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荆马河区域是徐州市北郊一个化工、冶金、制革等行业厂家密集的区域,是徐州市的主要污灌区之一和污染严重的典型区域。为了搞清区内徐州市郊区朱庄乡、下淀乡二万八千余亩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我们在近50KM~2区域范围内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调查研究,外围涉及铜山县部分地区,面积达250KM~2。通过优化布点,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并取得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的大量基础工作,采用多项式趋势面程序分析法,应用 IBM 微机作出了 Cu、Pb、Zn、Cd、Cr、As、IIg、Ni、Co、Mn 等十种重金属元素在区内土壤中含量的趋势面图和等值  相似文献   
52.
沸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中国沸石的种类及其分布概况,以产自甘肃省白银市的斜发沸石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组成及分子晶格形式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经实验室检测出其化学组成及物化指标,且对沸石作为吸附荆、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处理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天然沸石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天然沸石改性的效果比较理想,改性溶液的最佳浓度为0.9mol/L,研究沸石在沸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沸石处理各类废水的机理,并对沸石处理废水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degradation dynamics and related microbial ec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butachlor addition in a riparian soil planted with different plants such as Phragmites australis, Zizania aquatica, and Acorus calam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degradation dynamics of butachlo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among the three riparian plants. A. calamus display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utachlo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as compared with Z aquatica and P. australis. Half-life time of butachlor degradation in the rhizospheric soils of P. australis, Z aquatica, and A. calamus were 7.5, 9.8 and 5.4 days, respectively. Residual butachlor concentration in A. calamus rhizosphere soil was 35.2% and 21.7% lower than that in Z aquatica and P. australis rhizosphere soil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A. calamus showed a greater improvement effect on biodegradation of butachlor in rhizosphere soils than the other two riparian plant. In general, microbial biomass and biochemical activities in rhizosphere soils were depressed by butachlor addition, despite the riparian plant types. However, rhizospheric soil microbial ec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butachlor addition significantly (P < 0.05) differed between riparian plant species. Compared to Z aquatica and P. australis, A. calamus showed significantly larger microbial number, higher enzyme activities and soil respiration rate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alamus have a better alleviative effect on inhibition of microbial growth due to butachlor addi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 suitable riparian plant for detoxifying and remediating butachlor contamination from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相似文献   
54.
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干砌石、浆砌石、蜂巢格宾和生态砖等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4种材料中,以生态砖为河岸的河流中总有机碳(T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蜂巢格宾和浆砌石的6.14和3.15倍(p<0.05);生态砖、干砌石和蜂巢格宾河段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浆砌石的10.68、6.60和6.08倍(p<0...  相似文献   
55.
李时银 《环境科学》2008,29(10):2846-2849
以海藻酸钠模拟水体中的EPS,研究了软水体系中海藻酸钠对铜管,硅酸盐体系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低浓度海藻酸钠存在时,体系中的溶解性铜浓度显著增加,且老化1 a的铜管溶解性铜释放浓度明显高于老化3 a和10 a的铜管,释放溶解性铜浓度大小顺序为c1a>c3a>c10a;但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老化1 a的铜管的溶解性铜释放浓度增加,而3 a和10 a铜管的溶解性铜释放浓度减小,表明水体中EPS的存在降低硅酸盐对铜管的缓蚀效果.在pH值7.5和海藻酸钠为16mg/L条件下,不同停留时间溶解性铜释放呈现逐渐增加-降低-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海藻酸钠、硅酸盐、铜离子和管壁进行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低pH值条件下,海藻酸钠对铜管溶解性铜释放影响更加显著,随着pH值增加和铜管老化时间延长,其溶解性铜释放浓度降低,表明海藻酸钠对溶解性铜释放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湿疹喷雾剂提取方法进行优选,以保证制剂质量达到标准.方法选择渗漉法、回流法、浸渍法、超声法研究方中徐长卿、黄芩、紫草等六味药材的最优提取方法,并运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选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丹皮酚、黄芩苷的含量,以此作为评价工艺的指标.结果回流法提取徐长卿、黄芩等五味药材最优工艺条件为:不浸泡,加醇量6倍、4倍,回流时间60、40 min,黄芩苷、丹皮酚浸出量分别可达401.86、97.93 mg,而渗漉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粉碎度20目,渗漉速度3 mL/min,浸渍时间24 h,加醇量为10倍,黄芩苷、丹皮酚浸出量分别可达332.04、92.27 mg.紫草单独用超声法提取,40 min时吸光值最大,为0.676;而用浸渍法则需36 h吸光值才达到最大,为0.492.结论徐长卿、黄芩等五味药材采用回流法较渗漉法提取效率高,紫草采用超声法较浸渍法提取效率高.表9,参5  相似文献   
57.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演替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路  王海珍  彭杰  陈家利  庞明 《生态环境》2010,19(12):2808-2814
选择塔里木荒漠河岸林内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演替方向和土壤剖面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演替后、中期表层土壤(0~20 cm)粘粒质量分数比初期分别减少了1.28%、64.29%、土壤砂粒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3.08%、17.23%,土壤明显变粗沙化。群落演替能明显增大土壤容重与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孔隙比、土壤水分质量分数、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演替后、中期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比初期分别增大了33.78%、36.087%,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85.57%、97.77%,演替后期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比初期降低了40.28%、9.27%,导致土壤固相率减小,气相率增大,土壤持水供水能力与抗风蚀性能减弱。土壤有机质、全氮与碱解氮、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盐分质量分数随群落演替呈降低趋势。演替后期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与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比初期降低了38.68%、60.71%、23.58%、66.93%,其土壤理化性质退化最显著。地下水位下降是引起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逆向演替的驱动力。当前随人类干扰强度增强(水土资源开发),塔里木荒漠河岸林土壤结构与土壤生态功能随之受到破坏与衰退,而保持合理的生态水位则是维持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8.
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论文以塔里木河干流的荒漠河岸林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卫星遥感、GIS等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应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对现有林地水平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河干流荒漠河岸林面积为58.42×104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07%,自上而下5个河段的林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4%、3.75%、3.95%、1.99%和1.44%,并且北岸河岸林面积较南岸明显多,南岸受沙漠化威胁,河岸林退化严重,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匀是荒漠河岸林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②荒漠河岸林多沿河道地形分布,随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河流对荒漠河岸林显然具有重要影响,径流主要起到补给地下水的作用,近河床区林地分布较集中,波动幅度小,在远离河床区林地易于退化,河流北岸影响范围为38.33~45.51 km,南岸为15.21~39.33 km;③塔里木河干流总体林地率不高,林地分布不均匀,荒漠河岸林形成以河道为中心的带状分布,分布范围达10~80 km,重要保护范围在0.8~12.3 km,恢复范围在2.2~24.5 km,重建范围在4.7~30.1 km。根据荒漠河岸林的分布特征和保护目标,对塔里木河干流用水作统一规划和协调是符合实际的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9.
以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克孜河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为例,采用水均衡模型计算方法,从工程建成后区域荒漠河岸林草耗水量变化、荒漠河岸林草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工程建成后洪水过程变化等方面分析工程建设对工程影响区荒漠河岸林草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成后,与现状相比荒漠河岸林草植被的耗水量有所增加,区域平均地下水埋深仍能维持现状,在河岸林草生长和繁殖的6-9月,区域地下水位较现状略有上升,可满足大部分荒漠河岸林草植被的正常生长需求,水库对5年一遇标准以下洪水不调蓄,不会对荒漠河岸林草的繁衍存活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0.
摇瓶法结合HPLC测定新杀菌剂唑菌酯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新型杀菌剂唑菌酯(试验代号:SYP-3343)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基本的理化参数,在建立水中微量唑菌酯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摇瓶法测定了唑菌酯在纯水和缓冲液中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水中的唑菌酯经二氯甲烷萃取后进行HPLC测定,HPLC测定条件为:紫外检测波长252nm,甲醇/双重蒸馏水以体积比为94/6混合作为流动相,当流速为1.0mL·min-1时.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上有效成分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和检测.唑菌酯的保留时间约为4.2 min.唑菌酯质量浓度在1.56~25 μg·mL-1内相关性很好,决定系数R2为0.9999.回归方程为y=53.4960x-10.7480(x为唑菌酯浓度,y为色谱峰峰面积).唑菌酯在0.01 μg·mL-1、0.05μg·mL-1和0.2μg·mL-1质量浓度下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4.9%、106.5%和97.8%;摇瓶法测得唑菌酯在二次蒸馏水中的平均Kow为8 993.59,平均lgKow为3.94±0.15;唑菌酯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的平均Kow为23 448.96,平均lgKow为4.37±0.12;唑菌酯在pH=9.0缓冲溶液中的平均Kow为243 487.7,平均lgKow为5.36±0.26.研究结果表明,唑菌酯能很好地穿透植物叶表和真菌表皮,生物体对唑菌酯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酸度对药剂的Kow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药剂的高渗透性和强生物富集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