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近海岸沉积质中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污染生境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以双齿围沙蚕为研究对象,以芘为暴露污染物,开展双齿围沙蚕对芘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分别考察了芘对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芘在双齿围沙蚕体内的生物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SOD、CAT和GSH-PX活性均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SOD活性随芘浓度的增加出现显著性抑制,CAT和GSH-PX活性则随芘浓度的增加出现显著性升高。芘在双齿围沙蚕体内的生物富集特征如下:双齿围沙蚕体内芘的蓄积量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组双齿围沙蚕体内芘的蓄积量随时间的变化均呈类凸形的二次曲线关系,在第10天达到蓄积的最大值,最大蓄积量依次为(6.18±0.62)mg·kg~(-1)、(12.37±1.23)mg·kg~(-1)和(24.76±1.51)mg·kg~(-1)。生物富集系数BCF随芘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分别为0.0692、0.0684和0.067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酶活性对芘的暴露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此外,在短期内,双齿围沙蚕对芘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202.
以原位沉淀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Fe3O4磁性纳米复合颗粒为固定化载体,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为交联剂,成功固载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探讨了固定化条件对辣根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最佳pH为6、温度为30℃、时间为11 h、交联剂浓度为1 mg/L。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后将固定化酶用于降解水中的苯酚和2,4-二氯酚,并考察了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203.
亚硝态氮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法.将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分别置于5种含不同质量浓度亚硝态氮(NO2--N)(0.5 mg/L、1.0 mg/L、2.0 mg/L、4.0mg/L和8.0mg/L)的培养液中,培养10 d,测定不同质量浓度NO2--N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8.0 mg/L的NO2--N可激活铜绿微囊藻的亚硝酸氧化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进而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四尾栅藻因仅具有亚硝酸还原酶,因此只能利用0.5~2.0 mg/L的NO2--N,其利用能力远没有铜绿微囊藻强.培养8 d后,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NH4 -N和NO2 -N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而NO3--N质量浓度的变化不大;四尾栅藻培养液中NH4 -N,NO3--N和NO3--N质量浓度的变化不大.研究表明,低于8.0 mg/L的NO2--N可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高于2.0 mg/L的NO2--N抑制四尾栅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4.
乳酸氧化酶转化乳酶产丙酮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样品中富集、筛选和纯化获得了3株能产生乳酸氧化酶的菌株,其中SM-10#菌株的产酶活力最高,经初步鉴定,该菌株属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对SM-10#菌株还进行了破壁条件的优化、生长曲线的分析和酶液稳定性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酶液的底物转化效率,4h最高转化率达到80%,该研究结果为将这种有价值的酶源推向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5.
粘虫受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后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被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寄生以后生理生化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被寄生粘虫的生长(体重)、发育(龄期)、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和酚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动态的研究,试图探讨中红侧沟茧蜂对寄主粘虫的生理调节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探讨寄生蜂同寄主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关系。图6参20  相似文献   
206.
随着锑(Sb)矿的开采,Sb及其化合物对矿区周围生物暴露风险增大,Sb污染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 为阐明矿区Sb污染土壤对周边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向人工土壤添加焦锑酸钾(KSbO6H6)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探究了Sb对土壤无脊椎模式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存活、Sb富集、总蛋白、抗氧化系统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影响,并利用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biomarker response index, BRI)对Sb胁迫下蚯蚓的毒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①蚯蚓死亡率与土壤Sb浓度和暴露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明显,经计算蚯蚓56 d LC50为4 380.37 mg/kg. ②蚯蚓对Sb仅有少量吸收,最高处理组(12 800 mg/kg)在暴露56 d后Sb富集量仅为213 mg/kg. ③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MDA在暴露28 d内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变化,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总蛋白随时间和处理水平增加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④在暴露期间共计24个含Sb处理组中,20个处理受到中等及以下水平健康影响,仅有4个处理组BRI小于2.5,属于严重健康影响. 研究显示,总蛋白、SOD、CAT、POD、MDA均对Sb比较敏感,Sb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不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土壤Sb污染提供关键毒理学数据.   相似文献   
207.
水体中微塑料污染已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微藻是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成分,对水环境中污染物非常敏感,迄今微塑料对微藻潜在的生态效应仍知之甚少.本文比较微颗粒聚苯乙烯(PS, 1μm)对3种藻类:栅藻(Scenedesmus sp.)、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6803)以及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 FACHB-929)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叶绿素a含量、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SOD和CAT)和代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脂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揭示了集胞藻和栅藻对PS不同的生理响应.实验结果表明,100 mg·L-1 PS暴露对集胞藻和惠氏微囊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对集胞藻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但对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研究提示:PS对不同微藻会产生不同生物学效应,进入水体的PS有可能改变种群结构,影响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8.
研究了硫丹暴露对草鱼肝脏、肌肉抗氧化酶及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丹24 h暴露可诱导草鱼脑AChE活性,当暴露时间延长或质量浓度升高时,AChE活性表现为受抑制,120 h较高质量浓度组抑制率为41.8%和56.2%,抑制率与暴露时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硫丹暴露24 h后,草鱼肝脏及肌肉SOD、GSH-Px活性受到显著影响,表现出先诱导后缓慢降低的趋势,120 h后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GSH-P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抗氧化酶受到影响的同时,鱼体脂质过氧化LPO程度不断上升,组织MDA含量逐渐增大,96 h达到最高值。硫丹可影响草鱼AChE及抗氧化酶活性,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化学污染物对水生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09.
以环丙沙星抗生素(Ciprofloxacin,CIP)高、低积累菜心(油青四九菜心、油绿粗苔菜心)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CIP胁迫下(0~5.0 mg·L~(-1)),二者抗氧化性能(蛋白质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IP条件下,高积累菜心根部CIP富集系数(14.6~24.0)大于低积累菜心(11.3~13.5),但二者转运系数相当(0.006~0.014).同时,高积累菜心根部及地上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酶活性以及POD酶活性总体大于低积累菜心,而其膜脂过氧化损伤(MDA含量0.29~3.61nmol·mg~(-1))低于后者(MDA含量0.87~6.23 nmol·mg~(-1)),因此其对CIP耐受能力较强,利于吸收积累CIP.  相似文献   
210.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试生产阶段煤层气产出水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测定了染毒鲫鱼肝组织和鳃组织中的SOD、CAT以及POD活性。结果表明,模拟试生产阶段煤层气产出水对鲫鱼的半致死浓度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0.243%、0.225%、0.213%和0.203%,安全浓度为0.020 3%。短期暴露24 h后鲫鱼鳃组织的SOD活性在0.164%浓度下被显著抑制,其它组的SOD活性均受到显著诱导,CAT活性均受到显著的抑制作用,POD活性除0.164%浓度组外均受到诱导作用。在肝组织中,不同浓度下的SOD活性均受到诱导作用,CAT活性除0.164%浓度组外均受到诱导作用,POD活性除0.207%浓度组外均受到诱导作用。相对于肝组织,鳃组织可能是试生产阶段煤层气产出水对鲫鱼产生毒害的主要响应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