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2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潮土中阿特拉津解吸滞后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批量动态实验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与解吸时间对潮土中阿特拉津解吸滞后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阿特拉津的浓度随其解吸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二者间可用经验指数公式表达.阿特拉津连续解吸5d后,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从50μg·L-1增加到2 000μg·L-1时,对应解吸率分别为23.1%、30.4%、33.0%、36.4%和38.5%.土壤吸附阿特拉津与对应土壤溶液中阿特拉津浓度关系可用传统和依时解吸等温线2种方式描述.无论传统还是依时解吸等温线都与吸附进行到168h的吸附等温线之间存在着解吸的滞后现象.传统和依时Freundlich解吸等温线参数能对吸附解吸等温线的滞后作用进行量化,滞后系数ω只适合传统解吸等温线的滞后量化,而滞后系数Hλ对2类解吸等温线都适用.  相似文献   
52.
乌梁素海周围盐化潮土钠质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乌梁素海周围盐角草(CSE)、碱蓬(CSG)、盐爪爪(CKF)和苦豆子(CSA)群落的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20~40,>40~60和>60~80 cm共16个混合土样. 测定土壤pH,含水量,含盐量,钠吸附比(SAR)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率(ESP)等指标,分析了土壤的碱化特征. 结果表明:CSE土壤剖面含盐量,SAR和ESP的平均值最高,其次为CSG,CKF和CSA土壤. CSE土壤金属离子总量最大,其次为CSG,CKF和CSA;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2-4为主,而CO32-和HCO3-含量极低. 土壤盐分主要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碳酸盐以碳酸钙形式存在. ESP与含盐量(R20.834,P0.000 8)和SAR(R20.862,P0.000 2)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ESP随着含盐量和SAR的增大而增大,SAR可以替代ESP的测量. 土壤剖面盐分的分布状况是在降水、蒸发、灌溉和地下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3.
外源铬(Ⅲ)在潮土和红壤中的形态转变特征及模型拟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向群  郑顺安  李晓辰  刘书田 《环境化学》2012,31(12):2008-2009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毒害作用不仅与其总量有关,而且与其形态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无论是土壤固-液界面还是根际环境的化学行为,都涉及到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变化.当重金属进入土壤时,各种形态就会在土壤固相之间重新分配.目前对于铜、锌、铅、镉等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的形态分布及转变已有报道[1],但关于铬的报道仍然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54.
基于WNMM模型的潮土地区农田水氮优化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农田水氮管理模型(water and nitrogen management model,WNMM)模拟潮土水氮运移过程,以建立针对该地区气候环境和土壤性质的田间水氮优化管理方案.利用田间试验对WNMM模拟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潮土地区的土壤水氮运移过程,农田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在α=0.01水平上相关显著,误差范围也令人满意.根据土壤实时水氮含量数据,建立了按作物生长亏缺动态调整灌溉、施氮的优化农田水氮管理方案.在多年平均气象条件下,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优化管理模式不仅能为作物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水肥条件,而且每年可节约灌溉水163.5 mm、氮肥130 kg·hm-2,减少土壤水渗漏264.6 mm、氮素淋失71.1 kg·hm-2.  相似文献   
55.
粉煤灰改良沙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室内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亮  唐泽军  刘芳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9):1951-1957
通过大量的土柱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改良沙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效果.同时,试验还通过在沙土表层不同深度(10、20、30cm)施加不同施用率(10%、20%、30%、40%)的粉煤灰,对比研究了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沙质土壤中施加粉煤灰可以有效地减小土壤入渗能力,减小湿润锋的下移速率,增强沙土持水性.在0~30cm施用深度,4种处理条件下湿润锋下移30cm所需的时间分别是对照试验的7~19倍,而且4种处理末端推进速率较对照试验均减小了90%以上.粉煤灰土壤改良层中含水率较沙土有明显提高,有效水分滞留时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6.
科尔沁沙质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6个典型生境类型的沙质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分析了植物群落格局、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湿草甸向干草甸、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退化过程中,群落生产力逐渐下降;群落物种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小,表现出由湿生化和土壤贫瘠化生境向中生、中旱生生境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极细沙和粉粒含量逐渐递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电导率逐渐递减.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有效钾、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和盐分含量的变化共同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其解释总方差为40%,其中土壤养分梯度是沙质草地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土壤限制因子. 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与土壤养分梯度和水盐及酸碱因子二元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沙质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受土壤养分、水盐及酸碱度因子的共同影响.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对生物量的贡献率为86.73%,明显大于水盐及酸碱度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沙质草地植被防风抗蚀生态效应的野外观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定位实测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春季风沙活动期,退化沙质草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盖度存在很大差异,从流动沙地的0.3%增至固定沙地的16%.植被盖度的有序增加导致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从流动沙地的0.013cm增至固定沙地的0.111cm,摩阻速度从0.272 m·s-1增至0.823 m·s-1,近地表20cm高度平均风速由7.0 m·s-1降至3.8 m·s-1,侵蚀风持续时数由2h降至1h.相应地,0~20cm气流层内的总输沙量由流动沙地的88.8 g·(h·cm2)-1降至固定沙地的1.6 g·(h·cm2)-1.回归分析表明,在退化沙质草地的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VC与土壤风蚀率Q间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Q=3.93+93.66e-0.60VC(R2=0.893,p<0.0001,n=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