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理论创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及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为主要标志的水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探寻和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并能反映先进生态水文化的现代水资源管理模式,是解决我国流域目前面临的水问题、应对未来不断加剧的水危机、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抉择.在对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动态及研究进展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从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以政府为主导、以供水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向以流域为单元、以市场为主导、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未来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理论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并从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制度、文化体系、管理模式、法律及政策体系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陇东黄土干旱塬区轮作及复种模式田间试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轮作种植下几种作物的农田耗水量、土壤贮水利用程度及土壤水分亏缺分异规律及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在完全雨养农业生产条件下,降水年型、作物播期和生育期及作物耗水特性不同是引起作物田间耗水量、土壤贮水利用程度及土壤水分亏缺分异的主要原因;秋播冬小麦田间耗水对播前土壤贮水表现了较大的依赖性,而播前土壤贮水对春播玉米、马铃薯和谷子生长耗水的补偿效应相对较小;秋播与春播作物在农田土壤贮水利用程度及土壤水分亏缺状况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这表现在无论干旱年还是丰雨年.秋播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春播玉米、马铃薯和谷子,而其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则比春播玉米、马铃薯和谷子严重得多,尽管春播各作物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兰州市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交通主干道两侧及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公园及大学校园里的槐树(Sophora japonica L.)叶片和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积累以及植物叶片中重金属、氮、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的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而pH值显著低于公园土壤;②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中Zn、Cd、Hg、Pb、Cu、Cr和As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异常积累;③生长在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槐树叶片中Zn、Cd、As、Hg、Pb、Ni、Co、Cr、N等9种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在公园的槐树叶片,同样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槐树叶片中的异常积累,但是不同元素在土壤和植物叶片中的积累程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琦  李锋瑞  张智慧 《环境科学》2008,29(7):2037-2045
研究了黑河中游绿洲边缘区新垦沙地农田不同灌溉量(分别为估算春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0.6、0.8、1.0倍)和不同施氮量(0、140、221和300kg·hm-2)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分布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硝态氮淋溶的决定因素,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在0~140kg·hm-2之间时,硝态氮的淋溶较为缓慢,而在221~300kg·hm-2范围时硝态氮的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当施氮量高于221kg·hm-2时易引起硝态氮的淋溶.收获期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开花期,且硝态氮存在显著差异的土层深度变浅.在综合4个施氮处理的情况下,不同灌溉处理同一土层土壤硝态氮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这一结果表明灌溉量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硝态氮淋溶过程的影响要小于施氮量.不同灌溉处理同一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差异因施氮水平的不同而异,多数情况下,低灌溉处理(I0.6)与中等灌溉处理(I0.8)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高灌溉处理(I1.0),同时具有显著硝态氮含量差异的土层深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说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硝态氮向下淋溶量也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5.
沙质草地植被防风抗蚀生态效应的野外观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定位实测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春季风沙活动期,退化沙质草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盖度存在很大差异,从流动沙地的0.3%增至固定沙地的16%.植被盖度的有序增加导致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从流动沙地的0.013cm增至固定沙地的0.111cm,摩阻速度从0.272 m·s-1增至0.823 m·s-1,近地表20cm高度平均风速由7.0 m·s-1降至3.8 m·s-1,侵蚀风持续时数由2h降至1h.相应地,0~20cm气流层内的总输沙量由流动沙地的88.8 g·(h·cm2)-1降至固定沙地的1.6 g·(h·cm2)-1.回归分析表明,在退化沙质草地的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VC与土壤风蚀率Q间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Q=3.93+93.66e-0.60VC(R2=0.893,p<0.0001,n=4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