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3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制备了高效SO2-4吸附剂,用其对某煤矿矿井水进行了试验,对影响吸附剂吸附效率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1.0 g/L时,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3.5%.溶液在酸性范围内吸附剂对SO2-4去除率明显大于碱性范围.随着SO2-4浓度的增加,吸附剂的去除率逐渐降低.试验水温选择为25℃,最佳吸附时间为40 min,最佳pH为7.0.  相似文献   
82.
该研究开展了工业级六溴环十二烷(HBCD)在6种溶剂体系(乙腈、甲醇、水或其混合溶液)中的光降解,以紫外灯为光源(光强0.8 m W/cm2),照射1 h后,溶液中的HBCD都发生了显著的降解,其中T31(甲醇∶乙腈=3∶7)溶液中,HBCD降解最快。T51(甲醇∶水=7∶3)降解了66%,其他5个体系中降解率达到80%以上。线性拟合后,6种溶剂体系样品浓度和反应时间的相关性R2均>0.9,表明HBCD的光降解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随着溶剂体系中乙腈含量的减少,HBCD光降解的半衰期从15 min延长到38 min。而在同样的溶液体系中,以太阳光作为光源,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光降解,HBCD降解均不明显。实验所使用的光源和太阳光能量分布差别较大,造成实验模拟和实际情况的差异。HBCD在自然界的光降解可能不占其降解转化过程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3.
从自然演化、人类活动、科学发展角度分析污废水的产生机制及其对天然水体溶液性质的影响,发现人类迁徙的城镇化以及工农业生产的效率约束导致污废水与天然径流之间的矛盾,使生态水体呈现出由地表纯净水向水质污染方向的功能转化,扰动了元素/化合物在地球表面或水体界面的离心与向心迁移的平衡,明确了水体界面或水圈作为物质地球循环中转站/转运站的原理机制。隐藏在各种水处理工艺原理中的物理、化学、物化、生化等丰富功能能够解决中转站中所积累的矛盾,所以,集合溶液性质与污废水处理工艺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技术应用将构成更加完备和潜在的水工业,所提出的水溶液性质概念同样适用于给水与纯净水的生产与管理。针对有毒/难降解的工业有机废水,如煤化工行业焦化废水,在前端工艺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需要把产品资源回收、性质互补利用、水量循环机制作为共性目标,把低能耗与物耗、关键污染物去除以及明确环境风险归趋作为污染控制工艺选择的依据,同时要求全过程产生低的二次污染如碳排放等。基于水溶液性质的改变及其过程演变的探究将拓宽水污染控制的工艺理论与技术边界。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水工业全过程追求技术、经济与社会目标的一致,争取得到绿色、低碳、循环等生态目标的响应,即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4.
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在水中可长久稳定存在,其表面吸附的重金属对水环境产生了潜在危害.本文研究了纳米塑料聚苯乙烯微球在吸附时间、溶液pH、氯化钠溶液、锰离子、温度等不同实验条件下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粒径为400 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可快速吸附铅离子,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0 min,吸附率达到53.30%.聚苯乙烯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吸附等温线遵循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主要为非线性吸附.随着溶液pH的增加,铅离子平衡吸附量增加,静电作用是影响铅离子在聚苯乙烯微球上吸附的关键因素.增加溶液盐浓度,微塑料发生聚集,比表面积减小,吸附位点减少,铅离子的吸附量显著降低,在3.5%氯化钠溶液中,纳米塑料对铅离子的吸附率仅为7.5%.与重金属锰离子共存,可促进聚苯乙烯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升高温度,纳米塑料对铅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85.
模拟酸雨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恒温恒湿连续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酸雨对土壤pH值、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同时运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酸雨通过改变土壤pH值而影响酶活性,pH6.66的近中性土壤酶活性呈现激活-抑制的变化过程;而pH4.61的酸性土壤酶活性持续下降.溶液构象研究表明,pH值是通过改变酶的肽链构象、氨基酸残基微环境而影响其活性的.  相似文献   
86.
粉防己碱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只能从中药粉防己中提取.近年来粉防己的资源量锐减.防己诺林碱的含量仅次于粉防己碱,至今还没有成为一种药物,是粉防己碱生产时的副产品.为了有效利用这种副产品,本文研究了将防己诺林碱转化为防己碱的方法.在不同的溶剂系统和碱性条件下,以防己诺林碱为原料,采用两种甲基化试剂制备了粉防己碱.结果表明,溶剂、碱性和甲基化试剂等对收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优的方法是,硫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二氯甲烷/KOH溶液为溶剂,收率最高,副反应最少,为61.4%.此转化反应能够有效利用粉防己药材.  相似文献   
87.
香樟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感作用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作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它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该研究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根际土壤水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红苋菜(Amaranthus mangosfanus L.)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浸提液浓度不同,其化感效应不同,受体植物不同,化感效应差别也较大,具体表现为,浓度较低时,化感作用较小,对萝卜根生长起促进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大致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萝卜受化感作用抑制作用较其他两种蔬菜小.通过研究可得出结论:香樟对蔬菜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香樟林地发展林-菜复合种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蔬菜种类和科学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8.
生物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对多氯联苯的协同增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满英  刘有势  施周 《生态环境》2008,17(2):466-470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比较研究了单一的生物/非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SAA)与生物-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商业用多氯联苯(PCBs)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对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要高于三种非离子SAA,三种非离子SAA对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顺序为POE(6)>POE(10)>Brij35,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呈负相关;鼠李糖脂与非离子SAA对Aroclor1242的增溶存在协同效应,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中Aroclor1242的摩尔增溶比(MSR)、胶束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Kmc)均大于对应的单一表面活性剂,其协同增溶作用顺序为RL-Brij35>RL-POE(10)>RL-POE(6),协同增溶作用的大小与其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
水和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B13197—1991《水质甲醛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简称《水法》)是测定水中甲醛浓度的国标方法,与GB/T15516—1995《空气质量甲醛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简称《气法》)测定气中甲醛浓度的方法原理一致,但分析细节中存在着差异。《水法》规定,取水样25mL,加0.5%乙酰丙酮溶液2.5mL,于45℃~60℃水浴中显色30min,冷却后比色。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