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6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2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双平面滑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考虑了水压力、地震动荷载的作用并进行加固研究,探讨了结构面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压力是边坡破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地震动荷载对边坡稳态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应当将总锚固力的标准值提高到2920 kN,才能满足边坡稳定的要求;锚固角为25°时,锚固效果较好又相对经济;结构面力学参数1φ对边坡稳定性没有影响,参数c1、c2和2φ增大有利于边坡稳定,这三个参数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增强,但是总的来说影响并不大。本文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以为改善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长阳县丹水撇洪渠右岸边坡沿途多处有变形严重的现象,研究其稳定性对确保渠道安全有重要意义。综合应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分析和评价了该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分析表明,局部边坡段在各种工况下整体稳定性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并提出了有关治理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3.
在有软弱顺层边坡地形中进行采矿通常会引起边坡稳定性变化,因而研究此类边坡在受采动沉陷的影响在地质问题中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利用关键层理论概念分析得到,在含有软弱结构层的岩质斜坡受到采动或开挖影响时,软弱结构层将和关键层同步变形而与上部岩质斜坡产生离层,形成悬臂结构。再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出岩质斜坡的极限悬臂长度以及断裂长度。最后利用实际矿山地质进行稳定性判断。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采动影响下的离层距离变大,岩质坡体最大拉应力将沿着坡表面向前移动并且逐渐增高,最大拉应力点与发生离层点的距离X_(max)却急速减小,当离层距离达到l_(max)时,最大拉应力达将到坡体抗拉强度,岩质坡体断裂,此时岩体断裂长度达到l_(max)+X_(max);通过实际矿山工程算例得到,当坡顶上离层距离达到6.88 m时,若下方采空区继续推进增加,则上方坡体将产生断裂形成滑坡。  相似文献   
44.
凌秀权 《环境生态学》2023,(2):61-64+96
在高陡岩质边坡上采用防护网和长形生态袋约束结构边坡防护技术,可有效改善裸露岩体面貌,迅速恢复矿山环境裸露岩体生态植被。该技术是近年来新型高陡岩质边坡防护网和长形生态袋约束结构。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为例,介绍了防护网和长形生态袋约束结构边坡防护技术具体施工流程,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可为今后的废弃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在岩质边坡覆绿研究中,多以覆绿方法的研究为主,对影响边坡覆绿植物成活的生态因子分析较少。以安庆市集贤关废弃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覆绿工程为例,结合生态地质学理论探索了高陡岩质边坡条件下影响覆绿植物成活的生态因子,并对研究区内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植物成活的生态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高陡岩质边坡条件下影响覆绿植物成活的生态因子主要为覆绿边坡岩体裂隙因子、岩体内的温度因子和岩体内的绝对湿度因子;覆绿边坡岩体裂隙连通性良好,岩体裂隙率为1.77%~4.58%,岩体内体积含水率大于1%,岩体内温度在5℃~28℃之间,能够满足覆绿植物成活的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高陡岩质边坡覆绿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水电地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运生 《安全》2006,27(6):31-32
地勘工作是水电工程设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它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设计工作质量和水电工程建设,有必要对地勘队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以适应水电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1 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企业改制,专业扩展.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地勘单位除积极配合水电工程设计,认真搞好地勘工作外,还要拓宽业务范围,从事基础工程勘察、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深层搅拌桩、振冲桩、铁路隧道施工、路桥基础、高边坡治理等.  相似文献   
47.
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兰右山深路堑高边坡整体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兰右山深路堑工程地质特征、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段西侧高边坡一级台阶为泥岩,二级以上台阶为石英砂岩,边坡呈"上硬下软"双层结构;由于泥岩岩性特殊,具有浸水软化、膨胀、崩解、易风化等特征,在地下水诱因下,这种双层结构类型对边坡稳定性十分不利;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宜采取主动防护措施,如坡面封闭隔水处理、预应力锚索、砂浆锚杆框架等防护方案,防止发生边坡深层破坏。  相似文献   
48.
砚池山位于济南市区东部,由于长期采矿,山体局部已经变形且曾发生过崩塌。运用优势面理论对砚池山高边坡控稳机制进行分析。该边坡发育4组优势面,优势面组合形成 3 种优势分离体;优势面及优势分离体控制着边坡稳定性,形成5种破坏机制;当达到临界条件即在强降水或连续降水等不利条件时,岩性参数进一步降低,塑性区就会扩大,坡顶竖向拉裂缝和填土与闪长岩岩体之间的接触面正好构成了一个潜在的整体滑动面。最后,运用有限元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与优势面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边坡是不稳定的,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9.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探讨震动强度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着重分析边坡加速度响应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震动强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震动强度增加,模型边坡各测点的加速度响应峰值不断增大,地震波频率和测点位置影响加速度响应峰值的增加方式;②震动强度对模型边坡各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影响因地震波频率、测点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同一频率地震波作用下,相同高程的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随震动强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相同;③0.20g是边坡变形破坏的临界加速度值;④震动强度的变化并不改变加速度响应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在边坡中的分布。该研究结果对高地震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0.
降雨诱发含后缘裂缝岩质边坡失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以突变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边坡滑体后缘裂缝静水压力、滑动面水压力和水致弱化的影响,推导了坡体突变失稳的力学判据。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作用下岩质边坡失稳与后缘裂缝充水高度、水致弱化函数、滑体几何-力学参数有关;裂缝与滑动面导通后,坡体发生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为水致弱化段长度远大于弹性段长度;裂缝充水高度d越大,水致弱化函数f(ω)越小,发生失稳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