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71.
对渔业、海洋运输、滨海旅游业等与海洋有关的人类活动进行更加"绿色"的管理,可使海洋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实现促进经济、减少贫困、保护生态系统等目标做出贡献.最新发布的报告《蓝色世界里的绿色经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报告指出,一个健康的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能够在发展绿色经济的  相似文献   
372.
以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沿海产业基地)为例,作者描述了景观水系与污水循环两个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耦合效应。实证了这一效应不但保护了附近海域的水质环境,提高了该区域的景观生态功能,还有效地推进了该地区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73.
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升适应力需要关注的关键部门之一。农户层面的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增强养殖户灾害适应能力,确保养殖户生计安全、海岛可持续发展和渔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海岛水产养殖户调查数据对养殖户灾害全过程适应性行为进行研究,并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较多地采用无悔反应和低悔战术,很少采用预先应对策略、更容易的早期策略以及未来获益策略使得大多数养殖户适应行为的成效不太显著。(2)同一因素对养殖户选择的多种适应策略有正负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不同适应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互补和替代效应。(3)年龄、家庭劳动力、5年遭灾次数是养殖户适应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投入、健康状况、灾害感知强度、收入、教育程度、社会资本都对养殖户采取的适应行为有显著影响。(4)海岛地区养殖户灾害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具有特殊性。研究识别了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行为的关键影响因子和薄弱环节,结论可为政府和养殖户灾害适应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4.
我国东南沿海地面沉降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东南沿海是我国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质灾害区,按照形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为超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地面沉降与工程性地面沉降,各类型呈现出各自的沉降特点.  相似文献   
375.
为了发展我国纯碱工业, “七五”期间我国决定在沿海兴建三个年产60万t的纯碱厂,以缓解纯碱的供需矛盾。碱厂建在海边,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蒸氨废液如不妥善处理,任意排入海中.将产生大面积“白滩”,使海洋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国内外对蒸氨废液的处理一般采取下述几种方法进行处理:(1)装船运往深海排放;(2)先在渣场沉淀,然后将清液排放入海;(3)直接排放入海。第一种方法,费用偏高;第二和第三种方法,都难免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376.
沿海平原低地洪涝潮灾害管理是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众多因子的复杂问题。作者以系统观点建立了灾害管理系统。采用ISM模型,理顺系统内部的结构关系。文中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其灾害管理现状,并定量确定了未来水利投资的地区优先级  相似文献   
377.
福建省沿海地区春季一次近地层O3超标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省沿海地区春季ρ(O3)较高且超标天数较多,为研究春季ρ(O3)超标的天气学成因,选取2017年4月26日-5月1日O3污染过程,利用统计对比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全过程分成污染前、污染维持和污染后3个阶段,再将污染维持阶段分为4个区,利用ρ(O3)和ρ(PM2.5)小时均值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场变化,分析此次O3污染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①此次O3污染与天气形势关系密切,在冷高压(4月28-29日)控制下,光化学反应条件有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超过11 h,08:00起ρ(O3)上升速率为15~20 μg/(m3·h),ρ(O3)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简称"ρ(O3)-max-8 h"]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但大气扩散条件好,ρ(PM2.5)日均值未超过一级标准限值,ρ(O3)超标原因为光化学反应所致,并且ρ(O3)分布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②在锋前暖区(4月26日08:00-16:00)及变性冷高压(4月30日-5月1日)控制下,光化学反应剧烈,08:00起ρ(O3)上升速率为25~35 μg/(m3·h),天气静稳且大气扩散条件差,本地生成的O3在近地层累积效应明显,4月30日ρ(O3)小时均值和ρ(O3)-max-8 h达到过程峰值,ρ(PM2.5)日均值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ρ(O3)-max-8 h超过三级标准限值,空气质量达中度污染,ρ(O3)超标原因为光化学反应加本地累积所致,并且ρ(O3)分布也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③受强冷空气影响,4月26日20:00-24:00福建省沿海地区的6个城市ρ(O3)不降反升,22:00-24:00 ρ(O3)8 h滑动平均值陆续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4月27日ρ(O3)维持在70~140 μg/m3之间,ρ(O3)分布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研究显示,导致福建省沿海地区春季O3污染天气的成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8.
国家非常重视海岛保护工作,对被破坏的海岛进行生态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改善岛民生活环境、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海岛生态修复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有关海岛整治修复前评估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梳理海岛生态修复发展现状和PSR模型在生态评价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海岛生态胁迫、海岛周边海域健康状态和海岛资源环境管理机制三个层面介入,提出生态保育海岛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此类海岛生态整治修复与管理的目标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79.
为了弄清广东省沿海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分布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采自广东省沿海5个地区(汕头南澳、汕尾、深圳大鹏澳、珠海、阳江闸坡)的贝类样品进行了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采集的43种贝类,174个样品中共检测出5类脂溶性贝毒,分别为OA、AZAs、GYM、YTXs和PTXs类,毒素含量普遍较低且均未超标。广东省沿海的脂溶性贝类毒素存在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种间差异。在地域上,OA、AZAs和YTXs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三类毒素的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均以粤东的汕头南澳最高。GYM和PTXs的地域性差异不显著。在季节上,OA的检出率在秋季最高,PTXs的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均以春季最高。AZAs、GYM和YTXs则无季节性差异。在同一海域,贝体中毒素的含量及检出率也因贝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80.
通过系统总结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微量元素以及Nd、Sr、O同位素资料,结合各构造岩浆活动区基底变质杂岩的性质,在Ⅰ型和S型分类的基础(依据源区岩石的性质)上,首次提出了I~S过渡类型的概念,它反映其源区岩石由火成岩和沉积岩以不同比例构成的一个“混合建造”。根据其性质与典型的I型和S型亲缘性的大小,进一步分出了IS和SI两种,并归纳了I型、过渡型(包括IS和SI)以及S型岩石在研究区内的一些综合标志特征,划出了它们在空间上的主要的分布区域。指出过渡类型岩石普遍发育是本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