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扬中县土壤背景值及其与恶性肿瘤死亡率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2.
报告了岷江水系河水及沉积物中8种稀土元素(La,Ce,Nd,Sm,Eu,Tb,Yb,Lu)及8种稀有元素(Rb,Cs,Sr,Ba,Sb,Th,Sc,U)的背景值及其特征,并对元素的排列顺序及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还列出了16种元素在原水同积物中的相关矩阵及相互间的相关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3.
在论述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的有关基本概念以及中国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现状的基础上,同时对比多种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计算方法,指出了中国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采样点的布置过程中,处理异常值的过程中,选择环境背景值范围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水文、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地下水水质的准确评价和水化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中国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提供切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张虹春  温玉璞 《青海环境》1998,8(4):149-152
通过对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大气二氧化碳本底浓度连续监测的新型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进行描述,阐明了系统的构成,工作方式及数据的获取,并对1994年11月至1996年12月期间的二氧化碳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年季度化特征,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建立科学规范的本底大气CO2采样观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是实现该数据资源同化和共享的基础.本研究以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网络化采样观测经验为基础,以便携式采样观测、波长扫描-光腔衰荡(WS-CRDS)分析技术为例,系统介绍了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中CO2采样观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样品分析过程中的玻璃瓶质量保证措施和样品分析过程中的系统质量控制方法、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校正方法、数据分级质量标记和数据拟合插补方法等;并重点对该方法中几个关键步骤进行了评估验证;最后,应用本研究方法,对我国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CO2的采样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浓度变化特征分析,说明本研究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捕捉区域和局地环境因素影响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并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区域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46.
数理统计方法在岷沱江水环境背景值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单元的划分,异常值的剔除,分布类型检验及背景值的表征是环境背景值计算中的四个关键环节,本文就其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讨论。  相似文献   
47.
报告了岷江水系河水及沉积物中8种稀土元素(La,Ce,Nd,Sm,Eu,Tb,Yb,Lu)及8种稀有元素(Rb,Cs,Sr,Ba,Sb,Th,Sc,U)的背景值及其特征,并对元素的排列顺序及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还列出了16种元素在原水同积物中的相关矩阵及相互间的相关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8.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用清 《福建环境》1996,13(4):12-14
通过对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得出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背景值,并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分析本底大气CO2的δ13C和δ18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商用MAT253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Airtrap高效预浓缩气体捕集阱与自加工16口自动进样器集成,建立了高精度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分析系统,用于程序化自动分析本底大气CO2的δ13C和δ18O.气样分析时用工作标气定量并穿插目标气测定,还定期用实验室上一级标气对工作标气和参比气进行标校,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和可比.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稳定同位素比范围的标气重复进样测试,发现该系统对δ13C和δ18O的分析精度分别优于0.03‰和0.06‰,能基本满足本底大气CO2的碳氧稳定同位素比分析需求和WMO/GAW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50.
黑碳(BC)气溶胶来源复杂且具有特殊环境和气象影响效应.我国不同大气环境下的BC时空分布特征亟待全面认识.使用2006~2020年中国7个大气本底站长期BC观测数据,结合气象数据、排放源、增强植被指数(EVI)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综合分析了BC的时空分布特征、长期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的BC浓度和AOD差异较大,BC对AOD多为正贡献.受排放源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BC浓度和AOD空间分布为东高西低,"胡焕庸线"以东的龙凤山、上甸子、临安和金沙的浓度较高,ρ(BC)和AOD平均值分别为(1699±2213)~(3392±2131) ng·m-3和0.36±0.32~0.72±0.37;"胡焕庸线"以西的阿克达拉、瓦里关和香格里拉的浓度较低,ρ(BC)和AOD平均值分别为(287±226)~(398±308) ng·m-3和0.20±0.13~0.22±0.19.不同大气本底站BC的年际变化可分为4类:年际变化较小型,主要为阿克达拉站;先增后减然后稳定型,主要为瓦里关站;先降低后稳定类,主要为香格里拉站;先稳定后降低型,主要为龙凤山、上甸子、金沙和临安.不同大气本底站BC的季节变化具有差异."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秋季BC浓度最低,冬季和春季BC浓度较高;"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冬季BC浓度最高,夏季BC浓度最低.BC对AOD的影响在"胡焕庸线"东西部站点的春季和夏季均较大,在"胡焕庸线"以西站点的秋季较小,在"胡焕庸线"以东站点的冬季较小.大气本底站BC的日变化多为双峰型分布,但是峰值时间存在显著地区和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