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402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821篇
基础理论   268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14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碳纳米管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探讨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度、离子强度、有机溶剂和土壤加水量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0.0 ng/g,r0.991 5,检出限为0.03~0.33 ng/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4%~120.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2.7%.  相似文献   
992.
研究制作了半挥发性有机物中流量采样装置,将环境空气(包括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采集到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及其后面的吸附剂上,用乙醚/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后,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并对色谱分离条件、样品净化方式、目标化合物在气相和颗粒物上的分布规律及采样器的捕集效率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993.
某人工湿地系统对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及气相色谱/质联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某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以研究该湿地水中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水平及湿地对它们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检出19种,以二环为主,萘及其同系物约占总量的71%;有机氯农药只检出HCH的4种异构体和七氯;多氯联苯检出5种,以二氯代为主.这3类物质的浓度水平明显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且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于持久性有机物浓度较低的水源水,湿地对以上3类物质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岩溶地下河流域表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正兰  孙玉川  张媚  余琴  徐昕 《环境科学》2016,37(3):900-909
为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流域表土中的分布趋势、组成特征、来源及污染水平,采用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6个代表性表层土样中20种OCPs.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20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除DDE、顺式氯丹、反式氯丹、狄氏剂)16种检出率高达100%,氯丹类和DDTs是主要污染物,不同采样点有机氯农药含量差异较大.OCPs总量变化范围在5.57~2 618.57 ng·g~(-1)之间,平均值为467.28 ng·g~(-1),与国内外其它区域相比,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和DDTs含量处于中上水平.有机氯农药总量和HCHs、DDTs、氯丹类农药总量分布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中游下游,并且上游与中、下游的差距尤为显著.来源分析表明,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DDTs既来源于历史农药残留,也来源于近期工业DDT的非法使用和三氯杀螨醇的输入,氯丹主要来自历史残留和大气沉降.结合中外土壤质量标准,新力村土壤属于有机氯农药严重污染土壤,下龙井湾、夏家咀和赵家院子土壤受到有机氯农药轻度污染,龙井旁和高中寺土壤属于无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难生化降解芳香化合物废水的电催化处理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经氟树脂改性的β-PbO2电极作为新型阳极,对几种含典型难生化降解芳香化合物,苯胺、氯苯、对氯苯酚、对硝基酚的模拟废水进行了电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在0.25A的电流下处理2h,目标有机物去除率达到75%~100%,COD去除率为20%~55%.处理效果:苯胺>氯苯>对氯苯酚>对硝基酚.较高的电流和有机物初始浓度更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检测到了降解的共同中间产物对苯醌、反丁烯二酸、草酸,提出了芳香有机物电催化降解反应的共同历程.  相似文献   
998.
厌氧条件下有机氯代烃污染物的氧化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土柱实验,对3种弱还原条件下氯乙烷和氯乙烯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硝酸盐和氧化锰存在条件下,1,2-二氯乙烷(1,2-DCA)和一氯乙烯(VC)可发生氧化降解,其中,1,2-DCA转化速率在反硝化和锰还原过程中分别为1.18/h和0.54/h,VC转化速率分别为0.29/h和0.15/h.在Fe(OH)3存在条件下,VC无明显降解,1,2-DCA的降解亦受到抑制.其它有机氯代烃,如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及二氯乙烯异构体等,在3种氧化还原条件下均未发生降  相似文献   
999.
1000.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土壤中PFASs的赋存状况、浓度水平与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土壤中可以准确测定的PFASs在含氟化合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含量为ng/g水平.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氟化工厂周边地区,其组分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长链PFASs为主.不同类型土壤中PFASs的赋存特征主要受到物质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含氟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直接释放和大气传输以外,PFASs前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也是其重要来源.吸附-解吸是PFASs在土壤中的主要归趋方式,化合物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能力.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壤中PFAS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关注新型PFASs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及行为机制,开展土壤中PFASs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一步评估PFASs的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