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以铁矿废石和粉煤灰的混合物为添加剂对高炉渣进行调质,调质后的矿渣作为制备矿渣纤维的原料,并对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比例升高,矿渣的酸度系数Mk和粘度系数Mη升高,氢离子指数pH降低,矿渣纤维的稳定性逐渐增加,矿渣粘度较小,其主晶相为黄长石。配加添加剂比例较高时熔渣凝固后无矿物析出,形成均匀的无限固溶体。矿渣更加适合制备矿渣棉纤维。  相似文献   
22.
与完全奥氏体不锈钢母材的无磁性不同,焊缝常常有轻微的磁陛,这种磁陛与焊缝中的铁素体组织有关。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热裂纹,为了减小热裂纹倾向,焊缝的显微结构设计一般含有少量铁素体,铁素体含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合金成分来实现。  相似文献   
23.
重金属对蚯蚓的毒性毒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以及对株洲市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中采样,进行了重金属对蚯蚓的毒性毒理研究.毒性实验表明,各重金属元素48h的LD50分别为:Cd1000mg/kg,Pb812mg/kg,Cu633mg/kg,Hg304mg/kg,Zn528mg/kg,Cr428mg/kg.对蚯蚓毒理研究证明,重金属对蚯蚓酯酶同工酶有抑活作用,而重金属对蚯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激活作用.在光镜下观察,可见重金属污染可引起蚯蚓的体表溃疡及产生肿瘤,可使胃肠道粘膜层出血、背血管肿胀,同时可引起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产生萎缩或溃疡灶.蚯蚓特有的黄色细胞团污染程度不同而显示出消长规律.在电镜下可见到在重污染区的蚯蚓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中的rER肿胀、高尔基体膨大,线粒体嵴消失,甚至空泡化或解体.另可见细胞核膜间隙肿胀、断裂、核质外溢,胞质自溶.蚯蚓以上病变的大小是随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的污染级别而定;各病理变化指标均能定性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4.
铅污染对菱幼苗SOD、POD及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浓度Pb2+溶液处理菱(Trapa bicornis Osbeck)幼苗后,考察了菱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叶细胞亚显微结构出现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Pb2+的毒性机理.结果表明,SOD的活性与铅离子浓度(5~20mg/L)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Pb2+浓度愈大,毒害程度愈深.POD活性在较低浓度(5,10mg/L)作用下,持续升高;在较高浓度(15,20mg/L)下,其活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20mg/L Pb2+溶液处理7d后,叶细胞的叶绿体基粒数目减少,基粒片层解体,叶绿体双层膜断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解体消失;细胞核的染色质与核质遭到破坏,核膜破裂.同样处理条件的叶片组织总DNA电泳显示,DNA完全断裂呈现弥散状,提示Pb2+毒害所致细胞死亡有别于细胞程序性死亡. Pb2+对菱的毒害是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探讨了高浓度全氟辛烷磺酸(PFOS)急性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鳃显微结构的影响.暴露组PFOS浓度分别为0.5、1、2mg·L-1,同时设对照组,连续暴露7d,取鳃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d后PFOS暴露组斑马鱼鳃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石蜡切片上可观察到暴露组鱼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小片断裂或融合,并伴有鳃丝充血,且病变程度随PFOS浓度的升高而加重;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暴露组鱼鳃鳃丝表面分泌物增多,鳃丝细胞脱落或水肿,鳃小片前端细胞破损.高浓度PFOS急性暴露可在短期内对斑马鱼鳃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26.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苯并[a]芘(B[a]P)暴露对栉孔扇贝的鳃、消化盲囊显微(10d、20d)和超微结构(10d)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10μg·L-1B[a]P处理10d时,栉孔扇贝的鳃上皮粘液细胞增多,在回血管中血细胞出现聚集现象;消化盲囊腺泡中嗜碱性颗粒增多,腺泡内细胞间界限模糊.超微结构观察可见,鳃上皮纤毛和微绒毛脱落,鳃上皮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增多,核周池扩大,鳃血腔中出现血细胞坏死后残留的细胞核;在消化盲囊分泌细胞中线粒体嵴减少,出现线粒体缺失形成的空泡,细胞内质网片断化,核糖体脱落.由10μg·L-1B[a]P处理20d时,在鳃回血管中发现血细胞坏死后残留的固缩细胞核,鳃丝的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甚至断裂,部分消化腺泡崩解,鳃丝结构和消化导管上皮结构损害严重;消化盲囊组织结构的损伤比鳃更为严重.这些组织结构损伤表明,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组织学的变化特征与过程与贝类组织解毒代谢过程相符合.  相似文献   
27.
不同温度下混凝土受热痕迹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历不同温度的混凝土试块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混凝土的显微结构在受热后会产生一些变化,在不同温度下C—S—H凝胶结构、Ca(OH)2晶体以及骨料与胶体之间的界面等显微结构各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来鉴定混凝土的受热温度。  相似文献   
28.
以绿豆(Vigna radiata)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剂量磁场处理绿豆种子对种子电导率、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镉胁迫绿豆幼苗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400mT、600mT、800mT、1000mT磁场均显著提高了种子电导率,且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电导率显著增大;2)400mT、600mT、800mT磁场均能显著提高绿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幼苗发育,比较而言600mT效果最好,1000mT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幼苗发育;3)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1镉胁迫绿豆幼苗栅栏组织和海面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厚度变薄,而种子经过600mT磁场预处理后再进行镉胁迫,厚度接近对照组.对于茎和根而言,镉胁迫抑制了形成层细胞分裂,维管束体积缩小,而种子经过600mT磁场预处理后再进行镉胁迫,其维管束体积增大接近对照组.表明,600mT磁场预处理种子可改善镉胁迫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29.
Ni2+对槐叶苹叶片生理特征及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通过10% Hoagland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Ni2+浓度(0、5、10、15、20 mg/L)胁迫下,对槐叶苹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保护酶系统,活性氧水平以及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胁迫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2+浓度的增加,①Ni2+对槐叶苹的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主要是促进对Ca2+、Na+、Zn2+、Fe3+、Mg2+的吸收,降低对Mn2+、Mo2+、P、K+的吸收;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下降,且20 mg/L时数值均低于对照。而过氧化氧酶(POD)、超氧阴离子(O2˙ˉ)、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上升,分别为对照的3.83倍、1.68倍、2.07倍、1.31倍;③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显示,胁迫导致了相对分子质量(<17200)的多肽增加,并诱导了94000多肽的出现和35000多肽蛋白条带表达量加强;④电镜观察发现,Ni2+胁迫也对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造成了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核仁解体,染色质凝聚,核膜断裂;叶绿体类囊体膨胀,被膜破裂;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线粒体呈空泡状。可见,Ni2+破坏了槐叶苹正常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和离子平衡,并造成功能紊乱,这些都是Ni2+对槐叶苹产生胁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掌握和应对深度调峰带来的新的安全隐患,对某深度调峰超临界机组的高温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TP347H钢管内壁氧化皮开展研究。方法 采用物相成分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氧化皮的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结果 中间气孔层将氧化皮分为内外2层,外层为Fe2O3,结构疏松;内层较致密,主要为(Fe, Ni)Cr2O4,其中部分晶界富Cr相与含氧水蒸气反应、气化,形成气孔。含氧水蒸气通过气孔向钢基体扩散,并与其中的Cr反应,形成不连续的Cr2O3薄层。钢中的Fe原子通过Cr2O3薄层的缝隙扩散至内外层氧化皮界面,氧化形成Fe2O3,促进外层氧化皮的生长。结论 深度调峰促进了管道内壁氧化及氧化皮中气孔的形成,同时在外层氧化皮表层诱发微裂纹,促使氧化皮剥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