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29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23篇
综合类   893篇
基础理论   162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216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中国城市化发展决定因素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迁移密切相关,中重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其根源是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地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诸因素之发育程度及所起作用不同。本文运用平行数据《panal》模型,对影响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城市化发展的请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①各地区之间,特别是沿海与内地之间。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非常显著。②在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推动作用;而在沿海地区,则由第三产业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③对外开放政策对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起了显著作用,在沿海省份表现尤为突出。由此可以推断。中、西部开放力度的加大将推动当地城市化的发展。④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在沿海和西部地区,农村非农产业对城市化起补充作用;而在中部地区,则起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62.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growing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related to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intense natu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increasing population has brought great pressure, especially in coastal areas, consequently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cities. In 2002,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t (EIA Act) was enacted in Chin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argeted at planning, one level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thus became a legislative require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SEA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not only to control coastal pollution, but also to conserve coastal ecosystems and finall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ring urbanization, thus it will be a set an example for other areas of China. The experience of SEA in Xiamen, a coastal city in southeast China,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s of SEA.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potentials of SEA, then compares two SEA cases and a project EIA case in Xiamen, and finally identifies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SEA.  相似文献   
163.
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规则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目标值,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2000-2002年各城市发展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测算城市质量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的一般计量模型,根据此模型及城市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的结论,分别研究了13个城市在近三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质量系统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4.
编者按 作为我国西部的工业城市,兰州市GDP的快速增长和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作为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手段,兰州市对其环境管理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5.
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是湖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湖南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湖南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湖南农村城镇化存在水平偏低、分布不平衡、数量增长超过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政策制约、规划滞后性、建设随意性、建设资金不足、建设管理不到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本文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客观地分析制约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湖南农村城镇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皮革制品需求种类日益增多,常见的皮革制品有皮鞋、皮箱、皮包、皮服装、球类等,这些皮革制品不但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常用物品,而且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出口物资。在皮革制品加工过程中,要用氯丁橡胶、聚氨酯胶和天然橡胶的胶浆粘接,用易燃物品配置的亮油作表面喷光。配置和使用这些物料时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7.
甘肃省作物布局演变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甘肃省1985-2005年的气候资料和同时期主要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资料,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省主要作物的种植格局和种植界限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过去20 a里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河西地区,玉米和棉花播种范围扩张趋势明显,种植面积比重显著增加,春小麦种植面积比重快速降低,种植范围大幅向祁连山浅山区退缩,种植结构的这种调整使玉米和棉花逐渐取代小麦成为河西主要作物,并最终导致该区主要作物种植格局从以小麦为主转变为以玉米和棉花为主;在中部地区,春小麦面积逐年缩小,冬小麦和杂粮种植扩张,玉米的种植比例逐年上升,马铃薯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了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种植格局;在东南部地区,春小麦和冬小麦面积逐年缩小,玉米、冬油菜和其他喜温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逐年上升。相关分析表明,上述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暖带来的积温增加及积温带北移东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8.
王薇 《世界环境》2012,(3):62-63
库里蒂巴,巴西南部的一颗绿色明珠,被誉为巴西的生态首都.该市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175万,拥有28个公园和森林园区.然而1970年,这里的人均绿地面积还不足1平方米,但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变为52平方米,远远超过联合国规定的16平方米标准.1990年,库里蒂巴荣获联合国首批"宜居城市"称号,2010年又被评为"全球可持续城市".此次《巴西环保之窗》采访之旅,我们有幸与这座世界着名的绿色城市进行了两天的"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69.
徐特  曾辉  倪宏刚 《环境科学》2016,37(1):262-269
本研究以深圳市作为典型城市化地区代表,以直链烷基苯(LABs)作为环境分子标志物,在分析土壤LABs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通过土壤LABs污染水平与城市化过程指标的相关分析,对直链烷基苯指示城市化过程可能性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规模、用水状况、城市建设、收入与消费及产业结构这5个方面的因素与土壤中LABs污染水平均有相关性,表明环境LABs水平与城市化过程相关,可以作为环境分子标志物用于指示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0.
该文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ASE)-凝胶色谱净化(GP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土壤中16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采用正己烷/丙酮(1∶1,V/V)为萃取溶剂提取,凝胶色谱净化,经HP-5MS(30.0 m×0.25 mm×0.25μm)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16种苯胺类化合物在0.5~10 mg/L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0.999。取样量为10.0 g时,16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MDLs)在0.021~0.076 mg/kg之间。在空白基底中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2.2%~96.1%之间,精密度(RSD)均10%。实际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9.4%~90.1%。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准确、稳定,能够满足土壤中多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