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吡啶类离子液体对青海弧菌Q67的混合毒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污染物产生的累积与毒性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以6种吡啶类离子液体(IL):丁基溴化吡啶([Bpy]Br)、己基溴化吡啶([Hpy]Br)、辛基溴化吡啶([Opy]Br)、丁基氯化吡啶([Bpy]Cl)、己基氯化吡啶([O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Cl)为混合物组分,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和均匀设计射线法(UD-Ray)分别设计4组二元IL混合物和2组三元混合物,每组混合物包括5条具有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物射线。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6种IL及其30条混合物射线对青海弧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加和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ogit函数能有效地拟合6种吡啶IL及其30条混合物射线的浓度-效应数据。若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50)为毒性指标,6个吡啶IL对Q67的毒性与烷基链上碳原子数目正相关,且每增加2个碳原子,其毒性约增加1。IL的阴离子(Br-或Cl-)对毒性没有影响。除己基氯化吡啶([H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Cl)的二元混合物呈现明显拮抗作用外,其他二元及三元混合物都为加和作用。  相似文献   
52.
土壤镉、锌污染对蚯蚓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壤镉、锌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的生理毒害情况,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以赤子爱胜蚓(Eisen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土壤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土壤外源添加镉(Cd)和锌(Zn)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纤维素酶活性的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在培养过程中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单一污染试验,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第7至第9天,最小值出现在第14天;复合污染试验,同一处理不同培养时间的酶活性最小值也大多出现在第14天.土壤Cd和Zn单一及复合污染都会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单一污染在培养的前5天抑制效果明显,且随着污染物添加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复合污染,镉和锌在土壤中的联合效应除个别测定结果表现为加和作用或协同作用外,多数处理都表现为拮抗作用,且主要是受体拮抗.相比较而言,镉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锌.  相似文献   
53.
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合物体系对青海弧菌的毒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ALD)、残杀威(BAY)、呋喃丹(CAR)、灭多威(MET)和抗蚜威(PIR)为研究对象,应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五元混合物体系共6条射线(U1,U2,…,U6),应用基于发光菌青海弧菌Q67的微板毒性分析法(MTA)系统地考察了5种农药及其混合物的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Logti和Weibull函数能较好地拟合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Q67的浓度-效应数据(R20.99,RMSE0.032);以EC50的负对数值pEC50为毒性指标,5种农药的毒性顺序为BAY(pEC50=2.87)CAR(pEC50=2.67)ALD(pEC50=2.00)MET(pEC50=1.99)PIR(pEC50=1.79);依据CA,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6条混合物射线中,有2条呈加和作用,4条呈拮抗作用,其中U2和U4在整条浓度-效应曲线上呈现了明显的拮抗作用,而U3和U6的弱拮抗作用分别发生在混合物浓度的中高浓度区和中低浓度区;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合物的毒性与组分灭多威(MET)的浓度比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9238),且线性模型对混合物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4.
55.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枯萎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其中猪粪沤肥浸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为88.5%,马粪、牛粪沤肥浸渍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6%和65.5%,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种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菌的厚坦孢子、小孢子都具有强烈的溶菌作用。②沤肥微生物中具有对青椒枯萎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的细菌。③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β-1,3-葡聚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分别增高12.0%、367.0%和20.0%。④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其植株高度、叶片厚度和叶脉直径均比对照有所增高。显示防病机理既有拮抗作用,又有诱导抗性作用。表5参12  相似文献   
56.
以1-苄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IL1)和1-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基)亚胺(IL2)及废水为混合物组分,以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生物,采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不同浓度配比的IL1-IL2混合物体系及IL1-IL2-废水的混合物体系,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测定这些混合物体系的浓度-效应数据,并以浓度加和与独立作用模型为加和参考模型分析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L1-IL2的混合物体系具有拮抗或加和作用,且混合物毒性(pEC50值)与其中IL1的浓度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IL1-IL2-废水的混合物体系具有明显的协同或加和作用,且混合物pEC50值与其中废水的浓度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7.
通过培养产朊假丝酵母比较RNA与蛋白含量的变化,评价加入培养基中的T-2毒素与硒的细胞毒性和生理活性.试验表明,5ppm T-2毒素明显抑制产朊假丝酵母的生长,1ppm硒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且可完全拮抗5ppm T-2毒素的毒性.  相似文献   
58.
镉、铁及其复合污染对烟草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Cd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它对生物的毒性已有较多的报道.Fe作为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矿质营养元素,其毒性研究尚少见。目前研究发现用Fe~(2+)含量超过1.5ppm的池水喷灌烟草,会产生毒害.水稻的“青铜色病”,“Alkagave病”、“Aki-ock病”、甘蔗的“斑叶病”都和Fe毒害有关.  相似文献   
59.
生物体内汞与硒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硒与汞在生物体内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综合评述,概括介绍了生物体内汞与硒相互拮抗关系的实验研究基础,汞与硒拮抗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汞与硒拮抗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不同Zn水平下辣椒体内Cd的积累、化学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d(20mg·kg-1)污染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Zn(0、100、200、400、600μmol·L-1)对辣椒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辣椒体内Cd形态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400μmol·L-1范围内,辣椒叶、茎、根、果实干重及叶片叶绿素a、b含量随Zn浓度不断增加而增加;高量Zn(600μmol·L-1)抑制了辣椒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Zn≤400μmol·L-1范围内,辣椒叶SOD和CAT活性随Zn浓度增加而降低,辣椒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400μmol·L-1Zn时达到最低,当Zn400μmol·L-1时,SOD和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叶面喷施Zn使辣椒茎、根及果实中Cd含量分别降低了2.7%~5.4%、7.5%~28.1%和7.6%~21.8%.与对照相比较,叶面喷施Zn的辣椒果实Cd总提取量、氯化钠提取态Cd、去离子水提取态Cd以及乙醇提取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7.7%~21.8%、4.11%~23.6%、54.5%~66.8%和4.8%~86.7%,但醋酸提取态和残渣态增加了28.0%~68.0%和12.6%~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