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三峡水库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特征及来源,以小江回水区为研究对象,对其DOM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了荧光强度与DOC、CODMn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显示:小江回水区DOM的三维荧光光谱主要表现出3个峰,类腐殖质荧光峰A、类蛋白荧光峰B和C;DOM荧光强度与DOC、CODMn相关性较好,表明荧光溶解有机物质的含量可以较好反映水体中有机碳和可被氧化有机物的含量;在8月份非水华暴发时期荧光强度和叶绿素a相关性较差,表明DOM荧光物质主要不是由浮游植物产生。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小江回水区DOM的来源既有外源输入,也有内源输入,且外源输入对DOM荧光物质的贡献大于内源输入.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三峡湖北库区江段5个采样点及其一级支流——香溪河流域6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2周年的调查,共采集和鉴定浮游藻类定性和定量水样1 000余个,获得有效数据2 000多个。数据显示,蓄水前(2003年1月~2003年6月)、蓄水1周年(2003年6月~2004年5月)和蓄水1.5年(2004年6月~2004年12月)3个时间段之间,被调查水域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细胞密度和水质状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藻类的群落结构干流江段以硅藻为主,绿藻次之;支流水域以绿藻占据首位,硅藻次之。被调查水域藻类的细胞密度随蓄水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并显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藻类细胞密度与TP的相关性比与TN的相关性更为密切。目前干流江段和支流水域的水质状况分别为中营养型和中-富营养型,较建坝蓄水前的水质有所下降。在分析导致藻类种群结构和细胞密度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建议加强对库区水质的检测和保护,以杜绝和防止库区的水域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3.
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以主要污染物COD、NH3-N为指标,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支流污染负荷多情景变化下对干流水质及下游出口断面水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大顶子山出口断面COD浓度值在满足Ⅲ类及以下水质要求时,阿什河口与呼兰河口的浓度在枯水期、桃花汛期、平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最高不能超过29.3、22.3、41.82和32.13mg/L以及47.75、36.27、65.4和41.47mg/L,大顶子山断面的NH3-N浓度,枯水期保持在Ⅲ类,则要求阿什河口和呼兰河口NH3-N浓度最高为8.73和2.92mg/L,桃花汛期保持在Ⅱ类时,则二者最高分别为6.3和2.23mg/L,枯水期大顶子山断面保持在I类时,阿什河口和呼兰河口则最高不能超过7.57和1.79m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长寿命石墨管,应用塞曼效应扣除背景,在测定铜金属中无任何基体改进剂及测定铅、镉金属中加入2.5%的NH4H2PO4作为基体改进剂,提出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西丽水库支流中铜、铅、镉金属的舍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劳动保护》2021,(3):7-7
网友“萧萧盛盛”:和农村自建房屋的安全问题一样,农村自用船只、农用车辆的安全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厘清管理责任,普及安全知识,让安全落实到基层。--新华社消息,1月4日晚至5日凌晨期间,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下仓镇马山村14位村民捕鱼过程中意外发生翻船,根据地方政府应急部门工作人员介绍,4日晚,14位村民趁着夜色在长江支流湖泊进行捕鱼,意外翻船,其中3人自救上岸,另外11人失联。随后,11名失联人员先后被搜救上岸,但是已经无生命体征。目前,由应急、公安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在进行调查,翻船具体时间和事故具体原因目前正在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6.
江西崇义县小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江西崇义县小江流域水体、河道表层沉积物、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河道表层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为As和Pb,ρ(As)和ρ(Pb)最高值分别为0.241和0.054 mg/L;河道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为As和Cd,w(As)和w(Cd)最高值分别为1 815.71和19.23 mg/kg;农田土壤中主要污染物为Ni、Cu、Zn、As和Cd,w(Ni)、w(Cu)、w(Zn)、w(As)和w(Cd)最高值分别为74.47、428.08、393.05、1 599.71和28.53 mg/kg;农作物中w(Cr)、w(As)、w(Cd)和w(Pb)较高,其最高值分别为15.15、58.45、6.77和13.98 mg/kg. 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As>Cd>Cu>Zn>Cr,重金属总体生态风险程度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具有大于“强”的生态风险程度. 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As>Cu>Zn>Cr,整体生态风险除3号采样点为“中等”外,其他采样点均为“强”及以上. 总体而言,小江流域As污染极为严重. 针对小江重金属污染特征,提出采取污染源源头控制、河道生态修复、加强重金属监测与管理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在黄河支流小黑河的庆丰桥、三两桥、章盖营、西瓦窑等断面采集水样,对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氰、挥发酚等项目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依据国家规定的水环境标准对小黑河各河段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小黑河水体各断面普遍存在着DO、COD、BOD5、氨氮、石油类的严重超标,部分断面还有挥发酚、砷、总氰的超标现象,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小黑河水体质量为劣Ⅴ类,按照W值水质评价方法小黑河水体质量属于第五级.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群落季节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郭劲松  盛金萍  李哲  高旭  方芳  周红 《环境科学》2010,31(7):1492-1497
根据对三峡小江(澎溪河)回水区2007年5月~2008年5月藻类的跟踪观测,分析了在水库蓄水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的群落结构组成和演替特点.结果发现藻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细胞密度的最高值达到421.64×105cells·L-1,而最低值只有2.06×105cells·L-1;生物量的最高值是39231.84μg·L-1,而最低值为226.17μg·L-1.从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小江共鉴定出藻类7门,101属,262种,其中绿藻51属占50.5%、硅藻22属占21.8%、蓝藻18属占17.8%,此外,甲藻4属、隐藻2属、裸藻3属、黄藻及其他1属.隐藻、小球藻、小环藻、栅藻、卵囊藻、衣藻、弓形藻、直链藻、冠盘藻和针杆藻是小江回水区段的常见藻属.星杆藻、直链藻、空星藻、小球藻、栅藻、集星藻、网球藻、鱼腥藻、束丝藻、平裂藻、角甲藻、多甲藻和隐藻等12个藻属是小江回水区不同季节的优势藻属.  相似文献   
19.
黄河支流非点源污染物(N、P)排放量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估算黄河支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今后黄河流域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黄河流域的6个子流域(渭河流域、泾河流域、洛河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黄甫川流域)进行了水样、土样和泥沙样的采集分析;结合6个子流域的多年水文资料,利用已经被证明了的平均浓度法对黄河6个子流域的氮磷污染物进行了定量描述,估算出各个流域的氮磷排放量.结果表明,95%的全磷、大于53%的全氮来自于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各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硝态氮主要来自于渭河,铵态氮主要来自于泾河,其次是渭河.从全氮看,绝大部分氮来自于渭河和泾河.全磷则主要来自于泾河,其次是渭河.泾河和渭河是6条河流中对黄河污染物排放量贡献最大的2条河流.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南支重金属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长江口南支采集的水样、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且2者远高于水相中重金属含量。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间都有良好的相关性。水相中重金属含量由内向外呈轻微的浓度变化;悬浮物中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向长江口外有降低趋势,介在长江口门处出现高浓度。河口重金属的分布受到离子交换、吸附、解吸、释释以及水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