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35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68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01.
试论复垦的概念及其与生态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剖析国外对“土地复垦”的定义、目标的理解和介绍有关国外复垦法规、复垦研究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从复垦和生态重建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了二者内涵与关系,认为:“复垦”的研究十分重视生态原则,也一直将生态重建作为其研究的焦点。因此,“复垦”一词的实质是既恢复土地资源,又重建生态平衡,即“复垦”包括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两方面。  相似文献   
302.
通过黑藻和不同覆盖度水鳖的组合,研究了漂浮植物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初始时水鳖覆盖度大于30%,则黑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且总生物量降低.与无水鳖覆盖的对照相比,覆盖度为30%的实验组黑藻的生长反而受到促进,表现在总生物量增加和植株数量增加上,另外,由于漂浮植物的遮光作用,使水下光强降低和沉水植物黑藻的植株延长.在对水质指标的影响上,由于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此消彼长,对总氮和总磷的影响比较一致,均使其降低.对照组的CODMn在初期由于黑藻植株的腐烂而上升,后来与其它实验组一样均降低.由于漂浮植物的大量存在,水体的溶解氧则大大降低.因此,水鳖从溶解氧、光照条件、营养条件、pH等方面都给水体带来影响,最终影响到沉水植物的生长.这些结果为我们在水体生态重建实践中对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3.
黄土露天矿区排土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决定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目前矿区复垦方面的研究大多为研究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差异或是植被盖度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很少有针对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对重构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平朔矿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水平及垂向方向的差异,并依照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分组,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该研究旨在得到土壤性质及植被间的影响机理,对未来复垦工作的土壤重构及植被重建的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垂向上均属于弱变异,随着深度增加,复垦效果减弱。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存在层间显著差异,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大,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减小。(2)研究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水平方向均属于中等变异,随着深度减小,各性质的差异减小。(3)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在0-10 cm及20-60 cm深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各土壤粒级含量上无显著差异。研究区分布最多的土质类型是壤土。乔木植被生长有助于土壤粒级的减小,草本植被对浅层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优于深层土壤。未来在进行植被重建工程时应适当根据实地土壤质地情况选择适宜植被。  相似文献   
304.
井工开采不同阶段对土地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阶段土地复垦和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性,并赋予了不同阶段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05.
国际化、科技化和伦理化是环境保护立法出现的新趋势,它客观上要求传统的环境保护手段行政强制和经济刺激作出相应的改变.行政指导是二战以后出现的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它注重建立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沟通机制,鼓励行政相对人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事务,从而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行政强制和经济刺激手段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不足.  相似文献   
306.
伊犁地区历史径流深度场的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伊犁地区的树轮年表,首先进行年轮场与流量场的典型相关计算,揭示出两场间的较好相关性;进而重建伊犁地区流量场,分析其主要空间分布型;最后在绘制伊犁地区180年来四个径流丰枯阶段径流深度等值线图的基础上,计算各丰枯期的地表水资源量值,并讨论其历史变化,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07.
矿区“生态重建”效益的阶段性及其定量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生态重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准确分析重建投资效果应该以价值形式为基础定量评价生态重建效益。本文阐述了生态重建目标及生态经济系列演变对重建效益配置的作用,分析重建效益的三个阶段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探讨定量分析和评价生态重建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8.
重庆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破坏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域山地的生态系统给予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分析了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已经采取的措施表明,退化和破坏的山地生态系统其恢复和重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09.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10.
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华  林建平  莫江明 《生态环境》2006,15(3):654-658
综述了采石场生态重建的相关问题,包括采石场生态重建的重要性,生态重建研究的历史,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采石场的水土流失治理,采石场植被恢复及植物品种的选择与配置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采石场的生态重建只是到了最近二十多年才受到相当的重视。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采石场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其重建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植被恢复效果不理想,植物品种选择的任意性,复绿方式的单一性等。文章提出了目前采石场生态重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