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陈学善  丁学刚 《青海环境》1998,8(4):163-165
黄河上游地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高山、山间盆地相间排列。黄河穿行其间,横穿大小盆地,形成高山峡谷及平原宽谷。受新构造运动控制,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零星,厚度不大;黄河强烈下切,形成多级阶地。由于干流阶地多呈基座性质,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只有下切相对较小的支流的相宜部位,才是寻找水源的最佳地段  相似文献   
82.
武威平原区饮用水源地土壤指标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个变量的特点,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武威平原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b、Ni、Cd、Cr含量是决定当地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土壤质量,当地土壤划分为2级5组,有36.4%的样点达到国家土壤二级标准,其余的63.6%的样点达到国家三级土壤标准。  相似文献   
83.
基于2016—2019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汾渭平原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19年,汾渭平原优良天数比例为61.7%,略高于"2+26"城市,明显低于全国及其他区域,空气污染较重。2016—2019年,汾渭平原超标天数中PM2.5、PM10、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较高,PM2.5、PM10仍是影响汾渭平原空气质量的最主要污染物,O3和NO2的影响逐年升高。汾渭平原PM2.5浓度呈夏季低、秋冬季高的特点,2019年与2016—2018年PM2.5均值比较,1、2、4月分别偏高7.5%、36.7%、6.8%,其他月份均偏低,表明1、2、4月空气质量总体恶化,其他月份有所改善。汾渭平原O3浓度呈夏季高、秋冬季低的特点,O3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年平均升高10.3 μg/m3,临汾市年平均升幅最显著(26.7 μg/m3),不同百分位O3浓度均呈升高趋势,且高百分位浓度升幅明显高于低百分位浓度,年平均升幅最高出现在第90百分位浓度。2016—2019年,O3单项污染物超标导致优良天数比例损失分别为5.4个百分点、13.0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和14.4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O3超标对空气质量影响越来越显著。煤炭消耗量、生铁产量、粗钢产量的大幅升高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建议加大对相关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检查,确保超低排放或采取可行的清洁能源替代。温度与O3浓度呈正相关,2017—2019年,温度大于25 ℃的天数中94.2%出现在6—8月,O3-8h超标天数占全部超标天数的81.4%,因此应加强温度较高月份的O3管控。  相似文献   
84.
85.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的气候变异与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东缘。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前景令人堪忧。气候因素是荒漠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是我国北方气候条件最好的沙区 ,但目前对于区域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气候因素影响方面的研究未开展系统的工作。论文系统分析了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影响荒漠化的现代气候因素特点 ,探讨了在较好气候条件下气候变异、人类活动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气候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沙地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6.
应用水网藻净化水源水质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网藻是大型的网片状或网袋形绿藻、肉眼可见,据报道,水风藻对水质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实验室和现场分离培养水网藻,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筛绢制成的网袋进行了中间试验。从水网藻生长实验水质监测结果盾,水网藻生长实验和水质监测结果看,水网藻生长速度快,光合作用旺对水体增氧效果显著。在气候温暖、光充足的季节,利用水网藻去氮除磷、净化水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中国人口众多,是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土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供开发的平原面积十分有限,土地资源极其缺乏,丘陵、山地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开发的沃土,文章围绕发展丘陵生态农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8.
救救草原     
伍天雄 《环境教育》2007,(10):28-28
1969年,我从北京到吉林省镇赉县插队,当时的镇赉地处平原,没有什么工业,基本上是个纯农业县。我所在的五棵树公社则是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地方。初到五棵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个是贫穷,一个是自然环境的美。  相似文献   
89.
在黄河三角洲耿井水库周围布设不同边界条件的地下水监测井和土壤监测点,进行为期1年的定点采样和化验,对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的监测分析表明,减轻平原水库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关键是修建防渗与截渗辅助工程,以避免周边土地的盐渍化.  相似文献   
90.
稻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由作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时空动态性,受人工调控性和环境影响很大.由于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直接关系着稻谷产出水平和国家粮食安全.开展我国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动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遥感、GIS技术快速获取和分析区域尺度范围内的地表时空信息数据的优势,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全面地监测评价稻田生态系统运行状态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稻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分别建立作物长势指数(CGI)、稻田环境指数(EI)、病虫害指数(PIDI)三个指数表征这些要素.最后,确定各个指数的权重,建立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综合指数(EHDCI),客观、全面地反映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这里,作物长势指数指示作物长势,通过EVI归一化计算得到.稻田环境指数分为温度指数(TI)和降水指数(PI)分别指代水、热条件对生态系统的胁迫.病虫害指数主要通过官方农业网站发布的病虫害信息确定得到.本文以长江下游平原稻田为例,对孕穗期、抽穗期、黄熟期等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