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8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138篇
安全科学   621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366篇
综合类   3495篇
基础理论   463篇
污染及防治   343篇
评价与监测   223篇
社会与环境   427篇
灾害及防治   14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灰色模型在确定关键污染因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灰色模型引入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 ,从动态演变中找出关键因子 ,客观地判定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并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 ,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简便易用  相似文献   
62.
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酞酸酯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了半挥发性有机物中流量采样装置,使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酞酸酯类,并对样品净化方式、目标化合物在气相和颗粒物上的分布规律及采样器的捕集效率进行了试验.方法在0.50 mg/L~50.0 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当浓缩体积为1.0 mL、采样体积为144 m3时,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4×10-3 μg/m3~6.0×10-3 μg/m3;当采样体积为6 m3时,检出限为0.008 μg/m3~0.145 μg/m3.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确定了城市污水中的污染因子以及各污染因子的特定污染时段,从而对于环境监测工作在确定样品采集的时段,监测因子的选择上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大气微生物与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气微生物浓度、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理化因子的监测结果,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分析研究大气微生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的关联程度,说明气象因子对各类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大于大气污染因子,特别是对耐高渗透压霉菌。  相似文献   
65.
报导了兰州市一年内大气中TSP及其成分含量的监测结果、污染程度和变化规律,为兰州市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盐度为5条件下,ClO2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共两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ClO2(0、1、4、7、10、13、16、19和22 mg/L)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的影响,发现随ClO2浓度的升高,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 h,LC50分别为21.04、13.32、10.91和8.26 mg/L,安全浓度为1.60 mg/L.实验2研究了ClO2(0.0、0.2、0.4和0.6 mg/L)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13.89和41.76%)对中国明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发现在两个碳水化合物水平,随ClO2浓度的升高,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在四个ClO2水平,摄食13.89%碳水化合物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高于摄食41.76%碳水化合物的对虾,而摄食13.89%碳水化合物对虾的饲料系数低于摄食41.76%碳水化合物的对虾.  相似文献   
67.
武汉东湖湖水的藻类生长潜力(AGP)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东湖湖水样品中添加排入东湖的主要污水或营养物(氮和磷)进行藻类测试,观察它们对斜生橱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促进作用.生长反应与添加的污水浓度成正比,其SC_(20)(促进20%增长的浓度)为0.5—4%.单独添加氮或磷,在高浓度情况下也很少促进藻类生长,但共同添加时大多有促进作用.东湖为一严重富营养型湖泊,为了控制其富营养化进程,污水截流应是首先要采取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来自不同方向的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将和田绿洲西北部的墨玉县城作为模拟受点(37.26°N,79.72°E),计算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生的每一次沙尘天气期间逐日18:00(世界时)36 h后向气流轨迹,轨迹计算起始高度设置为500 m,并结合相应的PM2.5、PM10、SO2、NO2、CO、O3浓度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抵达该地区的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轨迹和污染物输送路径.同时,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权重污染轨迹分析法,分析了沙尘暴期间不同气流轨迹对墨玉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识别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揭示不同源区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和田绿洲(墨玉县)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北(WN)、北(N)、东北(EN)和东(E)4个方向;其中,来自东部的沙尘天气频率最高(60.2%),但主要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和强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方向,54.48%的强沙尘暴和38.53%的扬沙来自西和西北方向.不同沙尘源区和不同传输路径上的沙尘气溶胶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的影响不一样.沙尘天气期间,大气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相当于无沙尘天气期间的3~5倍,但对SO2、NO2、CO、O3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沙尘暴对墨玉县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率最大;由东向西的沙尘暴由于路过和田市和洛浦县等工业污染源区,此簇沙尘暴气团将该区域SO2、NO2、CO等污染颗粒携带到墨玉县,因此,东-东南(E-ES)方向的沙尘暴对SO2、NO2、CO的贡献率分别为15.56%、20.55%和21.57%.本文定量印证了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绿洲区沙尘暴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本文采用高斯烟习模式计算了辽东湾地区的大气扩散因子,为厂址选择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0.
周舒  曹庆 《环境保护》2007,(4A):77-78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城镇、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小城镇建设中。缺乏规划和规划管制不力;大量农地非法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引发农民上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流转不合法,隐性土地交易严重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突显了我国在土地利用评价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