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是红树林半咸水生境中唯一的两栖动物,为了解铜离子(Cu2+)对该蝌蚪的毒性效应,测定了Cu2+对海陆蛙蝌蚪(38-39期)96 h内半数致死浓度LC50;在此基础上,模拟其野外生存环境,分别设计3个铜暴露组(Cu SO4含量分别为80、160、300μg L-1)和对照组,检测海陆蛙蝌蚪在Cu2+暴露24 h、48 h、72 h、96 h后抗氧化能力、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及金属硫蛋白(MT)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海陆蛙蝌蚪对Cu2+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5.69、3.37、1.34、0.95 mg L-1。在急性胁迫试验中,各暴露组蝌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Ch E活性以及MT表达均被抑制,在同一暴露时间下,处理组SOD、ACh E活性和M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Cu2+胁迫下,蝌蚪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剧,表现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多,且染毒浓度越大、暴露时间越长,MDA含量越多。除ACh E外,其他指标组染毒时间与浓度间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本研究表明海陆蛙可作为红树林生境质量评价的指示物种,其中SOD、ACh E活性及MDA含量可作为重金属Cu2+毒性效应评估较敏感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2.
通过追踪测定黄菖蒲叶绿素a、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了不同浓度NH4+对黄菖蒲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NH4+质量浓度为0.5和1 mg/L时,黄菖蒲各理化指标变化平缓,0.5~1 mg/L是黄菖蒲生长的适宜的NH4+质量浓度;而在ρ(NH4+)≥3 mg/L时,NH4+对黄菖蒲产生了明显的胁迫作用,表现为在培养过程中,黄菖蒲叶绿素a含量逐渐降低,SOD及P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MDA含量逐渐增加,表明高浓度NH4+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胁迫后,能够显著抑制黄菖蒲SOD及POD的活性,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并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从而影响黄菖蒲的生长。  相似文献   
63.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动物,研究了四种环境雌激素-17β-雌二醇(E2)和三种增塑剂(DMP、DBP、DOP)对其内脏团的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经急性毒性实验,得到E2、DMP、DBP、DOP对成体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51、12.33、9.67、9.89 mg·L-1。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5个浓度梯度,研究E2(暴露2 d,4 d)、DMP、DBP、DOP(暴露4 d)对斑马鱼内脏团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D、CAT、GST、MDA对这四种环境激素都非常敏感,其中SOD、CAT、GST活性的影响均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而MDA含量则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浓度暴露条件下,E2(0.4 mg·L-1)和DMP、DBP、DOP(0.8 mg·L-1)对SOD、CAT、GST活性均有显著抑制(p0.05),MDA的含量有显著升高(p0.05)。可见,E2、DMP、DBP、DOP会导致斑马鱼内脏团氧化损伤,并且在同等浓度下E2的毒性明显高于三种增塑剂。  相似文献   
64.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d on toleranc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astor, two different castor(Ricinus communis L.) cultivars(Zibo No. 5 and Zibo No. 8) were used for a hydroponic experiment(0, 1 and 2 mg/L Cd) and a pot experiment using Cd-contaminated soil(34 mg/kg) with the addition of ethylenedinitrilotetraacetic acid(ED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ultivars with respect to Cd uptake in shoots(113–248 mg/kg for Zibo No. 5 and 130–288 mg/kg Zibo No. 8), biomass tolerance indexes(64.9%–74.6% for Zibo No. 5 and 80.1%–90.9% for Zibo No. 8) in the hydroponic experiment and survival rates(0% for Zibo No. 5 and 100% for Zibo No. 8)determined by the addition of EDTA in the pot experiment, suggesting that Zibo No. 8 has higher tolerance than Zibo No. 5. Moreover, the castor cultivars have low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4.80% for Zibo No. 5 and 5.43% for Zibo No. 8) and low translocation factors(〈1%).Consequently, Zibo No. 8 can participate in Cd phytostabilization in highly Cd-polluted area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lutathione(GSH) as a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catalase(CAT) and guaiacol peroxidase(GPX), were cultivar- and dose-dependent. The higher tolerance of Zibo No. 8compared with Zibo No. 5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GSH levels in the root and higher GPX activity in the leaf.  相似文献   
65.
两种有机酸存在下铜对中华圆田螺肝脏的氧化应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水平EDTA和柠檬酸(CA)作用下沉积物中铜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生态毒理学效应,以中华圆田螺为受试生物,研究了肝脏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酸存在下,铜污染底泥可诱导中华圆田螺肝脏产生ROS。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得出的3组双重峰分裂谱线为典型的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PBN)捕获羟自由基(·OH)形成PBN/·OH的EPR波谱。有机酸存在下,低剂量铜(≤100 mg·kg-1)对MDA产量影响不显著。较高剂量铜暴露下,EDTA的存在抑制MDA产生,CA的添加则均使MDA含量增加。EDTA存在下铜可显著抑制中华圆田螺肝脏中SOD和CAT活性。相对而言,CA的加入可减缓高剂量铜暴露下中华圆田螺肝脏SOD与CAT酶活性的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66.
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光照条件下赖氨酸可以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为了探讨其抑制机理,研究了不同含量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赖氨酸对不同品系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为无毒藻株>低毒藻株>高毒藻株,抑制率为95.52%~49.69%.在抑制前期.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细胞抗氧化系统(SOD、MDA)和细胞膜完整性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细胞色素(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以及细胞酯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抑制后期,铜绿微囊藻细胞破碎死亡,各种指标都发生显著性变化.铜绿微囊藻对赖氨酸的响应并不产生细胞脂质过氧化等一般的毒理效应,它可能是一种有序变化的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67.
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nensis Rehd.)和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Rehd.)为试材,研究了低氧胁迫下两种苹果砧木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苹果砧木根系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0,)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上升,且随时间延长旱快一慢一快的变化趋势.同时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前期有所提高而后期降低并低于对照,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AsA/DH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氧化性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在胁迫早期增加而后逐渐减少,中期和后期低于同期对照.变叶海棠根系细胞膜受到的氧化伤害大于平邑甜茶,其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也弱于后者.说明低氧胁迫下苹果砧木根系活性氧(ROS)积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加重,植株根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低氧胁迫所造成的膜伤害,但当胁迫持续加重时,植株将受到更大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大气中CO2体积分数急剧上升,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利用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研究了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与对照相比,在高体积分数CO2(550×10-6)条件下,玉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下降,说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所降低;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并在灌浆期呈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高体积分数CO2处理的植株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都逐渐降低,这说明高体积分数CO2下活性氧产生减少;SOD、POD、CAT的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并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百粒质量、穗粒数和穗粒质量均高于对照,说明CO2体积分数升高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氧化能力,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69.
芦苇化感物质EMA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芦苇产生的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MA)对铜绿微囊藻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EMA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呼吸速率,使培养瓶中的CO2浓度升高;降低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速率,促进了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的降解,使其含量降低;较低浓度的EMA提高了铜绿微囊藻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而更高浓度的EMA则显著降低了这些酶活性(α=0.05).高浓度EMA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抗氧化酶体系并促进藻类叶绿素的降解可能是其抑藻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以土壤投加镉的方式,通过接种镉耐性菌Cdq4-2(Enterococcus sp.)的处理,进行为期40d的室内培养试验,最终以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黑麦草镉以及土壤镉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比较,探究镉耐性菌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及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C1-镉污染土壤(Cd, 4mg/kg)、C1B-镉污染土壤(Cd, 4mg/kg)+镉耐性菌、C2-镉污染土壤(Cd, 20mg/kg)以及C2B-镉污染土壤(Cd, 20mg/kg)+镉耐性菌,并以未添加Cd土壤为对照(CK).结果表明,接种镉耐性菌Cdq4-2的C2B处理中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比未接菌的C2处理分别增加39.57%,171.88%和50.15%; C1B处理中黑麦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比C1分别显著增加了29.81%, 29.65%和29.77%; C1B的黑麦草POD活性比C1显著提高150.75%、C2B比C2显著提高146.51%;C1B的黑麦草地上部镉含量比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