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70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2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ENSO事件对汉江上游暴雨洪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江上游1951~2010年降水量、洪水与ENSO事件进行χ2检验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在El Nino事件年,汉江上游年降水量显著减少;与非La Nina年相比,La Nina年降水量略有增多,但没有达到显著变化水平;汉江上游洪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上一年年底或本年年初有较强El Nino,且当年为El Nino向La Nina转换的年份,发生洪水的概率最大,相关性超过极显著水平,且洪峰大,成灾重,可能会发生最大流量20 000 m3/s以上的大洪水甚至超过30 000 m3/s(安康站)的特大洪水;在非El Nino也非La Nina事件发生的年份,大洪水的发生概率较低;发生El Nino事件或La Nina事件的当年,发生大洪水的频次也不高,相对于El Nino事件年,La Nina事件年,尤其是连续发生La Nina事件的年份,发生洪水的概率略大。这些结果对于指导汉江上游农业生产、水资源开发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2.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发生频率与强度越来越大,给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选取居民避难主观意识、避难行为态度、避难自我效能、避难演练、避难意向5个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构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居民避难行为理论模型,分析居民避难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与避难行为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同时构建居民避难行为影响因素间的路径关系,分析变量间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的适配度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居民避难主观意识、避难行为态度、避难自我效能对避难意向有积极作用,且避难意向在各变量对居民避难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居民避难主观意识对避难演练的实施有着显著的作用,且在居民避难主观意识与避难行为作用的过程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居民防灾避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03.
为加强防范应对工作,避免因暴雨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监管总局近Et发出通知,要求相关地区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相关中央企业加强监测监控,安排好必要的抢险队伍和装备、物资,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淹井、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要督促危险品生产储运企业加强防雷电工作,加强检查,做好防范工作,油库储罐等重大危险源要对接地装置全面检查,并提高设防标准,雷雨天气应停止装卸油料,必要时切断电源。  相似文献   
404.
我国暴雨极端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刘小宁 《灾害学》1999,14(1):54-59
利用我国东部25站45a大一暴雨日数、暴雨日数、1d最大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我国暴雨频数及一日最大降水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80年代后全国暴雨极端事件乎均趋势为:除华北外出现频数明显上升,强度增大.异常年份出现频数变化不明显.大暴雨频数存在10a左右周期.  相似文献   
405.
降雨过程中形成的污染已成为重要的城市面源污染,尤其是降雨初期雨水对城市地表的冲刷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入水体,造成城市河流的冲击性污染。当城镇遭遇暴雨时,下垫面硬化和污染物积蓄使得初雨污染峰值过程更剧烈,对河流的水质影响更为严重。本文采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managementmodel,SWMM)平台对具有不同下垫面特性的城镇流域开展暴雨条件下的径流模拟,在此基础上开展面源污染产生过程模拟,对比研究不同下垫面特性对产流、产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径流产流速度越快,径流峰值流量越大;流域中建成区占比越高,产生的径流量越大,单位面积产污量线性增大。建成区占比高的流域产污过程线较尖瘦(峰值相对较大但历时较短),受支流汇流历时影响,干流产流过程线形状比支流宽胖(峰值相对较小但历时较长),干流峰值比支流滞后10~14 h。暴雨后期地面冲刷的污染物浓度随时间降低,干流的产污过程峰值相对于支流滞后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城镇初期雨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对消除城镇黑臭水体和维护河流水环境健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6.
城市内涝灾害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其灾害风险不仅受内涝积水影响,更与城市地形、人口分布和建成环境紧密相关。通过SWMM模型与GIS工具对西安市老城区10、20、50、100 a这4个重现期下2 h降雨进行暴雨内涝模拟,同时从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出发构建内涝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叠加运用传统数据与新兴多源数据计算内涝灾害指数。研究表明:西安市老城区在4个重现期下都出现较为严重的积水,排水管网系统尚不足以抵御10 a一遇的暴雨。积水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道路交叉口和城墙下穿区域、大面积城市广场和停车场、地势低洼处三类区域,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管线交汇且地势低洼,或存在大面积铺装且缺乏快速排水系统,或场地低洼且管网设计标准较低。西安市老城区内涝中、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积水严重的道路交叉口、城墙下穿区域、城市广场和地势低洼处,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本身易积水,再加上周边的城市道路、人流车流、敏感设施相对密集,暴雨内涝影响严重。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知城市内涝灾害风险,也有助于政府和相关人员准确绘制内涝风险地图。  相似文献   
407.
基于2019年和202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2020年汛期暴雨情景下的湖区及入湖河流开展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量化湖区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在不同降水量级情景下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TP为主要超标污染物。2020年汛期,出湖口水质为Ⅲ类的月份占比同比上升8.3%,有机污染强度同比显著加重,暴雨情景下的指标浓度变幅大于非汛期降水情景。②从空间上看,湖区水质自南向北改善明显。入湖支流汛期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强度增加的影响而有所下降,TP浓度在南部入湖口和出湖口变幅较小,NH3-N浓度与场次降水量存在强正相关性,污染负荷变化对场次暴雨量的累积响应较同步且迅速。③降水量级会影响污染来源结构。暴雨洪水的稀释作用可能是湖区水质年内波动的主要控制因素,暴雨可能导致湖体出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08.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1960~2003年81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4年逐年汛期暴雨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汛期暴雨事件最频发的区域在皖南到赣北一带,而北部的鄂北和皖北是最少发的区域;一致性异常特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暴雨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汛期暴雨事件发生频次可分为以下5个主要的空间分型:两湖平原型、北方型、长江沿江型、南方型、沿海型;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两湖平原型、长江沿江型和沿海型暴雨事件发生频次表现为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南方型基本没有长期变化趋势,但有先降后升的特点,而北方型表现为弱的减少趋势;近44年来暴雨事件发生频次各分区的周期振荡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409.
声音     
<正>"老乡,要坚持,子弟兵正在救你们。"8月7日23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房屋损坏、人员伤亡。8月8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踩着淤泥和砾石,来到受灾最严重  相似文献   
410.
在突发洪涝灾害背景下,综合考虑应急物资短缺率、动态降雨量预报,以及物资供应周期时长等因素对灾区群众心理焦虑的影响作用并建立相应的心理焦虑量化函数。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化物流成本和心理焦虑成本为目标,构建突发洪涝灾害背景下的多周期应急物资调度模型,并通过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2021年7月河南省暴雨事件为案例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于基础应急物资调度模型,本文提出的考虑心理焦虑成本的模型会增加20.09%的物流成本,但焦虑成本降低了93.57%;2)对供应周期时长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当供应周期时长由72 h降至48 h,物流成本提高29.00%,焦虑成本下降43.70%;周期时长由48 h降至24 h,物流成本增加49.81%,焦虑成本下降51.41%。研究结论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制定适用于洪涝灾害的应急物资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