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0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413篇
安全科学   1400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844篇
综合类   4360篇
基础理论   406篇
污染及防治   225篇
评价与监测   680篇
社会与环境   188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广泛而严重。科学评价沟蚀土壤质量是侵蚀环境下土壤保育和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沟间土壤为对照,分析了坡耕地沟蚀对土壤质量单因子的影响并建立了沟蚀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加权和法对黄土高原坡耕地不同沟蚀深度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沟蚀对坡耕地不同土壤质量因子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沟蚀导致土壤硬化,pH值增加,而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含量(除全磷)随着沟蚀深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近似呈"W"型变化规律。②沟蚀深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用幂函数y=0.866 8 x-0.142(R2=0.877)较好地拟合。微度侵蚀(〈5 cm)、中度侵蚀(5~30 cm)和重度侵蚀(30~50 cm)的土壤质量指数较沟间土壤分别降低了10.6%、27.9%和36.5%。沟蚀深度5 cm和30 cm是土壤质量显著下降的两个关键点。③反映沟蚀土壤质量的指标可以归为肥力因子、质地因子和结构因子三类。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比表面积和容重4项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状况,可作为坡耕地沟蚀土壤质量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952.
灰霾与PM2.5     
邵敏 《世界环境》2012,(1):12-13
经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成果让老百姓亲身体验了"蓝天白云"的益处.进入秋冬转换季节,全国连续发生的雾霾事件,又使原本陌生的PM2.5成为了几乎家喻户晓的热点.以PM2.5为标志,中国大气污染的防治将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而有效地改善大气能见度,需要认识污染排放与大气PM2.5浓度以及PM2.5与大气能见度之间的关系.从科学上,这两个关系都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藏意味着大气灰霾的治理将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953.
1980—2010年温榆河的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温榆河流域的主要超标污染物 COD 和氨氮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数据和现场调查,系统研究了1980—2010年间温榆河的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经历了清洁-污染-重度污染-污染遏制的过程,但水质现状均不达标;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好坏依次是上段>下段,温榆河>坝河>清河,并且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榆河下段COD和NH+4-N浓度主要受清河影响;温榆河流域COD污染逐步遏制(超标倍数<1)、NH+4-N污染凸显(超标倍数8~20),耗氧物质处于从COD为主向NH+4-N为主转换的阶段;支流清河和坝河不仅是温榆河干流入河污染负荷的首要输入途径,而且支流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排水是温榆河干流的首要补给来源(70.1%),其运行状况与升级改造对改善温榆河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54.
气候变化对中澳两国均是面临的严峻挑战,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两国的迫切任务之一。本研究主要比较了中澳两国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机制安排、政策与行动,并选择敏感脆弱的水资源领域为研究分析对象。基于对比研究,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二是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综合管理决策能力建设,努力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创新管理机制;三是尽快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专项基金;四是推动地方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五是学习澳大利亚将气候变化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与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开展相关研究和试点。  相似文献   
955.
设置各种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应以监测网络的监测目的为根本出发点,并同时考虑点位功能和空间代表尺度、点位环境条件以及实际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一个完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应涵盖各类功能的监测点位,从而达到监测网络建设的多目标要求,然而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以空气质量评价点为主,其目的是掌握城市整体空气质量状况和长期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但这类监测点位的功能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公众了解详尽的空气质量状况信息的需求。未来,随着监测投入的增加,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地方监测网络建设,使之涵盖不同功能的监测点位,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和健康指引。  相似文献   
956.
因应经济增速的变化,2012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定位为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进”指的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考核GDP质量,采用什么途径提高增长质量,如何引导产业绿色转型,重压期的节能减排需要怎样的市场机制,带着以上问题,本刊记者在2012年两会现场采访了“两会”代表委员。  相似文献   
957.
2012年2月29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颁布了,新标准不但增加了PM2.5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58.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是:“产业设置、布局符合功能区定位;污染物排放量、生态扰动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这是发展与保护如何协调在可操作层面的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959.
周生贤部长在2012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改善水环境质量.要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完善考核机制.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环保厅获悉,2012年,黑龙江省将在全面实施松花江新一轮治污规划基础上,向松花江支流倾斜,通过实施"一河一策"治污新模式,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消灭劣Ⅴ类水体.  相似文献   
960.
水环境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文章对近年来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藕合等离子体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溶出伏安法、生物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化学传感器法等。列举了不同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适用范围等,并对各自优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