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212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分析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的生态功效、内在关系,指出生态修复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具有覆盖面大、事半功倍、费省效宏的显著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水土保持的内涵。只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防、治并重,才能根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顺应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的自然规律,古人将自然奉为至高无上,可见当时的人类就已经知道了自然之伟大及其重要性。总结了我国古人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周易》中提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本来就是统一的整体。然而,近代以来,人类战天斗地,向大自然进军,向荒山要粮,几乎开发了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也把天然牧场逐步改变成为现代化的人工牧场。随着工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效应,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现象日趋严重。这是由于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界对人类实施报复的结果。严峻的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难道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美好的环境就必定消逝?难道人与自然就是一个递减函数,你增就必定我减?  相似文献   
133.
1956-2010年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状况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状况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基于1956—2010年三江源区水文、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遥感数据,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并采用双累积曲线、RUSLE(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了水土流失状况变化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① 三江源区输沙量表现为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输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6—8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翌年1月.② 各流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并且均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大.2005—2010年黄河源区输沙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32.25%,而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分别相应增加24.76%和41.86%.黄河源区土壤水蚀量增加明显,长江源区不同河段各有增减,澜沧江源区土壤水蚀强度降低.③ 引起水土流失状况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两个方面.即① 降雨量的增加导致降雨侵蚀力和径流量增加,使得土壤水蚀量和河流输沙量有所增加;② 生态工程实施后,土壤中w(有机质)虽有所增加,但仍明显低于1980年的水平.尽管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但对水土保持功能起重要作用的根系层恢复却较为缓慢,因此,土壤保持功能基本上未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4.
李韧 《绿叶》2013,(10):103-111
五、励精图”治”决定生存命运的水土流失问题,要靠各级领导的有效组织、带领,全体民众的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和奋发有为才能解决。令人欣慰的是,20多年来,项南和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治理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支持,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胡平、陈光毅、王兆国、贾庆林、陈明义、贺国强、宋德福、卢展工、黄小晶、孙春兰、苏树林等都亲临长汀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过具体指导,并在项目、资金、政策、机构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龙岩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135.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近日表示,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用水正面临水资源短缺、工业和城市用水需求增加、用水管理粗放和水土流失严重这四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6.
在我国水力侵蚀亚区内选取几条施工中铁路进行现场水力侵蚀实验调查,对铁路施工期水力侵蚀情况调查和研究,并在我国5个水力侵蚀亚区内的铁路施工期水力侵蚀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和侵蚀沟调查,研究结果得出5个侵蚀亚区内各铁路工程类型施工期水土流失等级、加速侵蚀因子和侵蚀模数。结论表明,交通工程边坡水力侵蚀程度受施工工程特点影响非常明显,新型构造物的形成将引发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137.
水是生命之源,她孕育了地 球上的生灵,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繁衍生息的源泉。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也渐渐改变了温顺的性格,向人类发起了反扑。近几年来广西的洪涝灾害频频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一直困扰着一些地区的人们。我们的生命之源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的同时,人们也在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森林,因为,我们的森林与我们的水密不可分。 汉河江,流经贵港市覃塘镇所辖的周村等五个行政村,是下游1万多农民赖以生存的唯一饮用水水源,但是自1993年开始,汉河江曾经常年清澈见底的河水消…  相似文献   
138.
湖北省的洪涝灾害受全球尺度和流域尺度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尺度因素是指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流域尺度因素是指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现阶段所采用的治水对策,即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能彻底根治水患。通过系统分析湖北省水患原因和治水对策,提出以洪涝灾害承灾区的受因人口和受因财产的总数定量地表示洪涝灾害灾情的指标,该指标与灾情的对应关系明确且简明易得,为治水对策提供了更合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提高洪涝灾害承灾区的城市化水平、鼓励抗洪新技术和新机制的开发利用以及加强溃堤后的应对策略研究”等治水对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9.
140.
生态系统是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系统,具有生产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三大特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信息和生物群落特征具有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并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一旦有外力介入平衡的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就会被破坏,系统支荡调节达到新的平衡及崩溃,1998年洪灾实际是自然界失去平衡,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的一种形式,虽然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水土流失而引发的一系列破坏生态环境的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