯二甲酸(PA)等降解产物,据此推测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生物降解途径可能为BBP的苯环先断裂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而后断裂一个酯键形成单酯,接着再断裂另一酯键形成邻苯二甲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68.
本文针对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对该工艺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该工艺改进技术在水处理应用方面存在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亚麻废水是一种较难降解的废水,采用气浮-完全推流曝气工艺和UASB法处理亚麻加工厂废水,从能耗、工艺特点、运行管理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气浮-完全推流曝气工艺在处理此类废水中可收到良好成效,且废水处理成本为0.6-0.7元/m3。  相似文献   
70.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提出要建立国际、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有28个。如果说之前众多城市的“金融中心战略”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构想,那么,随着“京沪交锋”、“成渝暗战”以及“东北争霸”格局的凸显,中国“金融版图”已经不可遏制地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中国需不需要这么多金融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