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64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水利工程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调研 ,综合分析了水利工程对水文、水质、生物资源、局部微气候、河口生态环境、景观资源的影响以及由工程引起的淹没土地、移民搬迁问题。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如何在工程评价过程中确定评价指标。最后从全局观点建立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32.
433.
彩沙示踪研究九龙江河口湾北侧湾口海区底沙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1月6~7日在九龙江河口湾鸡屿北侧沙洲进行了彩沙示踪试验研究,取得沙洲底沙运动数据:(1)两个主要运动方向及其最大运移速度为:NW向61m/d,SW向32m/d。(2)一个全潮周日的最大扩散范围为:NW-SE向74m,SW-NE向42m,垂直扩散深度3cm左右。(3)底沙运动过程中粗粒沙滞留在沙洲,细粒沙被搬走。(4)垂直鸡屿北岸的断面净翰沙率为朝NW方向717t/d。证实了鸡屿北侧沿  相似文献   
434.
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悬浮颗粒物表面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1月3日大潮期间,利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了长江口北槽拦门沙河段14个站位的水样。结果表明:(1)自然荧光颗粒物含量为0.10%-3.70%,该河段光合生物的个体密度较低。(2)FITC染色颗粒物含量达78%-96%,大部分颗粒物的表面为生物有机质量覆盖,其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3)FITC染色分析法可用以反映长江河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颗粒物表面生化特性的综合变化。  相似文献   
435.
九龙江河口生物地球化学元素通量的初步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LOICZ的模拟指南 ,九龙江河口区采用单箱模型模拟其生物地球化学元素的通量。结果表明 ,九龙江河流输入进河口系统的DIP通量为 2 .81× 10 7mol/a ,交换流带入河口区DIP通量为 10 .93× 10 7mol/a ,因此 ,净沉淀量为 8.0 5× 10 7mol/a。九龙江河流输送进河口系统的DIN通量为 73.47× 10 8mol/a ,它远高于DIP的通量。因此 ,此河口区系统内部有 7.6 6× 10 8mol/a的差额才能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436.
木质素在河口与陆架海洋环境中的示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自70年代至今利用木质素在近岸与陆架海洋环境中示踪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讨了木质素在水和沉积物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并对木质素各种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木质素作为一种近岸与陆架海洋环境中陆源高等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很高的科学利用价值,并且对这种分子标志物的潜在应用做了假设与预测。  相似文献   
437.
珠江河口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及其与河口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 1999年夏季珠江河口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进行了分析 ,同时探讨了石油烃污染与环境地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在 (15~ 92 3)× 10 -6,平均值为 2 0 8×10 -6,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石油烃含量仍在最高允许值以下 ,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随着冲淡水流向不断降低。沉积柱中的垂向分布上石油烃含量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成正相关。影响珠江口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因素是复杂的 ,其中主要受沉积物类型、粒度和冲淡水混合过程中物理化学因素影响。另外 ,一些站位柱状样层位中石油烃含量的跃变 ,主要是由于珠江口沉积分异所致。  相似文献   
438.
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卫红  王江涛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3):208-210,216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其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区降水中无机氮浓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呈增长的趋势,到90年代后期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长江口湿沉降的营养盐年输入通量远小于河流,但短期输入通量很大.降水过程本身可形成很重要的非点源污染,加速水域短期富营养化,此外降水会改变表层的营养盐结构、盐度、pH等,进而影响到水域生物的群落结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增加,暴雨出现日数增多,降水对河口水域富营养化的短期效应更加突出,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39.
本文根据长江河口从江苏浒浦至上海宝山石洞一线九个采样点(断面)的潮滩底质样品资料,作了颗粒分析、粘土矿物分析、放射性强度和同位素(210Pb)测试,以及重金属检测等,并对潮滩底质重金属环境质量作出了综合评价。文章指出,由于上海西区污水干线(石洞口污水排放口)岸边排放上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石洞口排放口附近滩表层底质的重金属污染已十分严重,污染的程度依次为:铅、铜、镉、锌、铬、排污口出口处上游  相似文献   
440.
河口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长江河口滨岸潮滩为研究对象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 .结果表明 ,在模拟实验上覆水中氨氮的浓度 ( <1 40 μg·ml- 1 )范围内 ,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呈线性特征 .长江河口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系数在 3 81— 9 0 0之间 ,且与沉积物中有机碳 (TOC)的含量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 =0 779,α =0 0 5 /) ,揭示了有机质控制着长江河口潮滩沉积物中氨氮的吸附行为 .模拟实验结果还发现 ,在淡水控制区域内 ,潮滩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的含量处在 1 6 68— 33 73μg·g- 1 (dw)之间 ,而在海水所控制的潮滩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的含量在 0 5 7— 6 36μg·g- 1 (dw)之间 ,这可能反映了研究区域内潮滩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的含量主要受盐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