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2847篇
基础理论   535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口滨岸潮滩作为典型研究区,对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BSi)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物理化性质对BSi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BSi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差异,2月份BSi的含量在0.46%~1.61%之间,总体上具有自陆向海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8月份BSi的含量在0.39%~1.36%之间,其沿程分布模式与2月份相反.沉积物理化性质与BSi之间的相关分析揭示,BSi含量与沉积物机械组成、有机质有密切关系,在细颗粒且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中易于BSi的累积和赋存.此外,底栖硅藻可能是潮滩沉积物中BSi的重要来源,但是底栖硅藻作为BSi来源的相对重要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92.
城市河道水质恢复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分析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现状和污染源的基础上,介绍了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城市河道水质恢复技术,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预测了城市河道水体恢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对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测区34个沉积物样品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与CaCO3、Si、S、P、Cd、Fe、Ti、Pb、Hg等地球化学要素作了相关分析.同时分析了SRB与其所在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RB与Si、砂及底层水温为正相关;SRB与CaCO3、Fe、Ti、P、Pb、Hg、粉砂、粘土为负相关;而SRB与Cd、S的相关性因海区不同而不同.既有负相关.也有正相关.分析了这些相关状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4.
灵庄港河道底泥化学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灵庄港待疏浚的底泥的养分特征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化学组分,探讨该底泥处置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灵庄港疏浚底泥的养分含量高于河道两岸耕地耕作层土壤,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符合农用底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可以直接投放到附近的农田以增加经济效益,节约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95.
全氟辛烷磺酸盐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贾成霞  潘纲  陈灏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611-1617
通过平衡振荡试验,探讨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总有机碳含量、粒度、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表面积)、离子强度和pH值对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环境中PFOS在水和沉积物中有机质之间的分配作用是影响其吸附行为的重要机制,分配系数Kd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1,n=15).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盯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明显增大,解吸滞后现象更加明显.pH的影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pH 4~8.5)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酸性条件下随pH值增加,PF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减少;在pH接近中性时达到最小值;在碱性条件下随pH增加,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96.
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Zn、Cr、Cu、Cd等重金属含量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 ,而Pb、As、Hg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 ;这些重金属中 ,以Hg的富集程度最高 ,其余元素的富集均较低。生态危害评价显示 ,除Hg属中等危害程度外 ,其余的重金属元素均属轻微危害程度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顺序为Hg >Cd >Pb >Cu >As>Cr>Zn。  相似文献   
97.
延河沉积物的石油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延河干流和两条支流受石油污染河段的沉积物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河段内的沉积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石油污染。干流河段沉积物的石油污染负荷一般为 40~ 80mg/kg ,上游河段和污染支流汇入段负荷较高 ,平均为390mg/kg,最高可达 784mg/kg ;支流上的坪桥川和杏子河河段沉积物污染负荷为 6 0~ 2 5 0mg/kg。干流中下游及杏子河支流河段的污染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雨期流域表层污染土壤径流入河后的沿程沉积 ,而非雨期岸边油井的直接排污则是造成干流上游和坪桥川支流沉积物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重金属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以淀山湖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 Cu、Zn、Pb和 Cd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和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重金属 Cu、Zn、Pb和 Cd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符合 L angmuir模型 ,淀山湖沉积物对重金属饱和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 Zn>Cu>Pb>Cd。淀山湖沉积物的组成对重金属吸附有较大的影响 ,其中沉积物中粘粒对 Cu、Zn、Pb和 Cd的吸附最强。沉积物中有机质对 4种重金属也有较强的吸附 ,特别对 Zn的吸附最强。碳酸盐对 Zn的吸附较弱 ,而对 Cu、Pb和 Cd有较强的吸附。 p H值对重金属吸附也有较大的影响 ,吸附量随着 p H值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99.
塔里木河下游的卡拉到罗布庄(台特马湖口),河道长度491kin,塔河中、上游大规模水土开发,使其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西海子水库就成了塔里木河最终归宿地,两大沙漠在绿色走廊的多处合拢。绿色走廊生态危机已越来越显露出来,遏制塔河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刻不容缓,重新构筑绿色长城不能在延误了。笔者于2002-10月和2004—05月先后两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整治塔河上、中游,恢复和重建下游绿色走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
饮用水源水库铁锰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对水温分层型季节性缺氧水库铁、锰污染的研究表明,Fe、Mn分布随着季节变化、水库水温分层而变化,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高浓度Fe、Mn主要出现在水温分层期水库中、下层,与库底缺氧、pH值下降、基岩溶蚀、沉积物高浓度Fe、Mn释放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密切相关,从而为自来水厂实施优化分层取水和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