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50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789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氯代芳烃在黄河底泥中吸附—絮凝—沉降规律及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黄河底泥对以氯苯为代表的氯代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规律及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絮凝剂(铝铁共聚物)对氯苯去除率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黄河底泥对氯代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主要通过其表面及微孔作用。加入絮凝剂后氯苯的去除率明显提高,这是由于絮体在形成过程中的凝聚、卷扫、网捕作用使水体中微小胶体颗粒得以沉降,进而增加了有机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42.
植物配置对构造湿地根际区硝化菌群及脱氮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3种植物配置对构造湿地根际区硝化菌群数量及脱氮效果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3个湿地池植物根际区数量均较多,富营养化河水加上充足的溶解氧含量和合适的pH值及水温为硝化菌群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及环境条件;根须硝化菌群数量平均比基质高1个数量级,溶解氧含量的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和植物对氮素的同化利用在湿地池脱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3.
磷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必需元素,其与氮都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十分显著。采用连续提取法对陕西红碱淖湖泊表层沉积物磷形态进行分析,得到弱吸附态磷(NH4Cl-P)、铁锰螯合态磷(BD-P)、铁铝氧化态磷(NaOH-P)、钙磷(HCl-P)、惰性磷(Res-P)五种磷形态。结果表明:总体上,红碱淖表层底泥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较低,但在湖泊水体pH值上升背景下,一些碱溶解磷(如NaOH-P)向湖泊水体释放的风险可能增加。五种形态磷在全湖的空间分布表明:NH4Cl-P与BD-P呈现大致相似的特征,NaOH-P主要在湖泊南岸附近富集,HCl-P和Res-P呈大致相反的变化趋势,总磷(TP)在全湖近乎均匀分布。与国内典型湖泊沉积物的对比显示:红碱淖表层底泥无论是总磷还是活泼磷均处于较低水平,也说明该湖泊表层底泥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44.
近年来,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 OTC)和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PS-MPs)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为了探究PS-MPs与OTC对鱼类的联合毒性效应,选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CON(对照)组、环境浓度OTC(500 ng·L-1)单独组、MPs-L(100 μg·L-1PS-MPs)单独组、MPs-L+OTC(100 μg·L-1PS-MPs+500 ng·L-1OTC)复合组、MPs-H(1 000 μg·L-1PS-MPs)单独组和MPs-H+OTC(1 000 μg·L-1PS-MPs+500 ng·L-1OTC)复合组中28 d,研究了OTC和PS-MPs单独以及联合暴露对幼鱼生长、肠道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TC单独暴露和MPs-L单独暴露对黄颡鱼幼鱼体长、体质量及体质...  相似文献   
945.
砷(As)和苯胺是环境中常见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在石油、印染及化工等工业场地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复合污染风险。目前采用单一物种及模式生物分析复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相比而言,混合菌群具有复杂的种间相互作用且更接近实际环境,但是复合污染对混合菌群的毒性效应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以从非污染土壤富集分离的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研究As(V)-苯胺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其产生机理。本研究发现土壤混合菌群对As(V)和苯胺的单一污染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对As(V)和苯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达到30 g·L-1和3.2 g·L-1。As(V)-苯胺复合污染在混合菌群中表现出协同抑制效应(1+1>2)。另外,As(V)-苯胺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相比,复合污染显著增加混合菌群胞内及细胞表面吸附的总砷浓度,并且降低细胞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As(V)和苯胺单一及复合污染下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菌株在单一污染中的耐受表现无法用来准确预测其对复合污染的耐受。我们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土壤混合菌群在单一及复合污染生...  相似文献   
946.
水库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场所,也是水库的潜在污染源。本研究中采用响应曲面法,以温度和溶解氧为自变量,总氮、总磷和氨氮为响应值,使用中心复合设计法(CCD)建立各响应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某水库取水口处温度和溶解氧对底泥中氮磷释放的交互影响,使污染物质的释放量达到最低,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释放条件是温度为9.87℃,溶解氧为7.93 mg/L;最不利释放条件是温度为19.64℃,溶解氧为1.12 mg/L,验证实验证明本研究所得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947.
本研究以净水污泥为原料,通过400℃、4 h煅烧制备了热改性净水污泥。探讨了其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以及在不同投加量(2.5%、5%、10%)下热改性净水污泥对底泥中磷的控释及形态影响。同时结合SEM、BET等表征手段,探究了WTS400-4对底泥中磷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WTS400-4相比WTS具有更发达的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积,增强了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更适用于描述WTS400-4吸附磷酸盐的过程,其中参数n>1,说明WTS400-4对磷酸盐的吸附容易进行。WTS400-4的添加会使底泥中弱吸附态磷(NH4Cl-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和有机磷(Org-P)等不稳定态磷向稳定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P)转变,且其转化量会随着WTS400-4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有助于抑制底泥磷向上覆水释放。此外,WTS400-4的添加可降低底泥中WSP(水溶性磷)和O...  相似文献   
948.
质量衡算模型计算太湖底泥磷的交换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水体中底泥和湖水之间磷的交换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溶解氧。它对底泥磷释放速率的影响与其氧化还原电位有关,当温度升高时,溶解氧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底泥磷的释放速度加大,当超过其沉积速率时,呈现出底泥磷的释放过程,反之为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949.
河流底泥污染类型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城市河流的污染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已明显下降。但是经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逐年积累而污染的河床底泥,由于水流作用将释放至水相,再次影响整治后的河流水质。因此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底泥环境质量标准,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950.
为了解PCBs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受PCBs污染地区的土壤、底泥进行实际环境样品的调查。在底泥和土壤样品中测定近50个同属物的含量,并对其分市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实际环境样品中PCBs的同属物分布和工业产品有明显不同。通过不同深度底泥样品测定,证明PCBs在底泥中的渗透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