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677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分别考察了反应器启动,及不同COD/SO42-比值和硫酸盐负荷对模拟废水中SO42-去除的影响。实验在(32±0.1)℃,pH为6.06.5的条件下连续运行。结果表明:ABR经过约90 d的启动驯化阶段后,进水硫酸盐及COD浓度分别为1 500 mg/L和3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条件下,硫酸盐去除率达到了92%。固定COD/SO42-比值为2.5时,随着进水SO42-浓度的增加(1 5006.5的条件下连续运行。结果表明:ABR经过约90 d的启动驯化阶段后,进水硫酸盐及COD浓度分别为1 500 mg/L和3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条件下,硫酸盐去除率达到了92%。固定COD/SO42-比值为2.5时,随着进水SO42-浓度的增加(1 5003 500 mg/L),SO42-去除率逐渐下降,最低为60%,相反SO42-去除速率随着硫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为7.98 kg(/m3.d);维持恒定的硫酸盐浓度(1 500 mg/L),逐渐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以提高反应器中硫酸盐负荷,SO42-去除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复杂变化趋势,当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时,SO42-去除率达到最大;随着COD/SO42-比值的提高,硫酸盐去除能力增强,且反应体系对硫酸盐负荷的耐受能力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2.
以2001~2010年十年间天水市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与硫酸盐化速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城区二氧化硫与硫酸盐化速率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二氧化硫浓度与硫酸盐化速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含重金属硫酸盐废水是我国工业水污染的突出问题,利用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去除重金属的方法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能耗少、去除率高,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以混合培混养物作为接种污泥,考察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Cd2+、Ni2+、Hg2+)对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10 mg/L的Cu2+、Cd2+和20 mg/L的Hg2+对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较小,硫酸盐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94.6%、91.3%,与空白(93.9%)相近;20 mg/L的Cu2+对SRB的抑制最为强烈,硫酸盐最大还原率仅为48.2%,剩余金属离子(Cd2+、Ni2+、Hg2+)都分别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对SRB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对SRB的抑制顺序为Ni2+>Cu2+>Cd2+>Hg2+,抑制浓度分别为10、20、30、60 mg/L。最后阐述了各个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率最大时,(WCOD/WSO42-)与硫酸盐还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以稻草和污泥为碳源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排水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苏宇  王进  彭书传  岳正波  陈天虎  金杰 《环境科学》2010,31(8):1858-1863
以污泥为硫酸盐还原菌(SRB)接种菌群,分别添加等量稻草和乙醇,研究了SRB以不同碳源处理酸性矿山排水(pH=2.5)的过程及不同碳源对硫酸盐还原和重金属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加中和剂的情况下,污泥中的碱性物质可在反应开始的1 d内迅速中和酸性矿山排水的部分酸度,使反应体系pH值从2.5升至5.4~6.3,利于SRB的生长.污泥中含少量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体系中仅含污泥时,SO24-还原率最低(65.9%).添加稻草可促进SO24-还原(79.2%),因为污泥中的水解菌加速稻草分解,为SRB提供相对充足的碳源.添加乙醇为对照试验的体系中SO24-还原率最高(97.9%).含污泥的反应体系Cu2+去除率均高于99%,SRB驯化前Cu2+的去除主要归因于污泥的吸附作用.以稻草和污泥为碳源可实现低成本酸性矿山排水处理,对矿山环境的原位修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5.
The maximum 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SMA) of a sludge originating from a brew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n the degradation of glucose was investigated at various levels of sulfate on a specific loading basis.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serum bottles at pH 7 and 35℃. A comparison of the values indicates that the SMA of this mixed culture was increased and reached its highest level of 0.128 g CH4 gas COD/(g VSS.d) when biomass was in contact with sulfate at a ratio of 1:0.114 by weight.  相似文献   
56.
ABR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相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考察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相分离特性,采用有效容积为32L的五隔室ABR,通过为期132d的启动试验,研究了启动运行过程中各隔室COD和SO24-降解情况、VFA和S2-分布规律及颗粒污泥微生物相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采用低负荷低增幅方式启动,在132d内成功启动ABR并达到稳定,COD和SO24-的负荷分别由1.5kg·(m3·d)-1逐渐提高到3.3kg·(m3·d-1)和由0.07kg·(m3·d-1)逐渐提高到0.18kg·(m3·d-1),COD和SO24-的去除率分别为95%和85%左右.各隔室COD沿程呈递减趋势,其去除主要由第1、4、5隔室完成,SO42-的去除主要由前面三隔室承担,前面三隔室的VFA和S2-浓度较高,到最后两隔室则急剧降低;随负荷的增加,承担COD及SO42-主要去除作用的隔室后移,前面三隔室的VFA和S2-最高点及最后两隔室的VFA和S2-的急剧降低位置也后移;各隔室的微生物经长期运行驯化后表现出良好的种群配合和高度的特异性,具有明显的产酸相与产甲烷相、硫酸盐还原相与硫单质生成相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57.
采用暴雨过后垃圾填埋表层30~60 cm的覆土、表层1.5 m以下的垃圾,以及刚刚开挖出来的9年矿化垃圾进行硫酸盐还原菌阳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填埋体不同填埋层都存在不同数量级的硫酸盐还原菌,且底层矿化垃圾中的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最多,表层覆土中最少.颗粒大小比例为50%:50%的垃圾样品表现出最佳的甲烷好氧与厌氧...  相似文献   
58.
春季黄渤海大气气溶胶的离子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磊  张洪海  杨桂朋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329-2335
于2010年春季在黄海、渤海海域采集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并运用离子色谱法对其中主要的水溶性阴离子(Cl-、NO3-、SO24-、CH3SO3-(MSA))和阳离子(Na+、K+、NH4+、Mg2+、Ca2+)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黄海、渤海气溶胶样品中主要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分别为10.2~47....  相似文献   
59.
谢柄柯  张玉  王晓伟  孙超越  周集体 《环境科学》2016,37(10):3955-3962
微生物的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过程对自然界中铵根离子的存在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SRB菌株DNRA过程影响和机制尚未探明.本文考察了实验室筛选的SRB菌株Desulfovibrio sp.CMX的DNRA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无外加氮源的情况下,分别以10 mmol·L-1NO_3~-和NO_2~-作为唯一电子受体,菌株Desulfovibrio sp.CMX最终NH_4~+生成率分别达到85.8%和97.3%,且无N2和N2O等副产物产生.实验探究了不同外加氮源、不同初始浓度的SO_4~(2-)、S~(2-)对菌株DNRA过程的影响.酵母浸粉作为外加氮源可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从而促进菌株DNRA过程;SO_4~(2-)对于NO_3~-还原为NO_2~-阶段起促进作用,而对NO_2~-还原为NH_4~+阶段起抑制作用,综合两方面影响,最终表现出对菌株DNRA过程的抑制作用;S~(2-)对菌株生长及DNRA过程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且S~(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S~(2-)浓度达到6 mmol·L-1后,S~(2-)对于NO_3~-还原为NO_2~-阶段的抑制作用强于NO_2~-还原为NH_4~+阶段的抑制作用,NO_3~-还原为NO_2~-速率低于NO_2~-还原为NH_4~+速率,此时体系中不再有NO_2~-的积累.  相似文献   
60.
The responses of sulfur (S) uptake assimilation-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in roots of two rice cultivars to cadmium (Cd), bensulfuron-methyl (BSM) and their co-contamination (Cd+BSM) were investigated by gene-chip microarray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technology. Treatments of Cd and Cd+BSM induced expression of sulfate transporter and permease genes, and promoted sulfate uptake in rice roots. Cd+BSM could alleviate Cd toxicity to cv. Fengmeizhan seedlings, probably due to Cd+BSM promoting greater S absorption by seedlings. Cd and Cd+BSM induced expression of sulfate assimilation-related genes, and thus activated the sulfur assimilation pathway. Cd and Cd+BSM induced expression of phytochelatin synthase and metallothionein genes, and induced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 glutathione synthase (GS) and S- containing antioxidation enzyme genes, which detoxified Cd2+. It is suggested that (to cope with the toxicity of Cd, BSM and their co-contamination) the S uptake and assimilation pathway was activated in rice roots b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related genes, thus enhancing the supply of organic S for synthesis of Cd or BSM resistance-related sub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