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6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1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以典型矿业城市乌海市剖析入手,拟就矿业城市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2.
陕西未来50年区域旱涝气候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栗珂  叶殿秀 《灾害学》1998,13(3):23-27
用陕西省近526a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超低频气候振动理论和尺度对应原理,通过旱涝气候对天体物理、太阳活动等周期,特别是ENSO对天体物理显著敏感的周期响应关系的物理统计分析,选取周期概率显著的周期,进行外延叠加集成预测,给出了未来50a陕西省不同区域旱涝趋势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63.
干旱灾害对江西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西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近10 a来江西省干旱发生频繁,导致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历史文献与资料,结合江西省农业厅的农业灾情调查数据和干旱指数最高的星子县、都昌县调研数据,着力分析近10 a来江西省的干旱状况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探讨农业干旱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西干旱灾害以秋旱为主,近10 a年对江西的粮食和棉花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鄱阳湖区地区;江西农业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降水分布不均匀、红壤持水能力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植被结构破坏和易改变水文过程的大型水利设施建设。最后针对农业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减轻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4.
毕小刚 《环境保护》2007,(19):52-54
1999年以来,北京遭受连续8年干旱,平均降雨量450毫米.相当于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7%.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蓄水锐减.  相似文献   
465.
江西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黄国勤 《灾害学》2001,16(1):65-70
在江西,干旱灾害是仅次于洪涝灾害的第二大农业灾害,本文对江西干旱灾害的面积,频率,分布,危害及其成因等作了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轻江西干旱灾害的若干建议,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66.
干旱污染型工业城市的绿化树种选择应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美化要求和环境污染特征,树种的优化配置应充分考虑绿化效益和经济可行性.本文以兰州市为例,提出了兰州市绿化树种选择与优化配置的整体思路和合理建议,同时有助于西北地区类似城市绿化措施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467.
干旱河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困难的。而近年来我国金沙江流域大规模的水电建设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造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活动更加活跃。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区,如不进行以恢复生态功能为目标的植被修复与重建,将会导致巨大的生态安全风险,因而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重建技术是国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恢复生态学理论,对西南水电工程所在区的生态恢复问题进行探讨,确立了恢复生态学理论在干旱河谷生态恢复中的地位,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8.
基于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的321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频数统计、综合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详细分析了宁夏地区被调查者对干旱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适应能力及适应措施,定量评估了已有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干旱总体在加重,干旱对农(牧)业生产有显著影响,81.3%的受调查者认为干旱的影响以"粮食减产或绝收"为主;农户对干旱的适应意识较强,但适应能力较弱,而政府部门的适应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强;针对干旱,农户在生活、生产中分别以"挖水窖"和"抽取井水"措施为主,政府则主要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水窖集雨工程"等措施;政府实施措施的总得分为3.85,效果总体较好,但在农村的落实度不足。  相似文献   
469.
标准化径流指数计算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补充和完善水文干旱的监测与评价方法,以一种新的思路推导出了标准化径流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气候区旱涝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标准化径流指数和径流Z指数对旱涝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标准化径流指数在不同气候区均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不同时间尺度下肯斯瓦特地区在不同时期均是增湿的,而监利地区的增湿情况则是不同的;不同时间尺度下监利地区和肯斯瓦特地区分别有在各个时期旱涝变化的剧烈程度不同且均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交替变化的特征。研究推导出的标准化径流指数是合理的,将其用于旱涝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470.
陕西省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10年陕西省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干旱的时间变化特征、周期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结合2007-2010年陕西省17县(区)的玉米产量资料,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就干旱对陕西省玉米单产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干旱趋势逐渐增强,以20世纪90年代干旱最为严重;陕西省干旱的危害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陕北的危害最严重,关中次之,陕南最轻;同时,陕西省年干旱时间序列存在显著的准2~4a和准4 a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另外,干旱与玉米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等级每增加一个级别,将导致陕西省每hm2耕地玉米产量减少128.985 kg。期望研究结果能为陕西省针对干旱气象灾害制定相应的减灾政策,有助于保障陕西地区玉米生产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