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85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曝气充氧对污水中硫化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污水中高浓度硫化物对构筑物的腐蚀以及人体的危害,在预处理设施沉砂池中进行曝气充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曝气量(3 m3/h、4 m3/h、6 m3/h、8 m3/h)和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10 min、20 min、30 min)对污水中硫化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硫化物的氧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出水中的硫化物浓度随着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大而降低;硫化物的氧化效果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最佳曝气量4 m3/h、停留时间30 min时,硫化物平均去除率为94.6%,平均氧化率为83.8%。  相似文献   
62.
针对目前注聚油田污水处理流程存在的设备脏堵严重、处理不达标的问题,提出利用微气泡旋流气浮选设备进行含聚污水的处理。文中对微气泡旋流气浮选设备的原理、工艺流程进行阐述,通过联调,设备处理效果良好,除油率平均为86.12%,COD平均去除率20%,悬浮物去除率为94.7%,罐内浮选出污油泥自动导出,避免了设备的堵塞。  相似文献   
63.
HL烟气脱硫技术是在气动乳化脱硫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重要变革而研发的新型烟气脱硫技术。该技术在含硫烟气和乳化液旋流混合脱硫方面,引进了旋风除尘器的结构机理。含硫烟气进入脱硫塔后,先经旋流板导流,再进入环形的筒体中,高效地向上逆时针旋转流动。石灰乳液体从上至下喷洒到该环形的筒体。气、液两者在高效旋流场中充分接触和完全交溶,达到高效率的脱硫效果。HL烟气脱硫技术的另一个要点是解决净化后烟气的除雾问题。HL烟气脱硫技术在传统的板式除雾技术上,引进旋式离心脱水的机理。并把除雾形成的水,用管道引至浆液池。避免雾水在脱硫塔中往复耗能,达到高效除雾。  相似文献   
64.
设计了一种由风机段、旋流除尘段和折流板脱水段,构成的矿用湿式多通道轴向离心除尘装置。运用数值方法计算了65个不同结构尺寸的旋流除尘段,得出优化的结构尺寸为:除尘段总长度L为1.5m,外壳半径R为0.4m,内芯体半径r为0.1m,螺旋通道个数n为4,单个螺旋通道的轴向长度a为0.22m。通过工程计算选择了P型折流板脱水器和FBD№6.0/2×15轴流风机。该除尘装置的性能参数为全尘除尘效率为94.4%,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为73.3%,脱水率大于85%,总压损为1639Pa。  相似文献   
65.
水力旋流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简单可靠、绿色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分离场景,特别是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得到诸多关注。概述了运行操作参数(进料流速、进料浓度、进料压力)、结构设计参数(溢流管插入深度、底流管直径、回流角)、旋流器构型种类(W型、抛物线型、圆柱形)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优化操作参数可增强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溢流管插入深度与圆柱体横截面直径比值(L0/D)为1.0时产生的流场更有利于分离;底流管直径存在最佳设计范围;旋流分离器与水源热泵联用吸入角为90°时效果最好。水力旋流器的分离作用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起到改善微生物聚集体性能(如提高污泥水解速率、提升沉降性能)、分离特定颗粒态微生物(如厌氧氨氧化菌颗粒污泥)、去除或回收特定密度物质(如悬浮有机物、泥砂、金属颗粒)等诸多作用,为水力旋流器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66.
废大理石粉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研究了废大理石粉作为脱硫剂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分析了其吸收SO2的传质反应机理.试验了不同液气比(L/G)、吸收浆液pH值和进气SO2浓度等主要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以下操作条件较为适宜:pH0=5.5~6.5,L/G=3L/m3,a=2%;以上工艺条件下,在进气SO2浓度为1000ml/m3时,脱硫率达60%以上.本文还讨论了废大理石粉作为脱硫剂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2×330 MW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制浆和输浆系统的设计工艺及试运行情况,包括系统流程、主要设备参数等内容,并对一些影响运行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合理的运行方式,实现脱硫系统长周期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68.
提出了双程旋流板设计的基本准则、主要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气体流量分布,同时研究了该结构的盲板半径、内程气体与外程气体间隔板半径以及旋流板外圈最大半径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内外程流量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69.
现有气旋浮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旋流强度衰减程度过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分离性能的提升,基于此,分析了二次旋流强化作用对气旋浮罐内旋流强度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特性;借助CFD数值模拟方法和响应曲面法等手段对基于二次旋流强化气旋浮罐主要结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了常规气旋浮罐和二次旋流强化气旋浮罐的内部流场和油水分离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旋流强化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旋流强度,加速"油滴-微气泡黏附体"向旋流中心汇聚,优化后的气旋浮罐油水分离效率提高至94.5%,较常规单级气旋浮罐提高了10%;二次旋流强化结构是提升气旋浮分离过程中旋流强度和提高气旋浮装置分离性能的有效途径。以上结果可进一步推动气旋浮装置性能的优化和结构创新,可丰富完善该技术设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0.
污泥淤砂分离器是一种能够使活性污泥中污泥有机质与淤砂分离的设备。为了实现污泥淤砂分离器的结构优化,重点探讨了污泥淤砂分离器最重要的结构参数-排口比K(底流口直径Du与溢流口直径Do之比)对污泥淤砂分离器分离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排口比从0.32增加到1.0的过程中,分离器处理能力Qi基本保持不变,分流比S、分离效率η和底流污泥ρ(MLVSS)/ρ(MLSS)分别从0.084、24.7%和0.21增加到0.338、41.1%和0.33.4;污泥有机质富集率FMLVSS和淤砂富集率FMLISS分别从1.95和1.35减小到1.22和1.12。富集除砂所需要的K和分离器获得较高的除砂效率η时所需K不一致。污泥淤砂分离器排口比K设计为0.4~0.6时,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并实现淤砂的富集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