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41.
极端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部分环境要素约束条件严格,在制定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时,一些指标的选取及指标值的确定均与其它地区有较大差异。本文基于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结合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及其他相关指标体系,针对极端干旱区县域环境实际,探讨了干旱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框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在鄯善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了验证,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2.
陈岩  高伟  王东  刘永  吴悦颖  郭怀成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0):3600-3606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是影响河流氮输出的重要因素,研究两者的响应关系对制定氮污染的削减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NANI核算模型,评估了海河流域人为氮输入强度,并采用实测数据估算了同期的河流氮输出,最终得到干旱缺水区河流氮输出对NANI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河流域2008—2012年均NANI输入强度为13258 kg·km~(-2)·a~1,化肥施用、食品与饲料输入、大气沉降和农作物固氮分别占76%、17%、5%和2%;在空间分布上,黑龙港运东子流域的NANI负荷最高,达到24238 kg·km~(-2)·a~(-1),最小的是永定河子流域,为5320 kg·km~(-2)·a~(-1);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的氮通量与子流域NANI输入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NANI变化可解释67%的河流氮通量变化.然而,仅2%的NANI由河流输出,这一比例低于其他地区研究成果,表明缺水地区河流作为氮输出的功能被削弱,河流不是流域氮输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3.
以西北干旱区绿洲灌淤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Ni对小麦的生物效应及其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Ni在低添加质量分数下能促进小麦生长,但达到临界值240 mg·kg-1后,就会出现明显的毒害作用.随着Ni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各器官中Ni含量也呈增长趋势.小麦根对Ni的富集能力最强,籽粒对Ni的富集能力最弱.随着Ni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土壤中可交换态Ni和碳酸盐结合态Ni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对小麦而言,可交换态Ni是生物有效态.  相似文献   
44.
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号耗散结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干旱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建立开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实施持续发展战略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由荒漠走向耗散结构生态系统的必由之路。最后,通过对一个已开发成功的荒漠农场的系统分析,进一步为理论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5.
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干旱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建立开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实施持续发展战略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由荒漠走向耗散结构生态经济系统的必由之路。最后,通过对一个已开发成功的荒漠农场的系统分析,进一步为理论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6.
新疆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的荒漠干旱地区。市区空间结构和功能小区布局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特点,被称之为绿洲生态新城。由石河子建市过程,可见干旱区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应考虑:1.总体上正确处理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立协调、相互依存的关系。2.以高度的“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防止对水的过度开采:如规定井距,诱导渗透,适度截取地下水,使地下水提取与补充取得平衡;对  相似文献   
47.
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设与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干旱区的典型特点,突出"水"的问题,结合已有成果的经验,针对目前新疆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造林树种选择、林带结构、造林密度、用水方式等问题,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高度提出一些供参考的想法。  相似文献   
48.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袁国映(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干旱区绿洲大农业生态系统是在原有的自然绿洲荒漠戈壁上,经过人类开垦和长期的灌溉耕作形成的。绿洲农业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随着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已...  相似文献   
49.
新疆干旱区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建江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223-224,227
在分析新疆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气修水文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新疆目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干旱化、沙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严重;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恶化等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对新疆水资源环境的改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