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632篇
基础理论   132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1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高原上的雷暴云较其它地区容易产生冰雹,冰雹日数与雷暴日数比值最大为0.36.西北夏季大部分地方的闪电密度小于1个.km-2.a-1,夏季3个月的闪电密度有3个最强中心,新疆西部是最强的闪电密度中心,超过9个.km-2.a-1,7月中心最强,6月次之,8月较弱.  相似文献   
42.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铁永波  唐川  周春花 《灾害学》2005,20(4):43-46
泥石流沟谷是一个复杂的地貌系统,有其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文章从系统科学和地貌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了能综合表述地貌演化特征的因子-地貌系统信息熵对泥石流沟谷进行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深沟、石羊沟和尼姑拉沟为试点,对各泥石流沟的信息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深沟和石羊沟的地貌信息熵值分别为0.124和0.174,泥石流沟谷正由发育的中年末期向老年期演化;尼古拉沟的信息熵值为0.246,正处于沟谷发育的旺盛时期,计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3.
利用宽频带数字测震仪监测的金沙江下游水库区常时地脉动和水库泄洪激发的振动记录,分析研究给出:常时地脉动信号出现在高频段1.9~12.0 Hz;相对应的卓越周期0.08~0.52 s。水库泄洪激发地动的信号包含多种振动和噪声成份,与常时地脉动信号相比,其出现在低频段,呈现出更长的周期。2012年10月向家坝水库泄洪激发的地动幅度值,随观测站离坝址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坝址峰值加速度均值为1.9 mm/s2;峰值速度均值为0.08 mm/s;最大位移均值为95μm;仪器烈度值为4度,这与现场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4.
高压输电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会产生一个地电位升,对通信局(站)会危险影响,为了计算这个危险影响的大小,首先能够准确的计算出高压输电系统的地电流系数。本文论述了高压输电系统对通信局(站)危险影响中地电流系数的确定,介绍了地电流系数的定义,并分析了不同危险情况下地电流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45.
历次震害表明,地震动的频谱特征与高层建筑的破坏程度密切相关。但在此前的高层建筑易损性曲线的相关研究中,并没有考虑地震动频谱特征对于易损性曲线的影响。为建立考虑频谱特征的易损性曲线,在分析已有震害案例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两栋实际高层结构在695种工况下的时程反应,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联合分析定量分析了地震动特征周期对高层建筑破坏的影响,并初步建立了层数约为20层的高层结构考虑地震动特征周期的结构易损性曲线,为其他高层结构易损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提出,开启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宏大的政策实验,也为开展国际视野的比较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难得机遇。执行SDGs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需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而政策试点是协调这一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已有文献对经济政策试点做了较充分的研究,然而对旨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现有研究尚缺乏成型理论。在复杂央地关系格局下,对于需持续投入成本且成果难以界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其具有怎样的不同于经济政策试点的机制?此外,众多西方学者将美国作为政策试点研究的制度基础并视其为“民主实验室”。然而,政策试点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不同体制国家中同样存在,并以多样的机制发挥作用。那么,不同国家体制内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又有哪些异同?政策试点影响下中国既有的央地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构?对此,本文基于最典型案例原则,选取中国与美国响应SDGs分别开展的政策试点进行比较研究。笔者识别了不同体制下试点机制的异同,指出中国基于“竞争申请制”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强化了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形成了地方官员的可持续发展激励,保障了政策试点的实施。  相似文献   
47.
粒径小于150μm道路灰尘是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风险的主要来源.本文于2016年11月采集宜兴市主城区10条典型交通道路灰尘样品,分析并评价150μm灰尘颗粒中Zn、Cu、Pb、Ni和Cr等5种重金属污染及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宜兴市道路灰尘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平均含量(mg·kg~(-1))大小依次为:Zn(408.2±108.0)Pb(263.3±582.4)Cr(161.7±77.1)Cu(128.0±43.4)Ni(90.2±32.4).地累积指数(I_(geo))表明,道路灰尘中重金属Zn和Cu为中-中/重度污染水平,Pb表现为中度污染水平,Ni和Cr则表现为无污染/中-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研究区域(宜兴市)大部分道路的灰尘中重金属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潜在中度风险,重金属Cu、Cr和Pb为潜在生态风险主要来源(85%).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道路灰尘中非致癌重金属对儿童可能构成潜在非致癌风险,对成人不造成非致癌伤害, Ni和Cr对暴露人群不会造成严重致癌危害.研究同时发现,宜兴市道路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严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8.
针对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城市周边裸地显著增长但对其改造利用率低的问题,以山地丘陵型城市四川省绵阳市为例,采用1999~2017年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提取研究区包括裸地在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信息,重点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裸地的时空分布及土地转移特征,并以2017年裸地为例探讨了裸地改造利用的分类分区方法。主要结论有: (1)1999~2017年,裸地在研究区最高约占6.34%(2011年),最低3.91%(1999年),年均增长率1.64%,低于同期城市不渗水面的年均增长率9.74%。空间上,裸地主要分布在460~500 m的高程范围和坡度8°以下,沿城乡过渡带、城市开发区以及新修道路两边是裸地主要分布区。(2)1999~2017年,约61.35%的裸地由耕地转化而来,23.58%来源于林地,同期又有51.88%裸地转换为耕地,24.79%转换为城市不渗水面。(3)综合裸地所处区位、地形、景观格局等因素后将2017年裸地划为社区利用型、城市绿化型、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型、都市农业型以及生态修复型5大类改造利用型,以期为研究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裸地改造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综合治理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程度,2015年12月对洞庭湖沅江市南嘴等31个点位采集0~20 cm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中Cu、Pb、Zn、Cr、Cd、As、Hg的含量,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重金属污染有所改善,但仍比较严重,以Cd最为严重,其次是Pb和As,且三大湖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地积累指数法显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As>Zn>Cu=Cr>H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大小顺序为Cd>Hg>As>Pb>Cu>Zn=Cr。对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来源分析发现,湘江、沅江、资江入口为重金属Cd污染最严重的3个点位,Cd主要来源于湘江、资江、沅江;Pb含量最高的点位为东洞庭湖龙口村,达到138.7 mg/kg,为工业企业集中区;Hg含量最高的点位依次为沅水入口、目平湖中与南,Hg的污染分别主要来源于沅水和周边27家污染企业;As含量最高的点位依次为澧水入口、湘江入口、资水入口和大通湖渔场内湖,说明澧水、湘江、资水给洞庭湖带来了As的污染,而大通湖渔场内湖的As来源于附近工农业污染。因此,治理湘江、沅江、资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是控制洞庭湖Cd、Pb、As和Hg污染的重点途径。研究结果为洞庭湖水资源保护与有效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合理规划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我国主要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搜集整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数据,分析了我国31个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及其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31个湖泊的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6.39,0.497,6.29,36.89,0.076,35.37,99.52 mg/kg,大部分元素含量平均值的最大值分布区域较为分散。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Zn>As>Ni>Zn>Cr,Cd和Hg在多个湖泊沉积物中达中度到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d>Hg>As>Cu>Pb>Ni>Cr>Zn。8种重金属的总地累积指数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P0.05),表明我国主要湖泊具有各自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