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347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395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基于Delphi法和最小判别的应急能力逐级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应急能力评价模式中没有充分考虑最差的关键性指标,而该指标往往又决定着应急工作的成败这一问题,设计基于Delphi法和最小判别的应急能力逐级评价模式。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周期为基础,建立应急能力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首先通过Delphi法确定第三级指标的评判以及相应的权重;然后以第三级指标为基础计算第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最后,应急能力的最终评判和第一级指标的评判分别由下级指标通过最小判别法确定。实证表明,该模式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它充分考虑了关键指标中的最差指标对应急能力的影响,既有利于应急部门充分重视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又有利于逐级查找影响应急能力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962.
为评价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性,保障其正常运行,笔者基于多元分类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方法,在对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影响因素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供水管网安全性评价的指标因素集与评价模型,通过对有限的经验数据的学习,建立供水管网安全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运用该模型进行实例仿真模拟,通过与实际安全等级及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安全等级之间的对比表明:基于LS-SVM的供水管网安全性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正确分类率可以达到83.33%。  相似文献   
963.
涂昊泽  林杉  王军  胡荣桂  肖恒斌  邬磊 《环境科学》2024,45(6):3716-3724
秸秆还田作为农田土壤培肥的一种重要措施,显著影响N2 O和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为探明长期施肥土壤N2 O和CO2 排放对秸秆添加的响应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采集对照(CK,不施肥)、当地推荐化肥施用量(F)、200 %当地推荐化肥施用量(2F)、猪粪(M)和化肥配施猪粪(FM)这5种长期施肥(30 a)处理的旱地红壤,分别设置添加秸秆和不添加秸秆处理,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65 %田间持水量,25 ℃)20 d.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了N2 O排放.相较不施肥处理[(22.05 ±2.09) μg·kg-1,以N计,下同],施化肥处理N2 O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19 %~195 %[F和2F处理分别为(48.38 ±20.81) μg·kg-1和(65.13 ±12.55) μg·kg-1],施粪肥处理N2 O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275 %~399 %[M和FM处理分别为(82.72 ±12.73) μg·kg-1和(1 101.99 ±425.71) μg·kg-1].土壤硝态氮(NO3 --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总氮(DTN)是影响不同施肥处理N2 O排放的主要因素.相较未添加秸秆,添加秸秆对CK、F和FM处理的N2 O累计排放无显著影响,显著增加了2F(345 %)和M处理(247 %)的N2 O累计排放.秸秆添加通过增加DOC和消耗DTN从而影响N2 O排放.施肥显著促进了CO2 排放.相较不施肥处理,施粪肥处理CO2 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20 %~130 %[M和FM处理累计排放量(以C计,下同),分别为(122.11 ±4.3) mg·kg-1和(116.47 ±4.55) mg·kg-1],2F处理CO2 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28 %[(65.13 ±12.55) mg·kg-1].微生物量碳(MBC)、DOC和DTN是影响不同施肥处理CO2 排放的主要因素.相较未添加秸秆,添加秸秆条件下CO2 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660 %~1 132 %.秸秆添加后DOC和MBC含量显著提高,促进了CO2 排放.综上,秸秆添加通过增加土壤DTN消耗和DOC含量显著促进施肥处理的N2 O和CO2 排放.在施用粪肥的旱地红壤中应合理考虑秸秆还田,以平衡肥力提升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64.
针对汽车生产废水含脱脂、磷化、电泳等废水废液,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差异大的特点,以湖南某汽车生产车间废水处理项目为例,分析进水水质情况,脱脂废水进行脱脂预处理;磷化废水化学沉淀除磷;电泳废液进行高级氧化提高可生化性。预处理后废水集中收集后经“AO+MBR”生化工艺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设计工况下总运行费用为6.15元/m3。工程对该工业园区复杂废水处理的设计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65.
玻璃钢夹砂管道具有轻质、高强的性能,耐腐蚀性能较好,水力阻力小,安装方便.埋设深度主要与管材的刚度有关,同时与管道敷设地点的地质条件和设计回填土的密实度有关.  相似文献   
966.
故障树中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故障树分析的基本概念,对其中用到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做了详细的说明.介绍求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的传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此方法把故障树转换为串并联系统或并串联系统的形式.转换后的形式可以很容易地得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并用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67.
简要回顾和讨论了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流域特征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一个新的基于ArcGIS开发的提取流域特征的工具ArcHydroTools,基于ArcHydroTools提取流域特征包括5个流程:DEM的预处理、水流流向的确定、汇流栅格图的生成、河网的自动生成、子流域边界的划分。最后以贵州省内乌江流域为研究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结果的精度在总体上是符合要求的,但在地势平坦区或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地区,提取的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从提取的效率和试验结果的精度两方面来看,基于ArcHydroTools的流域特征自动提取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8.
测试性验证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以故障注入为手段,模拟相应的故障模式,通过规定的故障注入方法进行实际测试,并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是否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为提高测试性试验的一次通过率,降低测试性试验经费和试验时间,提出了基于二项分布的测试性试验方案优化设计与评估方法。实现了已知置信度、单侧置信下限、不能检测的故障个数条件下,求解测试性试验中的“最小样本量”的问题。可以对测试性试验进行提前预判,解决了一定约束条件下测试性试验最小样本量的求解及单侧置信下限评估问题。通过GUIDE人机对话框,不仅交互界面直观,而且极大提高了测试性验证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9.
机械工业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OWTR)采集了2016—2021年全国污泥处置服务项目数据共242组样本,对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焚烧、填埋4种处置路线的技术、经济性和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分析了项目主管部门与服务提供商的情况,提出了行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污水运营企业应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与合作伙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0.
为提高埋地油气管道外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KPCA-ALO-WLSSVM的埋地管道外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以沿川气东送管线所做埋片试验获取的数据为例,首先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管道外腐蚀影响因素进行处理,以重构的综合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值;然后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LSSVM)对外腐蚀因素和速率进行仿真建模,并利用蚁狮优化算法(ALO)对WLSSVM建模中的参数进行寻优。结果表明:KPCA提取了累计贡献率为97.84%的3个主元,减化了建模过程的复杂性;所构建的ALO-WLSSVM外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390%,均方根误差为0.276,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对比模型,证明了本模型具有更好的学习性和更高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