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5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2010篇
安全科学   298篇
废物处理   260篇
环保管理   489篇
综合类   5183篇
基础理论   959篇
污染及防治   799篇
评价与监测   286篇
社会与环境   22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01.
《环境化学》2007,26(4):522-522
2007年5月23日,沃特世公司于马萨诸塞州宣布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就建“二噁英实验和监测网”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签订采购协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芳女士和美国大湖区八大州州长出席了签字仪式,沃特世公司化学分析高级市场发展总监James Willis先生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启风先生代表双方签字.  相似文献   
902.
不同有机物料在潮棕壤中有机碳分解进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特定年度中,不同月份间有机物料在潮棕壤旱田、水田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及C/N变化。结果表明,4种物料(玉米秸和玉米根,水稻秸和水稻根)在潮棕壤地区温度、湿度适宜的前3个月(1999年7—月)迅速分解,之后进入缓慢分解阶段,其中根的分解残留率始终高于秸秆。经计算约有2/3的玉米根和稻根腐解产物残留在土壤里;分解至试验结束。所有物料的C/N比都趋于一致,约在10—13之间,与土壤腐殖质的洲比非常相近,说明这些物料已基本完成其腐殖化过程,而成为较稳定的有机组分、这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03.
吴鑫  杨红 《生态环境》2003,12(1):81-85
概括了环境中可溶性有机物的特点,并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可溶性有机物对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可溶性有机物对农药、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分配等环境行为所起的作用。最后指出了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4.
王振东  杨锋  周培疆 《环境化学》2003,22(4):380-384
以化学键为基础定义了键连接性指数和分子键连接性指数,分子键连接性指数与卤代烷、环烷烃、烷基苯和含氧原子醇、酮、醚及卤代苯等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该模型对化合物的溶解度及疏水参数的估算结果接近实验值,能很好地反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可应用于不饱和碳氢体系和各类杂原子体系,且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05.
中国水稻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信旺  潘根兴 《生态环境》2005,14(6):961-966
文章首先分析了水稻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对我目水稻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中国大而积的水稻土自1980年以来显示出有机碳库增加现象,说明水稻田对大气CO2可能产生汇效应。水耕熟化过程足有机碳的积累过程,水稻土的碳密度是早作土碳密度的2-3倍。水稻土的同碳能力与土壤的微团聚体的粒径有关。但对于水稻土中有机碳的分布和结合状态与农业管理措施、水稻土质量变化、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仍不清楚。因而建议就这一问题从土壤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相互作朋与土壤微团聚体中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结合关系的层面上进行多学科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困水稻土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即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碳循环和平衡,从不同的时空区域来研究碳循环的过程和强度。  相似文献   
906.
饮用水中卤乙酸和三卤甲烷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的七种水源水为代表,分析了前体物、pH值、投氯量、氯化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中三种卤乙酸(HAAs)和三种三卤甲烷(THMs)的影响,研究表明,总有机碳(TOC)和UV-254与HAAs前体物呈正相关,而与THMs前体物的相关性较差;在pH5-10的范围内,pH值对HAAs的形成影响较小,pH值愈高HAAs总量愈小,而对THMs的形成影响较大,THMs总量随pH值的增高而增大;HAAs和THMs的形成量与投氯量、氯化时间均呈正相关;在正常气温条件下,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07.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 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908.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菜园土壤及蔬菜硝酸盐类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小白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减少硝酸盐在土壤剖面中向下淋溶,尤以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为1:1(质量比)时小白菜产量较高,体内硝酸盐含量较低,土壤下层的硝酸盐含量也较低,达到蔬菜高产优质,生态环境清洁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09.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化肥、有机肥、生物堆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与不施肥处理比较 ,土壤细菌增加了 1 6 5 .3 8% ,真菌增加了1 89.4 7% ,放线菌增加了 4 8.72 % ,总量增加了 1 0 4 .0 7% ,其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也都有明显提高 ,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和速效养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910.
1 情况概述   1999年 ,上海率先在松江区义济堂农业科技公司园艺场进行了有机蔬菜生产实践 ,随后又在奉贤县的奉浦园艺场、上实集团崇明基地、青浦赵屯草莓园艺场等地进行了实践 ,目前全市已发展了 7个有机蔬菜基地 ,占地 10 0hm2 ,其中义济堂 (现改名为崇本堂 )园艺场已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简称OFDC)的正式颁证 ,奉浦等 2个基地获得了准有机蔬菜颁证 (即有机转换证 )。 3a来的实践证明 ,通过发展有机蔬菜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改善了蔬菜产品质量 ,丰富了市民的“菜蓝子”。2 体会思考(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