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56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环球     
《环境保护》2014,(23):11
欧盟:2018年开始监测大吨位船舶碳排放根据欧盟日前通过的新法规,2018年1月1日起,航船运输业将开始监控总吨位在5000以上船舶的CO2排放量。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表示,国际航运业的CO2排放量占到全球总量的3%左右。但如果控制措施不及时就位,到2050年该比例可能会增至18%。虽然此次法案并未实现将航运  相似文献   
132.
给地球退烧     
何京 《环境教育》2008,(4):88-88
风暴越来越猛烈,气候越来越捉摸不定,两极地区与城市的气温越来越高,所有的这些迹像表明,我们的地球近几十个年头里,正在持续“发烧”。  相似文献   
133.
江镕 《环境》2009,(4):1-1
近年来,气候的一些极端变化确实使人们尝到了“作茧自缚”的味道,在过去将近100年的时间里,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气温升高致使海平面持续上升、地表能量不断提高、气候更加怪异难料,干旱、飓风、沙尘暴等灾害的能量与数量显著升级。  相似文献   
134.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气温对堆体温度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静态垛堆肥过程中,气温的变化会对堆体温度造成影响,这对堆肥过程中的堆体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对此问题仍缺乏研究.本文引入小波分析方法对气温和堆体温度数据进行去噪和压缩处理,提取出气温波动引起的堆体温度波动信号,然后对气温波动信号和堆体温度波动信号进行分周期拟合,获得一一对应的振幅和相位差.结果表明,对于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气温波动对堆体下层(75cm)的影响最大,最大值为0.186℃,最小值为0.132℃,平均值为0.159℃;对中层(50cm)的影响最小,但随着堆肥进程的持续有增大的趋势;对上层(25cm)影响的最大值为0.105℃,最小值为0.065℃,平均值为0.085℃.从相位差上看,堆体中层(50cm)的相位差始终最大,在堆肥的降温期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上层(25cm)的相位差随着堆肥进程的持续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下层(75cm)的相位差在整个堆肥进程中呈缓慢升高的趋势.通过影响强度和相位差综合分析发现,堆体上层物料和下层物料在热量散失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热交换机制,即上层物料以稳态热传导和自然对流为主,而下层物料则以非稳态热对流为主.  相似文献   
135.
通过精河县气象站近56年观测的降水、气温、日照总量数据,分析了近56年来精河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①精河流域的降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气温也呈明显上升的总趋势,年、代际有较大起伏;年日照总量呈下降趋势,表明阴雨天增多,反应了新疆气候逐步向暖湿气候转型.②精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性振荡特征比较明显;气温年际变化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不太明显;日照总量周期性震荡比较明显.③精河流域全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总量的相关程度并不高,随气温升高降水增加,降水升高日照总量降低.④气候的暖湿转型减少了研究区内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36.
长江流域逐月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复杂。为了探索适合长江流域的逐月气温数据空间插值方法,在考虑海拔、经纬度、坡度、坡向对气温影响和没有考虑这些地形因子对气温影响的两种情况下,利用流域151个气象站2007年逐月气温与对应的站点地形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与回归直线截距相加产生栅格化的回归气温值,同时对回归多项式的残差分别运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立格法(OK)和样条函数法(SPLINE)气温进行了空间插值,然后将栅格化的回归气温值与残差的插值结果相加得到空间化的逐月气温数据,并利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插值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考虑了地形因子影响的3种插值方法的精度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对于普通克立格法,平均绝对误差(MAE)从103℃降到060℃,均方根误差(RMSE)从238℃降到123℃;对于反距离权重法,MAE从110℃降到065℃,RMSE从248℃降到138℃;对于样条插值法,MAE从124℃降到074℃,RMSE从266℃降到151℃。考虑了地形因子影响的空间插值方法整体上要优于没有考虑地形因子的空间插值方法,其中,基于地形因子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结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7.
利用长江流域189个气象站1963~2018年的数据资料,建立月(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逐步多元回归(SMR)模型,分析近地表气温梯度(TG)的变化特征,并探究降水梯度(PG)、相对湿度和水汽通量状况对TG变化的胁迫过程.结果 表明:(1)各类气温的纬向(TGa)和经向(TGo)梯度均在冬季较大而夏季较小,但垂直梯度(TGe)的变化相异,而且夜间的TGa和TGe总体较日间的大.(2)气温对纬度、经度和高程的偏依赖程度较相应的TG大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各类气温对高程的偏依赖程度最高,而平均最低气温总体上对各地理因子的依赖性最强.(3)流域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是导致气温模型精度夏高冬低的重要原因,而同海拔站点间相似的地理环境使其模型残差呈现总体偏正或偏负的季节变化.(4)流域地形、降水、相对湿度和水汽通量对TG变化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干冷空气势力越强TGa越大,水汽通量场的转换强化了TGa变化的季节性;相对湿度分布越均匀TGo越小,但地形作用使其变大;而日、夜间云辐射强迫温度效应的不同促使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垂直梯度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38.
科技动态     
欧盟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了3%,达到了340亿t。这一数值可能将使联合国难以实现原本制定的到2050年之前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这份报告由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以及荷兰环境评估署于上周三联合发布。报告中指出,如果要达到联合国科学小组建议的标准,各国在2000年到2050年之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超过1.5万亿t。  相似文献   
139.
选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1964~2013年14个气象台站观测的基本气象数据,利用线性倾向性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等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和变化趋势,并以完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蒸发量上升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蒸发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变化速率为30.1 mm/10 a,夏秋冬季蒸发量均呈显著上升变化,春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和秋季蒸发量上升对年蒸发量上升贡献最大;逐月蒸发量变化趋势均增加,但幅度各异;冬季蒸发量在2011年发生了突变,其余各季和年均未发生突变.蒸发量月际变化规律明显,表现为双峰型分布,双峰出现在5月和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夏季蒸发量最大,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蒸发量最少,表明春夏两季蒸发量的多少对三江源地区水循环起重要作用。年和四季蒸发量呈现出西北部少,东南部及东北部多的分布特点,气候变化速率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剧烈,年蒸发量变异系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四季蒸发量变异系数空间分布明显不同。年蒸发量与平均气温总体上呈正相关,与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平均气温上升、气温日较差和相对湿度下降是三江源地区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0.
长江山区航道剖面能见度分析及局地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三峡航道不同区域能见度基本特征,比较不同垂直剖面、沿江距离对局地能见度的影响,基于中国气象局沿江、剖面布设的12个能见度监测点近3 a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三峡航道涪陵、万州、宜昌3组区域12个监测点的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能见度的局地差异做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涪陵区雾情对航运安全影响最大,万州和宜昌区其次。涪陵区和万州区雾日的月际变化趋势一致,5、6月和11、12月为大雾高发时期。不同剖面能见度的日变化分析表明早晨至上午时间为大雾高发时段,午后至傍晚前为大雾低发时段。通过能见度与局地因子的关系模型验证,三峡航道能见度局地差异大部分源于监测点的海拔高度及可能的水体影响等,同组区域内,高海拔点、临近水域点平均能见度明显偏低,雾情频次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