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碳捕集与封存是我国石油行业的重要转型发展机遇,重点研究CCS两个较为成熟的主要方向对石油行业的机遇,一是在地质封存CO2同时提高石油天然气采收率,即CCS-EOR,另一个是利用盐水层(也称咸水层)或其它地下空间对CO2进行封存。文章论述了CCS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作用,CCS作为我国石油行业转型发展机遇的分析。CCS是我国石油行业的重要转型发展机遇,国内石油公司应对CCS进行重点研究和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22.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燃煤和燃气电厂以及钢铁、水泥和石化等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选项,而碳市场则是重要的市场化减排机制,提高两者的衔接水平,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国际上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提供相关借鉴。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CCUS项目纳入碳市场的立法、激励政策、CCUS减排核算方法学研究情况,识别出我国在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方面尚存在法律支撑不足、缺乏激励政策以及CCUS项目碳减排核算方法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多项建议以推动我国CCUS项目与碳市场的衔接:①完善碳市场监管和法律体系,促进CCUS与碳市场衔接;②研判CCUS优先领域,分阶段促进不同行业CCUS项目纳入碳交易市场;③强化政策激励,打通CCUS与碳市场衔接的投融资与成本疏导路径;④分阶段完善碳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碳市场金融属性促进CCUS与碳交易市场衔接;⑤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标准体系和证书制度,保证CCUS项目减排量核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3.
中国亚热带重要树种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测   总被引:21,自引:15,他引:6  
研究选取中国亚热带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3 种森林类型中常见的7 个树种,通过微波消解法提取其植硅体,并对其植硅体中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植硅体产量并估测碳封存量,结果表明:① 7个树种叶子植硅体碳占干物质含量分别为毛竹3.31±0.53 g·kg-1、杉木0.30±0.06 g·kg-1、马尾松0.40±0.11 g·kg-1、苦槠0.19±0.04 g·kg-1、青冈0.88±0.09 g·kg-1、木荷0.49±0.18 g·kg-1、枫香1.12±0.33 g·kg-1;② 相关分析表明,硅与植硅体含量(P<0.05,R2=0.989 7)、植硅体与植硅体碳占物质含量(P<0.05,R2=0.881 6)、植硅体碳与植硅体碳占干物质含量(P<0.05,R2=0.354 4)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③ 毛竹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最高,若以最高植硅体碳封存速率0.050 6t- e-CO2·hm-2·a-1计算,面积为3.87×106 hm2的毛竹林每年可封存约1.96×105 t CO2;④ 杉木、马尾松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分别为0.005 6 和0.010 8 t-e-CO2 ·hm-2 ·a-1,面积分别为1.13×107、1.20×107 hm2的杉木林、马尾松林每年可封存约6.33×104、1.30×105 t CO2;⑤ 阔叶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介于0.000 5~0.019 3 t-e-CO2·hm-2·a-1之间,面积为2.49×107 hm2的阔叶林每年可封存1.25×104~48.15×104 t CO2.  相似文献   
24.
张京  李进  陈蕊 《环境工程》2014,32(11):158-162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应对全球气候变暖,CO2减排势在必行。火力发电厂作为CO2的排放点源,更易利用CCS技术捕获CO2。当强制减排的监管措施和经济激励机制出现,CCS Ready电厂能够较容易地改造成CCS电厂,降低实施CCS技术的成本。以火力发电厂为例,介绍了火力发电厂CCS Ready的意义和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发展CCS Ready电厂存在的挑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5.
26.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性技术,也是我国达成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保障性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CCUS主要环节的技术流程,概括了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示范项目情况等多个角度,总结了现阶段我国CCUS技术的整体研究与发展水平。并根据我国能源供给模式、工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并阐明了我国CCUS技术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CCUS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还从行业角度出发,将CCUS技术与油气、建筑、农业、化工多种重点行业结合,提出了具体可行、互促互利的CO2转化利用模式,为实现CCUS的商业化运行、保证CCUS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7.
魏宁  刘胜男  魏凤  李小春 《环境科学》2023,44(12):6621-6629
中国水泥行业面临巨大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压力.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能够实现化石资源低碳利用的碳减排技术.在中国水泥企业数据基础上,采用全流程CCUS系统模型(ITEAM-CCUS)评估CCUS的碳减排潜力对水泥企业碳中和非常重要.模型从源汇匹配距离、捕集率、CCUS技术和技术水平这4个方面设置了10种情景,完成了水泥行业的企业筛选、场地筛选、CCUS技术经济评估和源汇匹配,初步回答了水泥企业结合CCUS的封存场地、减排规模、成本范围和优先项目分布等关键问题.在250 km匹配距离、85%净捕集率、CO2-EWR技术和当前技术水平情景,44%的水泥企业可以利用CO2强化地下水开采(CO2-EWR)技术开展碳减排,累计年碳减排量为6.25亿t,平准化成本为290~1838元·t-1;具有全流程CO2-EWR早期示范优势的地区为新疆、内蒙古、宁夏、河南和河北等.水泥企业开展全流程CCUS项目技术可行,可以实现大规模CO2减排,低成本项目具有早期示范机会.研究结果可为水泥行业低碳发展和CCUS商业化部署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28.
程萌  马俊杰  刘丹  薛璐  吴宁  胡芊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6):2390-2401
为研究CO2地质封存过程中CO2泄漏对水稻及稻田土壤的风险影响,利用CO2模拟泄漏平台,研究了不同CO2泄漏速率下水稻生长、稻田土壤性质与土壤细菌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CO2泄漏速率的增加,稻田土壤pH显著降低,电导率显著增加,水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稻田土壤细菌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均匀度指数有所降低.CO2泄漏显著改变了稻田土壤细菌组成,稻田土壤的优势菌门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总体降低,而酸杆菌门与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总体升高;稻田土壤优势菌属中RB41、MND1、厌氧粘菌属及鞘脂单胞菌属的丰度总体升高,而硝化螺旋菌属的丰度总体降低;稀有细菌中CO2泄漏下全部出现的有粘胶球形菌门、柔膜菌门及双头菌属、硫杆菌属,CO2泄漏后全部消亡的为假单胞菌属.建议将变形菌门的减少和酸杆菌门的增加,以及RB41、MND1及厌氧粘菌属的增加作为稻田土壤CO2泄漏监测的推荐指标.  相似文献   
29.
封套封存环境温湿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一种CPE改性PVC封套,对其在典型地区环境下的内部环境温湿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封套可以满足弹药等装备物资防潮封存需要,由于封存空间相对密闭,环境温度变化对封存环境相对湿度影响较大,温湿度交变效应是装备封存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针对延长油田CO_2-EOR项目的潜在泄漏问题,根据当地气象环境条件,利用重气扩散模型研究了CO_2泄漏运移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讨论了该工况条件下CO_2泄漏的大气监测方案。结果表明:CO_2喷射泄漏后先上升后下降,并沿着下风向运移;在研究区优势风速2.7 m/s条件下,喷射高度与最大CO_2体积分数点高度随泄漏速度增加而上升;CO_2顺风向运移距离大于侧风向运移距离,且泄漏的地表影响范围随泄漏速度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泄漏速度3 kg/s时开始出现危险区域,且大于该泄漏速率时,地表危险区面积随泄漏速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监测点应位于距离泄漏源下风向50~80 m处,在监测高度0~4 m范围内,CO_2监测半宽相对稳定且较大,约为12 m,当监测高度大于4 m时,监测范围明显减小;考虑到监测点预警功能,认为研究区大气监测需要在潜在泄漏源的西北和正南方向50 m处、高度为0~4 m范围内各设置1个CO_2大气监测点,该监测方案可根据现场最大泄漏量预估值及监测预警要求,适当减小与潜在泄漏源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