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对新疆12个监测点氮沉降研究结果发现,无机活性氮浓度(p NH 4+、p NO 3-、NH 3、NO 2)在不同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氮沉降通量变化随人为干扰程度呈递增趋势。总结了当前新疆大气氮沉降监测研究进展,包括主要监测方法、不同生态系统大气氮素干沉降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大气氮素干湿沉降通量估算。对大气氮素干湿沉降通量的整体估算、不同生态系统的监测常态化等还存在不足,未来评估氮沉降的综合气候效应、定量临界负荷以及生态系统对氮沉降通量急剧增加的响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12.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系统内有机物的去除率稳定,出水COD小于40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91.7%;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9%、72.4%,出水TN以NO3--N为主;系统的除磷性能良好,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为90.6%。此外,出水COD、TN和TP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要求。  相似文献   
113.
使用干湿球法、重量法和阻容法3种常用的烟气含湿量测量方法,对5种固定污染源工况条件下的烟气含湿量进行测定,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准确度。结果表明,重量法和阻容法测量结果的精密度、相关性、准确度较好;干湿球法对于温度超过100℃的烟气,其测量结果准确度较低,且受到烟气正压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4.
干湿交替对福寿螺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在我国南方已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探索通过水分调控来防治福寿螺的方法,本研究模拟福寿螺野外生存条件,探讨不同干湿交替条件下福寿螺摄食和生长的情况,来分析干旱胁迫对其体重增长率(Weight growth rate,WGR)、摄食率(Feeding rate,FR)、食物转化率(Food conversion ratio,FCR)、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寿螺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其WGR、FR、FCR、SGR均受到明显抑制,甚至出现负值的情况;福寿螺的壳高随着有水时长的延长而增加,出现干旱时间越长,壳高增长越缓慢的现象;福寿螺在短时期干湿交替条件下发生部分补偿生长现象,这种补偿生长效应可能主要是通过饥饿后摄食水平提高而实现的,但超出一定限度时则不能补偿生长。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福寿螺在缺水条件下无法正常生长,且影响程度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福寿螺普遍会在旱后复水180min内钻出土壤,因此,可利用此时机防治福寿螺,及时避免其损伤水生作物。本研究结果可为稻田福寿螺的综合防治和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5.
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建设,FTU的调试与消缺工作逐渐增多,对配电网自动化的日常运维.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对此,研制出了1套多功能接口模拟断路器进行工作流程优化,并通过标准化和现场测试进行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大幅提高FTU相关工作效率,优化.FTU相关作业流程;减少高处作业时间,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减少作业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保证了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6.
合成氨主要工序重大事故危险与防范[之五] 变换工序生产的特点:一是变换前的半水煤气中有高含量的一氧化碳(含CO28%),变换后的气体含有高氢(含H2~72%),因此,化学爆炸与火灾事故突出.二是变换工序具有反应、换热、分离多种类化工压力容器,这些容器又受温差大、气液交替、易腐蚀等的影响,使其疲劳或薄弱,导致气体泄漏甚至超压爆炸较多发生.  相似文献   
117.
寿命长短和头位活动的幅度有一定的关系,采取头位的交替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18.
对抚仙湖、星云湖湖面大气干、湿沉降TP量进行了布点监测,通过监测的结果,计算两湖通过湖面大气沉降方式向湖泊输入的总磷量。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两湖周边磷化工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通过湖面沉降对星云湖总磷污染负荷贡献是明显的,而对抚仙湖总磷污染负荷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9.
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极端干湿事件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特点。结果表明:①1960-2009年气温、降水及湿润指数均在波动中呈较明显的增加趋势,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38 ℃/10 a、4.791 mm/10 a 和0.006/10 a, 1960年代-2000年代石羊河流域经历了相对冷干-冷湿-暖湿3个阶段,暖湿化趋势明显;②冬季是暖湿化趋势最明显的季节,其次是秋季;③从上游向中下游多年平均湿润指数逐渐减少,湿润指数离散程度由小变大,湿润化速度由快变慢,而增温速度大体上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④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极端湿润事件频率却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1960年代和1970年代是石羊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持续频发的年代,上中下游不同地区极端干湿事件持续频发的时间存在差异。降水和风速是影响极端干湿事件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石羊河流域干旱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sp.,P.sp.)对EH40/B10电偶腐蚀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EH40/B10电偶电流、电偶电位及开路电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浸泡21天后EH40、B10表面的腐蚀形貌和生物膜,并且测定体系的溶解氧浓度、pH和P.sp.的数量。结果无菌体系的电偶电流远大于有菌体系,无菌体系的理论驱动电压也大于有菌体系。从腐蚀形貌来看,无菌体系中偶接B10比未偶接腐蚀得轻,而在有菌体系中是否偶接对EH40和B10的腐蚀形貌影响不大。无菌体系的溶解氧浓度远高于有菌体系,且有菌体系的pH比无菌体系低。结论 EH40/B10在无菌体系中的电偶腐蚀速率远大于在有菌体系,主要是因为P.sp.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以及在电极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抑制了电偶腐蚀。此外,在无菌体系中偶接B10受到了阴极保护,比未偶接腐蚀得轻,而在有菌体系中,是否偶接对EH40和B10的腐蚀影响不大,电偶腐蚀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